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让武戏留得住、走得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如何让武戏留得住、走得远

来源:文汇报2025-07-31 09:48

  作者:王筱丽

  “奚中路+张幼麟=140岁的孟海公”“老人还能打,年轻人也接上来了”“这样的武戏,令人热血沸腾”……刚过去的周末,上海京剧院第十季“京武会”在硬核戏码《雁荡山》中正式落幕。和在剧场中一样,社交平台上为武戏演员的“叫好声”同样热烈。1个月、8台演出,全国武戏名家在上海呈现了近20部剧目中的华彩段落,成为全国京剧界瞩目的盛事。

  硬核戏码《雁荡山》为上海京剧院第十季“京武会”收官。(上海京剧院供图)

  正如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所说,十年“京武会”救回一批濒临失传的剧目、推出一批青年演员站上台前,但武戏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人才的接续、编导的培养、剧目的创新,仍是一道道槛,等着我们一步步往前迈。

  振兴京剧,从复兴武戏开始

  十多年前,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做过关于京昆武戏状况调研,结果令人担忧。不少专家犹记得,在与武戏骨干演员谈心座谈时,多数人情绪低落甚至落泪。“京剧的滑坡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走下坡路的首先是武戏。”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表示,“而要振兴京剧,其中难度最大的也是武戏的复兴。”投入多、收益少、压力大,这都是摆在武戏演员面前的真实困境。三伏天一天流几身大汗,有时排完戏就中暑了,躺下后迟迟难以起身;而流血、扭伤、骨折都家常便饭。更令武戏演员意难平的是,武戏的票房总不如文戏,如何给武戏演员更大平台、留住人才的问题曾经迫在眉睫。

  “这是最火爆的一季。”从第一季“京武会”开始,上海京剧院武生赵宏运几乎一季不落地参加。今年的演出,每次上台前他都会在侧幕观察观众席,“上座率基本都在八成以上,这是十年前无法想象的”。赵宏运和他7位上海戏校03班的同学如今是上海京剧院的武戏中坚力量。除了密集演出后的调整,武戏演员没有一天能不进练功房。难免有想偷懒的时候,但大前辈奚中路也都一天不落地练功,甚至大年夜也不缺席,赵宏运和同学们谁都不敢懈怠。“像奚老师一样,60岁再演《八大锤》”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一出《雁荡山》满堂喝彩声令赵宏运难忘,“这是武戏的魅力,是现场的价值,不是看视频就可以取代的”。不可否认,与文戏演员相比,武戏演员的“艺术生命”短暂得多,今年33岁的赵宏运自认已经过了28岁的黄金年龄。被问及是否会有危机感,赵宏运分享了他最新的感受。今年3月,因为排练演出《野猪林》,让他对武戏文唱有了切身的体会。“表情的变化,细节的处理填补了我以往演技上的空白,除了通过练功尽可能延长武戏寿命,精进文戏能够大大拓展我们的戏路。”

  如今,已走过十年的“京武会”集结起全国中青年顶尖武戏力量,更挖掘整理出一批经典武戏以及久疏于舞台的失传剧目,包括《五花洞》《取金陵》《铁公鸡》等。无论是从行当齐全还是剧目传承角度来说,上京的武戏力量在全国已名列前茅——本届“京武会”中,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整齐亮相,盖派、张派、李派、南派、北派等多种流派让观众目不暇接。首场演出,五位各具性格的“孙悟空”就把气氛炒得火热——《闹龙宫》中,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唐春园饰演的孙悟空耍枪、锤、叉亮出绝活;由上京青年武丑潘梓健等主演的《闹地府》各路鬼怪新奇逗趣,亮点密集;《闹天宫》中,由奚中路担纲的齐天大圣气势十足,北京京剧院魏学雷饰演的大圣喝酒吃桃生动形象,上京青年武生郝帅饰演的大圣偷吃金丹、对战天兵,热闹纷呈。在第二周的演出中,阵容豪华的《龙潭鲍骆》更是将高难度的把子功、荡子功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翻、腾、扑、跌等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

  武戏要传承,也要出新编

  武戏是“武”与“戏”的结合,武有了,戏也要足。座谈会上,业内专家与武戏演员们达成共识。这里的“戏”既是演员的表演,也代表着武戏剧目。“京剧武戏的创新形势比较严峻。”文艺评论家方家骏直言不讳,要推动武戏的发展,不能只演传统戏,否则没有发展只有传承。“哪怕是单折30分钟、40分钟的小武戏,为合适的演员量身定做,也能逐步积累起一批新编戏。”

  与此同时,专家呼吁强化戏曲的“技导制”、让好演员走下舞台后往技导方向发展。方家骏认为,目前部分武戏传统戏仍有时代局限性,如《武松》中潘金莲的结局缺少前因后果和细节处理。作为戏曲演员和导演之间的桥梁,技导把关着作品中戏曲特色的展现。“技导要有导演意识,他们对传统戏的整理梳理起着重要作用,绝不是普通的执行排练。随着越来越多外行导演进入戏曲界,懂戏的技导也愈发紧缺。”

  “武戏出戏才有戏。”武丑名家严庆谷说。《龙潭鲍骆》里,严庆谷一出场便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胡理”这个角色诙谐幽默又不失侠义的性格特点被演绎得入木三分,让戏迷在紧张的武打中也能轻松一笑。在严庆谷看来,一出优秀的武戏绝非炫技大赛,唱念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舍弃了武戏的唱念,就是舍弃了武戏的品格。”

  “我爱看演员的功,更愿意欣赏演员的气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道出了一些戏迷的心声。在社交平台,关于奚中路、张幼麟等大武生气场的讨论度并不亚于各类精彩技巧。“武戏演员技巧当然要好,出彩还要有绝活,最好是顶尖的绝活。但是,京剧的唱念做打最终是为了表达人物的精气神。”荣广润期待,在更多青年演员的开打中见到人物深层的气质与心境。(王筱丽)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戏台》:荒诞时代的悲喜交织与讽刺锋芒

  • 破解“文化空心化”:从符号消费到精神内核的回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