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 道
左丘萌的《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以下简称《中国妆束》)于2020年6月初版,面世时就受到极大关注。因热度持续,时隔三年半后,该书于 2024年1月再版,引发的关注较第一版更甚。这本书以隋唐五代为主线,参照史书及出土文献记载,分别从绮罗、琳琅、髻鬟、粉黛四个方面讲述了大唐女儿装束背后的故事。于平日爱美的女性而言,这本书必得收藏,它称得上是一套古典美学的集锦,每一页的阅读,都令人心明眼亮。
《中国妆束》是一本关于唐朝女性服饰的图书,是大唐女性盛世红妆的漫长画卷,绮丽繁复,气象万千。该书以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开篇,以考古发掘所见唐代文物为基础,对照真实史料或出土文书中的记载,尝试以唐人的眼光,用新式的修辞与水墨解读唐时女性的着装时尚。
在本书中,作者以历史为蓝本,内容涉及时间跨度长,上溯至隋,下及五代,以衣、饰、妆容、发式四篇,解读了不同历史阶段女性妆容、服饰、首饰上的潮流演变。髻鬟高耸,步摇生姿,明眸皓齿,衣裙飘逸……该书在文物佐证复原图抠细节方面十分用心,细碎如一钗一环均有出处,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顺畅而美好。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场被隋唐女性的美洗涤的心灵之旅。
自古以来,女性的时尚观念其实是一致的,“及时衣着”是她们的首要要求。这一点,从《中国妆束》中也可窥见一二,书中的数百幅插画和图像,读者可以从中直观地了解中国唐朝衣服式样以及发饰妆容的演变史。该书从服饰史进行划分,将唐朝分为初唐、武则天时代、盛唐、中唐、晚唐,还将武周时期服饰变化单独成列。唐朝盛世,从女性的气质和地位皆可显示,这段时期女性的妆束秾丽大胆、自信从容,这一点,从博物馆中唐代女性俑或唐代画中皆可见得。
人类对美丽的追求,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从秦朝的质朴之美,到汉朝的姿色之美,再到魏晋时期的修饰之美,之后急转,明清时期的病态之美……历史之河浩浩汤汤,女性的衣饰,不过是历史缝隙中的一朵小花,但因为上千年前有过大唐的盛世,让女性的美也充满了壮丽与豪情,这是一种只有大唐才具备的浩瀚的美,是真正的人间绝色。
在《中国妆束》中的晚唐五代篇,提及了《花间集》,两者相互映衬,我以为这是阅读《中国妆束》需要特别留意的部分。《花间集》是一部专录晚唐五代尤其是后蜀词人之作的词选集,上起唐开成元年(836年),下至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卷首有后蜀武德军节度判官欧阳炯所撰《花间集序》。全书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夐、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十八家词五百首,词以调分。其中的作品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与格调:用艳丽的词句、光彩的颜色描写女性的美态、装饰,表达她们的相思情绪。
《中国妆束》之吸睛处,还在于它并非只著写枯燥的历史知识,而是援引了《唐诗纪事》《虬髯客传》《旧唐书》等诗文,借由红拂、上官婉儿、杨贵妃、聂隐娘、同昌公主五位女子的传奇经历作为侧影,凸显大唐的成就: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每一个诗人在这盛世中都忍不住提笔,在杜甫的记忆中,大唐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而在杜牧笔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大唐的底蕴是如此丰厚,即便经历了安史之乱,也有别样的美在延续,并辐射至周边。(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