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莫让古典诗词沦为“情绪快餐”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莫让古典诗词沦为“情绪快餐”

来源:大众日报2025-11-13 11:43

  作者:宋 越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提升,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日益受到群众的喜爱和追捧。但值得注意的是,托名古代名人的网文风“伪古诗”不觉间也悄然盛行,形成了一些网络乱象和认知偏差。

  这类“伪古诗”精准抓住了公众渴望成功、追求幸福等情绪需求,套用真假参半的古诗句,营造似是而非的“情绪价值”,并托名某个历史名人,在网络空间被当作“经典”广为传播。如《青云志》托名徐霞客,一句“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广为流传,甚至频频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李白的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被改为网文感十足的“如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九万里”;杜甫同样被强加了一首“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的“最美最甜唐诗”;陆游的名篇也被改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道德经》开篇成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不及你”的表白情话等。

  诗词仿写改写本是诗词创作的常用技法,很多名篇佳作本身也来自对更早诗词的仿写改写。但这些质量参差的网文风改写诗套上大家名头,再以“古诗经典”之名流传,就不在正当的仿写改写之列了。这不仅是对名篇大家的轻慢和调侃,也损害了古诗词之美,对公众产生误导。如《青云志》内核更多是“逆袭叙事”,与徐霞客践行格物致知的精神与“达人所之未达”的追求并不匹配,假诗流传会造成对徐霞客的误读,而被不明所以的青少年引用学习模仿,也可能影响其精神、思想和审美。

  除“伪古诗”外,“歪改古诗”同样亟待引起重视。相对于中小学生的简单乱改,网络空间里成年人的恶搞式“歪改”则有些令人如鲠在喉。“仕途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打点。运筹帷幄之中,受贿于千里之外”“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死得早”等充斥低俗趣味的“歪改诗”,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这类“伪做歪改”形成的流量,不仅丧失了古诗词注重的意境和韵律之美,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众难以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情操、思想境界、诚挚情感和家国情怀,更让市侩低俗的价值观成为“伪主流”。

  “诗言志,歌永言”,传承古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观念多元和解构盛行的当下,确保“精神盛宴”不被“情绪快餐”遮盖甚至取代是重大命题。这其中,多方合力加强引导至关重要。学校应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古诗词的讲解和赏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文化内涵,在体认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中自觉明辨优劣,筑牢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审美防火墙。

  社会各界更应积极参与到古诗词的传承和保护中来,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更多的研学经典路线,举办更多讲座、展览类活动,推进VR、AR等各种吸引观众的古诗词普及应用场景。媒体也可以制作更多类似《中国诗词大会》的高质量文化节目,持续提高公众对古诗词的关注度和欣赏水平,让古诗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宋越)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于沉默中铸就荣耀 在无名处彰显信仰

  • 为竖屏微短剧注入文艺气息——《盛夏芬德拉》的长剧思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