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免费追剧”陷阱

影视剧的制作成本动辄上千万,其背后凝结着创作者的无数心血,如果盗版资源唾手可得,那么正版网站的流量就会大打折扣。

英模形象如何让观众信服

英模形象有美感,才能吸引人;让观众有认同感,才会进一步产生行为示范效应,这要求英模形象塑造注意适应当代审美的变化。

汉服热现象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汉服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服热”的“破圈”,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复归。

周才庶:《出走的决心》与“归家的勇气”

波伏娃的名言——“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强调了女性对性别身份的社会构建。女性如何在一定的关系和结构中实现自我?这一问题值得反思。对此,《出走的决心》给出了一条途径——出走。

《永不消逝的电波》打开舞剧美学新范式

由上海歌舞团首演于2018年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当代上海舞剧进入21世纪以来又一次跨越式发展,让观众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由舞剧新思维带来的舞剧新范式。通过舞剧观念的革新、艺术手法的创新,刷新了红色主题舞剧创作的艺术高度。

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以家书为引塑造热血英雄

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以家书为线索串联全篇,在表演中呈现出革命英雄的热血和人民群众的勇敢。剧目最后,一座由抗战英雄组成的雕塑群像屹立在舞台中央,背后的太行山巍峨连绵。革命英雄此刻已经化为高山。

王泉根:新质生产力赋能新时代儿童文学新发展

优秀文学的永恒价值在于凝聚社会与历史、人心与人性、上代与下代之间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文化写作蕴涵着历史记忆、文化积淀与现代变革,如何将成年人眼光中的历史文化符码与当代孩子的精神成长、接受兴趣有机交融起来,成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质元素。

《志愿军:存亡之战》:集中紧凑的战争叙事

影片真实与虚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战争叙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层推进、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颇具感染力。为如何讲好战争故事及如何兼顾主流意识形态传递与个人情感表达,提供了有益经验启示。

尚 辉:当代视觉特征的宏大叙事

新时代中国美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没有按图索骥依照所谓全球化艺术路线设定其“当代性”模板,而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外一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并积极汲取当代视觉文化成果,以多种艺术视角谱写人民形象,探索新兴艺术不断促生的新质艺术视觉创造。

87版《红楼梦》为何让人念念不忘?

无论是经典台词、表情包的传播,还是热门片段的助力,都为经典老剧的翻红添了一把新火。通过这种媒体互动,年轻人满足了对经典影视剧的“考古”兴趣,完成了对作品细节的二次解读。

悬疑的“钩子”下准了,戏才好看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剧,只要有悬疑的成分在,不管是解谜生活中的悬疑还是命运中的悬疑,最抓心挠肺的还是故事中的人,所有的故事讲的都是人如何在社会和时代中生存,他们如何选择、承担自己的责任,如何寻找到希望和温暖。

从“60后”到“00后”,为何“刀粉”能如此“跨代”

刀郎从沉寂到回归,借着被主流音乐排斥的话题度横空出世,搭上短视频时代的直播潮,从线上到线下无缝衔接,演唱会成了一票难抢的好生意,不管如何玩明白平台逻辑,拿捏流量如鱼得水,刀郎最终靠的还是作品说话。流量过后一地鸡毛,唯有歌声永恒。

策展之思:打造文化地标 传递艺术能量

策展更重要的是需要用创新的方式去活化典藏,需要从策展的个人视角构建公共语境。策展过程中对艺术家的思考方式、感性特征以及对作品的文化阐释,应多从观众的角度着眼,使展览让人会心会意,具有公共语境的开放性和达知度,让展览产生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

脚踏实地,向上生活——网络文艺中的快递小哥形象观察

快递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递员形象是从当代中国现实土壤中孕育生成的,聚集着各种时代信息。现实中的努力构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较大张力,因此他们具备成为文艺作品中时代新人的潜质。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持续孵化中式IP

除了“一鱼多吃”,数字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还有能力“蓄水养鱼”。产业集群效应既体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有助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应对外来挑战。中国文化消费产业要真正达到全方位强健,需要更多世界级的文化产业集群崛起壮大。

重温《哈利·波特》:魔法是友谊和勇气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全八部重映,是让无数影迷感到振奋的事情。

在《战至巅峰》看到体育精神共性

电子竞技与体育竞技存在共通性——二者都需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不只青绿

电影版打破舞台的局限,为观众呈现出一场极为震撼的视听盛宴。

《李佩先生》:老艺术“当代腔”

《李佩先生》对昆曲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愿闻其声|老子-道德经

每一次朗读都是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一段情景交融的奇妙经历。

在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童话世界里放牧诗意

儿童话诗集《放牧云朵》既充满着童话的梦幻色彩,又构建出了充满诗韵的童话世界。

将祥瑞吉兆融入浓笔淡墨

由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习俗演变为翰墨烟云,是文人画与世俗文化交融的真实呈现。

大家 more>
线下沙龙 more>
文艺评论专题 more>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926416    传真:(010)67078854    投稿邮箱:wenyi@gmw.cn(仅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主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