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大正成为文化产业生力军

网络电影作为技术革新的先锋,正引领电影产业迈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新阶段,打开了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的新篇章。

疏离与断裂之间

完全剥离开历史、背景和生活样貌,这超出了与气质相关的度,文与质之间全然断裂,就谈不上表现与现代性生发的张力了。

看音乐剧,“人大于戏”?

面对观众群体变化,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借鉴融合,方可以不变应万变地将中国音乐剧这条路越走越宽。

打破常规套路 增强现实质感 共赴捉妖之旅

在古装剧创作出现同质化趋势的当下,《永夜星河》展现出一定的先锋意识,以现实温度回应社会关注,让观众在轻松治愈的追剧过程中,感受真诚、善良、勇敢等品质,也懂得了“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

“黑猴”热后的冷思考

《黑神话:悟空》虽延续了魂系游戏的设计框架,但在难度上做了一定的妥协,例如它取消了‘丢魂’机制。其实,未来可以大胆探索更多具有艺术性、思想深度和崇高感的游戏设计。魂系游戏的成功表明,高难度、充满挫折感的游戏同样可以为玩家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

《浴火之路》:打拐议题的奇观化表达

在这一关于寻找与救赎的故事中,导演并未遵循全然合乎真实逻辑的故事走向,而是由一系列巧合与骤转来结构故事,使得故事在这种命定性之下被赋予寓言色彩,成为一种与现实有一定间离感的影像文本。

2024首届培源艺术节:聚焦青年戏剧新力量

“新青年、新市场、新视野”,艺术创作需要不断注入年轻力量。从“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出发,首届培源艺术节已成为崭新的起点,青年创作者借助平台孵化出高品质的一剧之本,在悉心打造的全链条培育体系中破土生长,绚烂绽放。

《开播!短剧季》上新,短剧的风能吹到演技类综艺吗?

日前上新的综艺《开播!短剧季》做出“短剧+综艺”联动的尝试。然而,节目的收视结果并不如意。追溯演技类综艺的根源价值,那应当是打磨匠心演技、孵化优质作品、持续输送人才,实现影视行业的“造血”。

小巷烟火升腾,我们这样长大

时代变迁中的精神进阶,藏着我们对生活的回答。这一回“舒适区”的观众感慨背后,与其说是年代剧的怀旧滤镜奏效,毋宁看成,成熟的创作班底再度确证了“生活质感”的真谛——那是一种能让人从时代脉络、烟火升腾里辨认“我们这样长大”的真实具象。

电视剧《上甘岭》:与老电影“互文对话”

《上甘岭》是历史正剧而不是传奇剧或戏说剧,因此这部剧集的创作有着非常严肃的历史考证和历史还原。无论是枪林弹雨的战争氛围还是惨烈的贴身肉搏,都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式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氛围,重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历史现场。

“评奖”从来不应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标准

文艺创作“唯奖项论”,是因为在一些创作者看来,只有获奖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和价值;也希望借助奖项能够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如果把参评获奖视作终极目的,而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排除在创作目标之外,就会错误地理解评奖的意义,也会给创作带来损害。

曹禺戏剧与长江文化精神

曹禺的戏剧创作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与故土之间“血与肉的联系”锻造了他在个体生命表达的同时,荆楚文化基因得以彰显,潜江情结伴随着荆楚文化精神附着笔下,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小学书法教育重技能更须重素质

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仅需要对传统书法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审美意识的提升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养成,将书法教育由专业能力的训练转变为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作为国民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书法教育,任重道远。

在交汇融合中理解文学与世界

文学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生成、发展与演进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世界文学互动的历史。以文明交流互鉴为视点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学术话题,体现了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打发时间、提供情绪价值,银发短剧火了

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已成为“有钱有闲”老年人打发时间、排遣寂寞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短剧行业面临不少争议,有人调侃“霸总爱上退休的我”内容猎奇,有人担心各种付费陷阱导致“追一部剧刷爆子女银行卡”。银发短剧,能成为老年人的造梦产业吗?

寻找《我在岛屿读书3》走出国门的意义

中国元素和希腊元素的对撞,是两种文明的对视,也是新阅读视角。

穿越千古直击诗坛巨匠名篇

让观众感受到古人的诗意沉淀在今天的现实生活里,唐诗就在身边。

《焚城》:一部有人性光辉的灾难片

电影终要服务于人性,即使是面对灾难,也要为人性留下表达空间。

国粹“工业风”唱响首钢精神

对“基层”声音的凸显,让首钢精神的内涵表现得更加丰满生动。

愿闻其声|老子-道德经

每一次朗读都是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一段情景交融的奇妙经历。

乡土写作的本色表达

小说以全景式、复合式、立体式的角度,通过对各色人物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生动传神的描写。

《古灵魂》:历史镜像中的文体探险

《古灵魂》200万字的恢宏体量和精工细作,其分量和意义早已经超出散文文体的边界。

大家 more>
线下沙龙 more>
文艺评论专题 more>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926416    传真:(010)67078854    投稿邮箱:wenyi@gmw.cn(仅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主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