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高 倩
说起布莱希特,爱好戏剧的人无不知其大名,这一次,北京观众得见其戏剧原汁原味的风采。11月15日和16日,布莱希特创立的传奇剧团——柏林剧团携《三分钱歌剧》亮相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以锐利当代的表达展现了这部布莱希特代表作至今不朽的艺术魅力。
1928年,德国戏剧大师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库尔特·魏尔与伊丽莎白·豪普特曼以18世纪伦敦风靡一时的《乞丐歌剧》为蓝本,创作出《三分钱歌剧》。《乞丐歌剧》由剧作家约翰·盖伊与作曲家约翰·佩普施联合打造,剧名中“歌剧”二字辛辣讽刺了当时盛行的意大利歌剧的浮夸与狭隘。《乞丐歌剧》以反叛姿态扭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为歌剧主角的传统,把乞丐推向聚光灯下,讲述了一个有关贫穷与绝望、肮脏与罪孽的故事。《三分钱歌剧》延续了“华丽外壳下的冷酷寓言”的内核,在音乐上,它大胆融合了通俗歌谣、流行爵士等多种体裁,于高雅与低俗之间开辟出一种复杂的体验,1928年,《三分钱歌剧》横空出世,轰动一时。
《三分钱歌剧》以19世纪20年代伦敦强盗头子“尖刀麦基”与乞丐王皮丘姆之女珀莉的秘密婚姻为主线,展现资本侵蚀下的人际关系异化,对冠冕堂皇的所谓道德规范、生存准则等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批驳,也让作为精英文化符号的“歌剧”重重落地。但时隔多年,当年的惊世之作是否还能唤起当代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亮相北京的这一版《三分钱歌剧》由导演巴里·科斯基执导,别出心裁地运用6座高大、冷硬的金属框架,在舞台上构筑起一座迷宫般的几何格子间,演员们在其中攀爬,为适应不同的格子形状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金属框架仿佛这个荒诞世界的内里规则,角色在它的摆布下相互试探、相互监视,直至扭曲得面目全非。这种冷峻、奇妙的舞台设计利用“内”(表演者)与“外”(观众)的视角落差,折射出集体与个体在审视社会时所见的迥异图景。2021年,科斯基版《三分钱歌剧》首演,迅速引发场场售罄、一票难求的盛况。
《三分钱歌剧》向北京观众展现了布莱希特标志性的“间离”效果,无论是现场乐队不时需要跳出演奏家身份、变作“街头硬汉”等各种角色,还是台上演员出其不意打破“第四面墙”的互动,感性沉浸与理性思考的穿插切换,让观众从始至终直面这部经典之作棱角锋利的叩问和思辨。同时,演员们强悍的表演功底也为这部作品流畅到位的呈现大大添彩,他们一边要在复杂的格子间内不停地爬上爬下、精准走位,一边要完成库尔特·魏尔谱写的难度不低的唱段,同时要以相当外放夸张的表演鲜明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由表及里,这是一次相当酣畅的演出呈现,没有照本宣科的平铺直叙,而是以当代手法让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作品活起来,这一版《三分钱歌剧》留下了经典新排的一次示范。(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