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何哪吒成为了“魔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为何哪吒成为了“魔童”

来源:北京晚报2025-09-20 10:29

  作者:伊 尹

  开年的《哪吒2》的火热,让2025年被称为哪吒年,这个神话人物借着影视的东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气直逼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哪吒的故事出处《封神演义》中,光怪陆离的神魔谱系中,哪吒始终是最具现代性的异数。古典小说研究名家、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所撰写的《出仙入凡说封神》,就是以这部古典神魔小说为标本,进行深度剖析的作品。其中在讲述哪吒这一章,他直接将哪吒定为“封神人物系列中最复杂的形象”,通过对哪吒的解析,我们了解了为何哪吒能穿越六百年时空,从佛经咒语演变为当代银幕的“魔童”?

  通过钩沉史料、解构文本、比对影像,陈洪在书中抽丝剥茧地还原了哪吒的“变形记”,揭示这一形象最初源于梵文佛经中“Nata”的咒语发音,比如在《大方等大集经》《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都有“那吒”的称呼。唐代仅作为毗沙门天王的护法神祇,其形象也是凶神恶煞的。

  真正的质变发生在北宋时期,北宋真宗时编就得《景德传灯录》第一次提到了“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说法。当禅宗公案叩问“剔骨还父后哪吒是否存在”时,这个形象骤然承载起东方哲学对灵肉关系的终极思辨。

  宋朝禅师将哪吒故事转化为形而上的诘问——若骨肉归于父母,纯粹的精神本体能否独立存在?这实则是佛教“无我”观与儒家孝道伦理的剧烈碰撞。《封神演义》作者敏锐捕捉到这一冲突的张力,哪吒“弑父”的故事因素在北宋中后期已经开始流行,在人们心中哪吒乃“狂子”非孝子,哪吒不肯“拜父”有着倔强的自我意志,出现的“塔”成为镇压一切的力量,用“如朕亲临”般的诈术来解决父子矛盾。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元素,构成了哪吒这个人物的基础,将哪吒塑造成“中国文学史上最大胆的异端”:他既是剔骨剜肉反抗父权的逆子,又是莲花化身象征纯净的神将。

  这种神魔一体的矛盾性,正是后世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矿脉。1939年还珠楼主在《蜀山剑侠传》中赋予三太子亦正亦邪的气质,2019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更直接以“魔丸转世”重构其宿命,电影中敖丙与哪吒的共生关系,实则是小说原著善恶同体论的镜像投射。

  陈洪对哪吒的解读揭示了这个角色的“三重反叛”——反父权秩序、反宿命论、反神魔二元。《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有对哪吒的描述。在《西游记》中,哪吒复仇是个人行为,而如来并未支持,如来的解决方法是赐塔。但是这里的塔并非武器,而是“层层有佛”的象征,是佛的象征,哪吒虽然对李靖一直心存不服,但他臣服于塔,也就是“以佛为父”,这消解了仇怨,人们并没有在《西游记》中共情哪吒。

  《封神演义》中这段弑父的描写就凸显了作者的用心。哪吒的析肉剔骨更为惨烈,也需要给予李靖与哪吒更为严重的冲突。书中摘录了很多《封神演义》的原文,说明了李靖无情无理的行为造成了哪吒的心理困境,给了哪吒复仇的理由。在人物塑造上,李靖虽然为人父,但夫人难产分娩,他提剑闯进产房要除妖;哪吒闹海龙王找上门,他害怕玉帝的“正神”权威,放声大哭;哪吒的母亲为他建庙,他却毁像焚庙,害怕丢官,这些塑造出了李靖暴虐无情还有些世俗的形象。再相比书中做正面人物塑造的太乙真人胜似父亲般对待哪吒,李靖的形象就更难以获得人们的共情。

  作者还提到了,书中哪吒弑父途中遇到了哥哥木吒,木吒作为传统儒家人伦纲常的维护者,完全站在李靖的角度,不由分说便与哪吒动武。即便哪吒讲出了李靖那些过分的行为,木吒只是斥责他:“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将哪吒复仇的个人行为联系到了伦理大道,用哪吒的故事质疑那个时代不容置疑的“天经地义”。而后哪吒与木吒的决斗,以哪吒的胜利而告终,更是展现了《封神演义》的立场和态度,相比《西游记》的归于佛法,《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更像是骨血十足的挑战者,挑战着这个时代的不平。

  作者通过对《封神演义》重要角色的剖析,企图透视整个时代的精神演化史。当人们误认为哪吒是简单的英雄主义载体时,通过对原著的解读我们能再次发现这个角色最珍贵的特质,他的强大不是他的三头六臂,而是他作为“伦理秩序挑战者”的勇气。这直指文化传承的内核,我们看神话小说并不只是为了体会奇思妙想的神仙鬼怪,或者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法宝,而在于对原始文本中人文精神的激活。只有这样我们才看懂从古至今,哪吒变化背后的时代因素,李靖从小说中冷酷的父权象征变为动画电影中默默守护的父亲,这种改写恰恰暗合了当代家庭伦理的进化。

  《出仙入凡说封神》中通过作者陈洪渊博的考据,角色人物的诞生和演变都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文字的历史,穿透纸背洞察背后的人文传承,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哪吒从古至今的火热,并非源于如孙悟空般神通法力,而是因其承载着人类永恒的困境与超越的渴望。(伊 尹)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大众文艺如何避免沦为“快乐生产线”?

  • 当影视光环褪色,文化如何为文旅“造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