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魏璎珞身上有哪些古典气质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魏璎珞身上有哪些古典气质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8-21 11: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晓耘

  热播剧《延禧攻略》第54集,令妃魏璎珞严妆出场,赐死了尔晴。她第一次放弃了淡雅的妆容,成为霸气的女主。这一刻的她,心中充满了悲愤。

魏璎珞身上有哪些古典气质

  魏璎珞精于算计,杀掉尔晴对她着实没什么好处。一是,尔晴的死不能让先皇后死而复生;二是,双手因此沾满鲜血,留下了杀人的污名和罪孽;三是,破坏了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好印象。然而,明知会面临这样的未来,甚至正好中了皇后的圈套,她还是选择了孤注一掷。经过了精心打扮,看上去神情肃穆,这样的令妃,给人“和泪试严妆”之感。她逃脱不了的宿命,带有几分古典悲剧式的美感。

  一出场,魏璎珞就是个十分强势的角色。但在我们的印象里,强势的性格是现代女性的特征,古代女性一般都显得典雅、温和,往往还带着几分孤寂。第一集里,吉祥打翻水桶弄脏了秀女乌雅氏的衣裙,并因此被羞辱。魏璎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下了吉祥。一路走来,无论是在绣坊,还是作为宠妃,面对遭遇的不公与陷害,魏璎珞二话不说就开撕,简直是“社会我璎珞”。这样的她,简直比今天你我身边最厉害的女同事还厉害,比《小时代》中的顾里还顾里。

  然而,要拍摄一部古装剧,必须为女主灌注一些古典元素,才能够让观众不出戏。就像富察皇后那样,温和大度,但又不失个性,让人心生爱怜。可是魏璎珞呢?性情耿直,见人就掐,似乎和典雅温柔丝毫不沾边儿。那么,为何我们在看剧过程中,还觉得颇有古典风味呢?为何这部披着古装外壳的现代职场剧,让观众很有代入感?女主魏璎珞身上,究竟有哪些古典气质?

  首先,从女主的长相、妆容到周围的环境布景,无不透露着古色古香。魏璎珞的瓜子脸、柳叶眉,像极了画像里的令妃。满族女子独有的沉重的三只耳坠,以及头上冰冷的朱钗、暗淡的绒花,殿内令人耿耿不寐的烛光,殿外那条不知通向何方的甬道,都成为女主那张孤寂面孔的外在注脚。

魏璎珞身上有哪些古典气质

  其次,魏璎珞虽然脾气不好,可是她会绣花。那绵密的针脚,绣的不仅是绣坊一等一的手艺,还是女子的柔美。不为父亲所喜的不甘,为姐姐平反昭雪的希望,对华丽未来的期许等,都在她的绣品中体现。这些,让魏璎珞拥有了“救父的缇萦”般的人设。她的人生,就是从绣坊开始的:一针一线,思虑精巧,绣出了人生的锦袍。

  再者,魏璎珞虽然读书不多,但有皇后教导。富察皇后看重她聪明伶俐、能言善辩,于是教她读书写字。有了文化,为女主将来成为宠妃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深宫苦闷时画画排解,在风情正浓时吟两句诗,在皇上为国事烦忧时引用几个典故来安慰,这是宠妃的必备素养,也是女主古典气质的体现。在绚丽的电视荧屏中,女主如果没有才情,就会显得有点遗憾。相反,又美又有才,就比较讨巧。《甄嬛传》里,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就轻易让雍正动了心,便是这个道理。

  除此,孤独与坚韧,也是魏璎珞身上古典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她,没有温和典雅的性子,只有那一点点撩人的孤寂。“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天马上就要逝去,庭院里空旷寂寥,阳光渐渐淡去。只有她一人,安静地坐着,若有所思。人和景相互映衬,成为一幅画。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皇后、妃嫔,几乎人手一把扇子。“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在这首《怨歌行》中,西汉女诗人班婕妤以团扇自喻,来抒发宫怨。深宫女子,在享受锦衣玉食的同时,也有着更多的不安。她们害怕失宠,就像扇子害怕秋天一样。因为秋天一来,扇子就用不着了,被随手扔进竹箱,仿佛恩情断绝。可是魏璎珞,从来不拿扇子,活成了一道孤独、坚韧的风景。

  “和泪试严妆”,悲伤时仍然不失精气神。“有意思”,是皇后辉发那拉氏对魏璎珞的评价。在任何境遇中,她都不怨天尤人,而是尽力做到最好。在偌大的紫禁城里,令妃魏璎珞茕茕孑立、迎难而上。她站在茫茫大雪中,走在那条狭窄笔直的甬道上,面对不可解脱的宿命,仍是一如既往地端庄自持。这种柔中带刚的美,是这部剧的最大亮点,也是古典气质的彰显。(陈晓耘)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典林:用轻盈的方式讲述厚重的历史

  • 《在人间》:形式狂欢下的叙事崩塌与共鸣消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