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黛玉不说“您”

来源:北京晚报2025-10-26 09:01

  作者:周 岭

  翻遍《红楼梦》,没发现一个“您”字,这里说的是作为第二人称敬称的“您”。但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芳官所唱的《赏花时》中,居然一连出现了四个“您”,这是怎么回事呢?

  《赏花时》是曲牌名,为明代汤显祖《邯郸记·度世》中的唱词,系何仙姑在蓬莱仙境扫花见吕洞宾时所唱。庚辰本全词是:“翠凤毛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您看那一风起玉尘砂,猛可的那一层云霞,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看那一风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唱恨碧桃花。”

  很多读者或许还记得,2006年8月到2007年6月,北京电视台举办了一个大型选秀活动《红楼梦中人》,我担任了首席评委。这个选秀活动还是挺成功的,首先,是制作了一档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其次,是推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再次,是向观众普及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伴随《红楼梦中人》的播出,各种版本《红楼梦》的发行量创造了新纪录,很多观众都去书店购买原著阅读。

  记得节目录制过程中,一位黛玉组的参赛选手说了个“您”如何如何,我在点评时,对这个“您”字发了一通评论,引起轩然大波。我为什么要说这件事?一个“您”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因为那段时间,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您”不绝于耳,殊不知“您”作为第二人称敬称的这种用法,彼时尚未出现。

  说到这儿,有的读者会发问了:为什么《赏花时》中出现了“您”?翻阅《康熙字典》,里面确实收录了“您”这个字,但说得很清楚:“您”是个俗字,意思是“你”,没有第二人称敬称的意思。也就是说,“您”是个借用的字,本应写作“恁”。“恁”有几个读音,在《赏花时》中,把借来的俗字“您”还原成本字“恁”,应读作“něn”,是“你”的意思。“恁”在宋元散曲里普遍使用,现如今的不少方言中,依然沿用。如果有机会去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农村走一走,没准儿会听到当地人说“恁家”“恁孩子”“恁去还是不去”“恁吃过了没有”等;这个“恁”字,就是“你”的意思。

  换句话说,在宋元散曲里,“恁”有时写作“恁”,有时写作“你”,有时写作“您”。至于读音,“恁”读作“něn”,“你”读作“nǐ”,“您”读作“něn”或“nǐ”。

  汤显祖的《邯郸记》是昆曲,继承了宋元散曲的字词用法,所以在《赏花时》中出现“您”,是不奇怪的。这里的“您”,不能读作“nín”,因为那时没有这个读音,更没有作为第二人称敬称的这种用法。

  已故的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曾就宋元散曲里的“您”做了大量考证,他的结论非常清楚,宋元散曲里的“您”没有第二人称敬称的意思,应读作“něn”或“nǐ”。另一位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在《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一文中,将“您”的来源和流变说得很清楚,结论和王力先生一样。这些专门研究语言、专门研究文字发展史的大学问家,都对“您”有过非常认真的考辨,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再就是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他在很多场合说过:《红楼梦》中没出现过“您”,因为那个时代就没有“您”这个字。即便有,也不读“nín”,更不能作为第二人称的敬称。

  无论是语言学家还是红学家,都对“您”这个字有定论,所以我借着选秀活动,给参赛选手和广大观众普及了这个知识。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肩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不能误导后学,类似的细节是特别要注意的。

  那么,“您”是何时作为第二人称的敬称的?其实出现得很晚,要到二十世纪初,源于一部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吴趼人(1866-1910)是个读书人,在晚清小说界功不可没。他不单写了这部小说,像《九命奇冤》《恨海》《劫余灰》《情变》《新石头记》等,社会反响相当热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第一次用到第二人称的敬称,虽然当时的口语中已经出现了“nín”,却没有对应的字,那吴趼人是怎么表达的?他把第二人称的敬称写成“你宁”,并且给“你宁”作注,说这两个字读后一个音,即“níng”。这是第二人称敬称口语的第一次文字化。

  民国时期,大家觉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你宁”的拼法怪怪的——哪儿有两个字只发一个音的?因为口语中已经将“nín”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那就找一个对应的字来“表音”即可。最后,从宋元散曲里找了“您”,借过来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读音确定为“nín”,进而把“你宁”给取代了。由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正式收录了“您”这个字,并且把读音注为“nín”,这是第一次有工具书把“您”作为正字收录并且把读音注为“nín”。

  这期《红楼梦中人》播出后,立刻掀起一场大讨论,有正说的,有反说的,有跟着起哄架秧子的,甚至还有骂人的。除去故意搅局的人,为“您”展开大讨论,确实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给影视作品敲响警钟——切不可乱用“您”,要对历史负责,对观众负责。

  语言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如果不尊重历史,乱用词语,就会造成“疏离感”。很多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外来语词、现代语词甚至戏词,诸如“社会”“您”“平身”等,无疑会使作品严重失色。

  有人质疑:“87版《红楼梦》”不也用了“您”吗?对,这是个严重的错误。虽然“87版《红楼梦》”比较严肃,但它属于刚刚脱离“文化断裂”时代的产物,很多参与其中的人对历史、对古典名著的敬畏心还不够。回首往事,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唯有寄希望于后来人,不要重蹈覆辙。

  总之,《赏花时》中“您”的读音不是“nín”,也不是第二人称的敬称,黛玉嘴里也吐不出“您”这个字。(周 岭)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 莺:《绝望写手》的女性角色如何呈现出立体感

  • 《震耳欲聋》:类型套壳中的现实缺憾与艺术失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