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蛋镇诗社》:“黄金年代”的青春之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蛋镇诗社》:“黄金年代”的青春之歌

来源:文汇报2025-08-08 09:35

  作者:孟繁华

  讲述历史就是重新建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一代人文学的精神原乡,研究乃至“重返八十年代”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但是如何表达、如何书写那个黄金时代并非水到渠成。那是需要强大的虚构能力和想象力,更需要讲述历史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和以往书写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比较,朱山坡选择了新赛道,这个新赛道是先锋的,他用各种资料对那个时代做了新的叙事,这里不只是阳光灿烂、金碧辉煌,不只是一切尽如人意。看看蛋镇的外部环境,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前现代的污泥浊水满目苍凉;但是,就在这贫瘠荒凉的环境中,因为有了向往,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几个一文不名的蛋镇青年因为有了诗的梦想,一切都焕然一新。他们用诗歌微茫的曙光照亮了蛋镇的荒漠和贫瘠,也让我们看到了蛋镇那些“傻子和疯子结合体”的诗人们的前世今生。

  蛋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就要暴得大名。原因是朱山坡创作了长篇小说《蛋镇诗社》。1988年的某一天,蛋镇的三个乡村天才——金光闪、蝙蝠和阙振邦创办了蛋镇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诗社。他们先是到处寻找诗人、相互指认诗人,有了诗人就办起了诗社。这个态度是说干就干的谱系传统。他们有些自负,有些豪横,有些挥斥方遒的少年意气。这几个人物很文艺范儿,但他们却真实又生动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整体氛围:那是一个迎来了大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即将响遏行云起飞的中国。

  那个“狱中才子漆光明”手中的《朦胧诗选》,是一个时代高端的文学符号,它高端得像一个时代的通行证一样,随时可以找到文学的“同志”。事实的确如此,当金光闪、阙振邦们见到漆光明,看到《朦胧诗选》的一瞬间,就确认了眼神。他们共同指认他为诗人。蝙蝠更喜欢他的原因是,“他纯真,腼腆,像传说中的顾城”。漆光明确实是诗人,他写过一些诗,虽然没人读懂,但在编《蛋镇诗报》时,蝙蝠力排众议把他的《一个小镇的死亡》收录进去。文化站长李前进对这首诗的点评是“一派胡言,不知所云”。这和上世纪80年代“新思潮”出现时的情形何其相似。虽然“蛋镇诗报”的时代距新诗潮的发生已经过了整整八年,但一种新的思想观念抵达社会基层,竟是如此的遥远甚至远未完成。

  蛋镇的诗人们有雄心壮志,他们曾搞过蛋镇全民写诗运动,金光闪还要当六万诗人的总教头,制定了“写诗十大要领”,他们动员民众写诗的过程,既荒诞不经,又令人忍俊不禁;他们办“诗歌嘉年华”,金光闪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天真和执拗,带有诗人天然的气质。金光闪在“全民写诗”动员活动上的讲话,虽然不免呓语和妄想,但你同时不能不为他的勃勃雄心深感震撼。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蛋镇诗人非理性冲动的一面。诗歌嘉年华的夜晚,也成了宣泄、争吵的不堪场景,他们对着政府大门撒尿,吃饭不付钱甚至大打出手。因为诗歌观念不同,金光闪被啤酒瓶击中,他抓把泥土捂住伤口继续喝酒,其英雄气势镇住了所有人。全民写诗运动结束了,蛋镇诗社还在活动,他们计划编辑出版《蛋镇诗报》,靠卖冰棍,卖菜,卖老鼠药、蟑螂药、蚂蚁药赚钱筹集经费。金光闪因被指认卖假药而丢盔弃甲。但办诗报的钱大部分是金光闪出的,诗报出刊,蛋镇诗人首领们的心情可想而知。不幸的是,《蛋镇诗报》出刊一个月之后,被定为非法出版物没收。金光闪被约谈并拘留一天。金光闪从派出所出来后,垂头丧气地对阙振邦、李提香、欧杰说:“我宣布,解散蛋镇诗社。”金光闪在灯光球场贴出了解散蛋镇诗社的告示,同时宣布《蛋镇诗报》停刊。蛋镇诗社仅仅存活了五个月。这使得蛋镇诗人从高光时刻瞬间跌落到至暗时刻。一如一个梦幻瞬间幻灭,一场变革瞬间破除。金光闪和他朋友们的心情该是怎样的绝望:“蛋镇不需要诗歌,你们各自逃命,各奔前程去吧。”仿佛是最后的诀别,作为小说的情节,应该说这是小说的高潮。但是,小说接着讲述的应该是更重要的部分。金光闪说:“我们创造和葬送了人类历史上最短命的诗社”,诗社终结了,但诗社的影响以及历史和精神价值,在这一刻才刚刚开始被讲述。《瓷县文学》《瓷县县志》《北美华文文学》《南粤风》以及后来诗人们出版的各种文集等,都陆续发表和记载了当时人对蛋镇诗社的回顾。就像蝙蝠说的那样,是“名亡实存”。我们在后来诗社成员的通信,在蛋镇诗社“临终遗言”“未完成的《金光闪传》”等,都能够感受到诗社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成员们刻骨铭心的影响。金光闪在蛋镇诗社成立30年后走完了人生路程。但是,在金光闪年谱作者顾顺义看来,他是和霍金、李敖、金庸、单田芳、李咏等一起谢世的,“他们落幕了各自的时代”。

