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钟倩
何为奢侈?可可·香奈儿称:“优雅就是拒绝。”其实奢侈也是拒绝。台湾女作家黄丽群认为:“奢侈就是要在明知够与不够之间、过分与不过分之间,散漫无心地踩过来踩过去。”
黄丽群最新散文集《感觉有点奢侈的事》,就是以散文的细腻笔触阐释生活中“日用而不觉”的“奢侈”,但是这本书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也没有你想象中的堂皇富丽,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和“也不”的姿态,于庸俗微末中“学会拒绝”,在“无常乃是日常”中获得平常心和松弛感。
生于1979年冬天的黄丽群,当过记者和编辑,以《海边的房间》登上文坛。她的写作始终围绕“潮间带”的生活,指向潮起潮落的不确定的状态,她曾袒露心声:“我仍在潮间带上,这里转瞬风起恶浪,回头雨打暗礁,它不属于土也不属于水,是海的临界也是岸的边缘。”她的写作自带中性目光,有一种不偏不倚的客观与冷静,又不乏现实的考量与审美的重构。因此,她把奢侈揉捏成生活的碎片,既有掰开现实硬壳的超拔勇气,也有探寻日常肌理的缜密思维。
黄丽群的散文堪称思想的提纯、立场的彰显、灵魂的对谈,代序《不顺的人》开诚布公:她以更衣、洗澡、游泳论及写作,“微小的个体,赤手空拳,在时间里无立锥之地,唯一胜算是将心中各种隐情吹成空气刀,翻转主客强弱位置,介入所有人的生活。”在她的眼中,有点奢侈的事是夏天参加运动俱乐部去游泳池游泳,享受“思想撞墙时我往往冲个凉就憬然有悟”的升华过程。
读完全书,我不禁拍案。读者很容易被她富有松弛感而有意思的书名所“欺骗”,她倾力追求的奢侈却是常人难以企及抑或说无法实现的境界:“从来不去讨谁欢心”这件事,正是生而为人至上的奢侈。欲念丛生、喧浪扑打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能够做得到?她总结出“五不”箴言:不听,不看,不动怒,不同情,不注意。还有十字“心经”:少言可保气,闭目能养神。对于“知易行难”的现代人,想必会自有一番警醒与况味。
毋庸置疑,这是一本新生代女作家大胆说“不”的“自白书”,也可视作黄丽群的一本私人日记。全书共分为四辑,分别为“是过于偏执”“恒常的居所”“算是读书写字”“怎么样的生活”,读起来不刻意、不做作、有筋骨。那些拒绝与自我呵护、自由与不羁、停留与失去,犹如小石子投掷到湖中心,在心头掀起圈圈或大或小的涟漪。她的生活大体是这样的:平日里总是把指甲剪到末路,喝一点的时候能够理解爱恨与软弱,从迷恋算命到认清“天地随机摆弄脸色”的真相……过日子喜欢乱、讨厌接打电话、愿做个局外人,她将对女性的刻板评价的抵抗进行到底,对外界说“不”的同时,朝向内心点头说“yes”,这不啻于一种高级的生存策略。
女作家的散文版图,少不了烟火漫卷,“高冷范”的黄丽群也不例外。台湾花市、夜市上的见闻,电影院里后排的际遇,餐厅里的着装识人——譬如三点钟方向那一群亲戚聚会,十点钟方向是西装套装都皱了的上班族,十二点钟方向那显然是一对刚开始约会的男女。当然,字里行间还溢出亲情的暖意,比如“以前的我与母亲,是青少年与中年人;现在,是成年人与成年人。旧路慢慢走平。”令我感动至深。
坚持做自己,是一种奢侈;以笔为剑走天涯,亦是奢侈。同作为作家,我感同身受的是黄丽群的文学观,如高山谷涧的一股清流冲撞胸臆:“创作这件事,永远是我们的脑里那块不正常放电区域的个人原则,而非任何读者的社会责任。”
黄丽群曾在散文《我与狸奴不出门》中写道:“事实是,除了女性自身没有人会为你发声。女性不诠释自己随时有人越位诠释你。”她的写作也是她的发声或纠正——她有个鲜活的比喻,把写作比作“看病的密室”,不是看别人,而是观自己。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例,“正因命中有缺损,有病弱,才有机会从对治扶抑的缝隙里扯开头绪,在破绽中获得洞彻。”“病与破绽”的独特视角,指向精神的重构,她自称小说创作亦是“带病延年”,氤氲出对命运的惜福与洞见,“或许正是确定活着已无所逃遁,只好贪取一次次能让自己纷纷湮灭、得以隐身在一个召唤虚空也召唤万有的魔术空间的机会。”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末日书之派对读物》《去大观园看实境秀》两篇散文,依旧是围绕老生常谈的“读与写”,却别有意趣,道出了人类共有的经验与记忆,尤显作者的储备和审美:“与其认为曹雪芹笔下只是对女性的同情或褒美,不如将它看作将性别差异的粉尘抹除后,一种对人类底蕴及命运的明视与关心,或者高贵者的低贱,有命运随机的讽刺操作,也有一心只求避世仍遭强压的险恶。”颇有意思的是,她认为《红楼梦》里最有“冠军相”的当属薛宝琴,她来去自由,飘然退赛,却打败了大观园的世界。如此观点,新颖,又深刻,读来发人省思。
有些人只是平庸活着,有些人则是绽放自我。俨然,黄丽群属于后者。最高级的奢侈莫过于“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她把奢侈揉捏成生活的碎片,打碎刻板认知,重构女性精神,打开命运的小机关,于“生活偶然破绽的慈悲一瞬里”看见美与善,过一种不随波逐流却有点奢侈的悦己生活,为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开出一剂非主流“药方”。(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