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奕霖
历史文化遗产,生动述说着过去,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文化滋养。日前,海南新一轮“一城四镇三村”保护规划全面获批实施,这标志着海南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是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将有效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从海口骑楼老街的南洋风情到三亚崖州古城的千年文脉,从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遗韵到定安县高林村的书香传承,沉淀着岁月印记的古城、古镇、古村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文化根基和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保护意识的觉醒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这些文化地标正在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文昌市铺前镇将传统渔港文化与现代文旅相结合,让百年渔镇焕发新活力;文昌市十八行村在保持传统格局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让古老村落展现新面貌……这些变化无不表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非简单封存和限制,而是要通过活化利用与社会活动参与实现创新传承,让其在时代发展中获得新生。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新一轮保护规划系统回答“保护什么”“怎么保护”的问题,比如,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保护七井八巷十三街的传统格局、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传统建筑以及人文地标琼台书院等文化遗产,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创新建立“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递进式保护圈层。坚持整体保护理念,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既可守住文化遗产的“筋骨肉”,更能传承历史文脉的“精气神”。
没有保护的发展是无源之水,没有活化利用的保护将停滞不前。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力城乡可持续发展,定安县对定安故城进行抢险加固与修缮保护,最大程度还原了故城的历史风貌,成为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璀璨名片;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三亚市活化文物功能,在保平村举办庙会、崖州民歌传习活动,在古城开展开笔礼、音乐节等,提升崖州知名度,推动当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由此可见,坚持以用促保,既在守护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通过逐步完善功能、升级业态,彰显了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也在保护性的改造利用中,通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就业创业,释放了文化遗产的民生红利。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海南独特的文化基因,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海南形象的宝贵资源。以新一轮“一城四镇三村”保护规划获批实施为契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挖掘并释放历史文化资源的民生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定能让文化遗产在守护中“活”起来,在利用中“传”下去,切实彰显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城市的文明气质,以文化软实力提升海南自贸港发展竞争力。(陈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