  另一方面,随着不同资料的“公开”,我们也进一步认识了诗社成员们的精神世界和对诗歌的理解。比如透过和金光闪有关的“便笺或札记”若干,我们看到了一个狂狷的、有诗人气质的、那个时代的青年。要知道,那时的金光闪还只是一个高三学生。他不仅敢于表达对诗歌、对世界的看法,而且敢于直面个人的“不洁”,比如他既不喜欢蝙蝠,又特别注意蝙蝠的屁股。更值得我们注意的,小说书写了蛋镇诗人们的另一种历史。“抢劫蛋镇信用社的策划方案”的荒唐可笑,阙振邦留在了蛋镇,心旌摇荡的青春期几乎喷薄而出;漆光明的举报信,从一方面表达了青年群体远非铁板一块,当年鲁迅先生对青年的观察,在1988年仍然目光如炬。

  朱山坡是诗人。我们看到了他借姜美好之名写下的她的第一首诗《致阿赫马托娃》:

  所有的杜鹃在这一夜全开了

  满山金碧辉煌,恍如白昼

  要么是为了庆祝,要么是为了哀悼

  一个少女在月光下敞开胸膛

  这既是向伟大诗人阿赫马托娃致敬的诗,也还是表达作者面对世界焕然一新的诗。阿赫马托娃再造或重塑了姜美好,使她的第一首诗竟如此的超凡脱俗不同凡响。而且,诗中表达情感和调式,和那个时代是如此的交相辉映心心相印。这样的诗作只能产生于那个年代。

  阅读《蛋镇诗社》,我会想起作家蒋韵的中篇小说《行走的年代》。这也是一篇和上世纪80年代和诗人有关的小说。就我有限的阅读而言,蒋韵的《行走的年代》大概是迄今为止在这一范围内写得最激动人心的好小说之一。它流淌的气息、人物的面目、它的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小说的整体气象,将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氛围提炼和表达得炉火纯青,那是我们经历和想象的青春时节:它单纯而浪漫,决绝而感伤,头破血流却一往无前。读这部小说的感受,就如同1981年读《晚霞消失的时候》一样让人眼含热泪。大四学生陈香邂逅诗人莽河,当年的文艺青年见到诗人的情形,是今天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的:那不只是高不可攀的膜拜和发自内心的景仰,那个年代的可爱就在于那是可以义无反顾地以身相许。于是一切就这样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伪诗人伪莽河,他从此一去不复返。有了身孕的陈香只有独自承担后果;真正的莽河也行走在黄土高原上,他同样邂逅了一个有艺术气质的社会学研究生。这个被命名为叶柔的知识女性,像子君、像萧红,像陶岚、像丁玲,亦真亦幻,她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女性理想化的集大成者。她是那样地爱着莽河,却死于意外的宫外孕大出血。两个女性,不同的结局相同的命运,但那不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因此,上世纪80年代的浪漫在《行走的年代》中更具有女性气质:它理想超拔却也不乏悲剧意味。当真正的莽河出现在陈香面前时,一切都真相大白。陈香坚持离婚南下,最后落脚在北方的一所小学。诗人莽河在新时代放弃诗歌走向商海,但他敢于承认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诗人,尽管他的诗情诗意并未彻底泯灭。《行走的年代》的不同,就在于它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热烈、悠长、高蹈和尊严,它与世俗世界没有关系,它在天空与大地之间飞翔。诗歌、行走、友谊、爱情、生死、别离以及喝酒、彻夜长谈等表意符号,构成了《行走的年代》浪漫主义独特的气质。但是,当浪漫遭遇现实,当理想降落到大地,留下的仅是青春过后的追忆。那代人的遗产和财富仅此而已。因此,《行走的年代》和《蛋镇诗社》,在讲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它们没有夸大其词,当然也没有妖魔化。诗人莽河的欺骗虽然是个人行为,但他毕竟也混迹于上世纪80年代;蛋镇诗社有五个月的辉煌壮举,但更遭遇了封杀、出卖等不幸。而且,无论哪个年代,个人内心的龌龊、卑微和不堪入目都在所难免。朱山坡和蒋韵们就这样书写了那个“黄金年代”。这是历史的,也是真实的,这是它们共同的感人之处。因此是一部值得我们珍惜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那代人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如满山杜鹃,在春风里怒号并带血绽放。《蛋镇诗社》在形式上是先锋的,它用碎片化的方式——“回忆、仿真、诗社的成员们用不同时期撰写的散记、书信、讲稿、笔录、札记、便笺、供词、随想、采访、公告、社论、注释、年谱、墓志铭等等吉光片羽般的文字凑成一幅粗粝斑驳、影绰动人的拼图,‘管中窥豹’地完成了对诗社的追忆和探究,也绘制出了那一代人的精神图谱”,是这个图谱连缀起了“蛋镇诗社”的传奇和后传。不夸张地说,朱山坡写出了我们内心流淌却久未唱出的“青春之歌”。因此,在形式上,《蛋镇诗社》是先锋的,但在精神图谱的意义上,《蛋镇诗社》接续的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朱山坡在讲述话语的年代,开辟的新赛道是如此的风光无限、鹏程万里。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评论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农民画”到“乡土绘画”,一场美术界的概念更新

  • 李 超:抗战题材微短剧,成了神剧的温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