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2017-04-20 09:51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04-20 09:51:5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编者按:4月11日-12日,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论坛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研讨网络文学创作传播发展的新成绩、新情况、新趋势,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本文整理自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彭云在会议现场的发言。

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彭云在会上发言

  中宣部作为主管意识形态的部门,一直非常重视文化和文艺工作。2015年,我们起草和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今年年初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些都是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中央对该问题的顶层设计。中宣部一直很关注网络文艺,在上述两个文件中,网络文艺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被纳入其中。

  这次参加第三届网络文学论坛,我将围绕网络文化及网络文学如何在健康规范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谈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文化自信。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习总书记在文代会和作代会上,强调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也强调了尊重历史及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这些针对网络文学也同样可谈。此次来参会的优秀网络作家和网站负责人都很年轻,我觉得网络文学的未来是你们的。同时我也期待,作为网络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也是竞争者,大家不仅要为自己创作负责、为自己的网站负责,还要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负责。

  得益于新技术、产生于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创作的根在哪里?近几年来,很多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是关于传统和历史题材的。这些作品之所以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品的题材有很强的吸引力。网络文学的根最后还是要扎在历史文化的土壤上。作为网络作家也好,网站负责人也罢,都应该把坚定文化自强、增强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根本追求,把创作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作为一种高级追求。如果说我们对待历史、对待英雄、对待经典都无感,而只是把其作为网络文学的一种框架向内填充内容,甚至用戏说、颠覆的方式来解构历史、亵渎英雄,那我们历史的脉、历史的血都将不复存在,我们走出去的底气、走出去的支撑将会在哪儿,也都值得商榷。

  第二是文化品质。这是网络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网站诞生之初,只是大家作为爱好者进行交流的小众平台,现在已是一个大众传播的公共空间,而且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空间。网络文学的品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风尚,同时也决定了作品的生命力,决定了作品能走多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带来了过度追求资本和过度追求市场的后遗症

  回顾我们国家文艺发展的历史,曾经的文艺期刊、电影电视都走过这样过度市场化的弯路,最后也都会产生一定的纠偏。实际上,即使按照那条路走下去,也是一条艰难之路。从文学角度来说,某种程度上需要一些迎合世俗的东西,但不能完全把其作为赚钱的工具,还需依托网络自身发展的调节能力和纠偏能力。这也决定于在座的从业者和研究者的文化自觉。另外也要求相关部门能做好引导管理和服务工作,让一些有品位、有品格的网络作家能够有机会、有能力来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更要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总书记所讲的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第三是文化创新。这是网络文学的前途所系。互联网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经济创新的产物,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学诞生于网络、依靠网络获得发展,现在也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产业链。但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学还是依附性的——创作上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传播上受科技和经济的引领,业态上受资本和媒体的约束,而其自身在文化上的创新性、引领性明显是不足的。如果和庞大的互联网经济来比较,我觉得网络文学还是很小的一块,虽然它在自己的领域中已经很强。如果没有独立文化价值的显现、没有创新驱动,那网络文学只能一直是互联网大潮中的一种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对于网络文学来说,观念创新和内容创新的迫切性,甚至远远胜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采访整理)

  【相关链接】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热的“冷”思考

  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于江苏南京召开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