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为童年歌颂,迎曙光到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为童年歌颂,迎曙光到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0-08 11: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童年歌颂,迎曙光到来

  ——鲁迅短篇小说《社戏》评析

  作者:李姝昱

  “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在散文《童言无忌》里,张爱玲如是写道。童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与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等词汇相联系。长大后,无论快乐或忧伤,得意或失意,我们都不会忘了,那一段最初的时光。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以生动、清新、明快的笔触,记叙了童年乘船看戏的诸多趣事,带给人浓厚的情感滋养。每读之,皆陶醉而忘忧。周遭的世界,仿佛亦更添几分可爱。

为童年歌颂,迎曙光到来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社戏》写于1922年,发表于同年12月的《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作品讲述了“我”的三次不同的看戏经历。前两次,是成年后在北京,到“什么园”和“第一舞台”去看戏,过程均不甚愉悦。留在记忆里的,多是“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幽默的语言中,夹杂着些许苦笑的成分。世事纷繁,“我”最难忘、最珍视的,原是儿时在外祖母家消夏时,去赵庄看社戏的情形。一幅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童年生活画卷,由此展开。

  外祖母家所在的平桥村,虽然小而偏,对于从大市镇来的“我”而言,却是一方新奇的乐土。这里住户不满三十家,只有一家小杂货店,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小孩子们,每天结伴掘蚯蚓、钓虾、放牛,不亦乐乎!作者用白描手法,以寥寥数笔,便将几样童年游戏,写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让人心向往之。例如,“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与上述趣事相比,“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看戏”,成为小说的重要线索,连缀起了事件的起承转合、人物的喜怒哀乐,起到了聚形凝神的作用。起初,因叫不到船,看戏一事即将泡汤。“我”急得要哭,或是“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后来,决定借用八叔的航船出行,并征得了大人们的同意,“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路上,大家兴高采烈,“有说笑的,有嚷的”。看戏过程中,有惊喜有失望,夸打戏骂老旦,好不痛快!返程途中,偷豆、剥豆、煮豆、吃豆的情节,堪称神来之笔,让寻常的看戏经历,多了一抹灵动、传奇的色彩。看戏归来,面对六一公公关于偷豆的问责,双喜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欢乐气氛。儿童的活泼率性、聪明伶俐,人心的亲切友善、温暖平和,深深感染了读者。

为童年歌颂,迎曙光到来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

  小说构思巧妙、逻辑严谨、叙事流畅,且平淡中有波澜、冷静中寓热情,写出了万千人共同的童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物塑造、景物描写方面的独特追求和不俗成就。

  除了主人公“我”,小说中最典型的人物,当属小伙伴双喜。“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在众人犯难时,他能想出办法;在众人无聊时,他能自得其乐;在众人激动时,他能保持理性。一个胆大心细、惹人喜爱的小小人儿形象,在一连串精准动词、鲜活细节的支撑下,坚实地立了起来。还有阿发,小小年纪便慷慨无私、懂得分享。“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因自家的罗汉豆个头大,他便主动建议大家摘来煮着吃。

  景物描写,紧紧抓住了意象特征。小说以优美简约的文字,刻画了看戏途中的好山好水好夜色,让读者身临其境。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在儿童视野的观照下,愈发玲珑剔透,别有一番风味。例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读来赏心悦目、如入画中。平桥村和赵庄相距五里,“我”看戏的心情迫不及待,目之所及都变得欢快起来。此处,情景交融,恰到好处。看戏结束,“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乘船离开时,这种淡淡的伤感,触人心怀。

为童年歌颂,迎曙光到来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

  机灵的双喜、敦厚的阿发,可爱得好比《故乡》里“能装弶捉小鸟雀”、送给朋友贝壳和鸟毛的少年闰土;碧绿的豆麦、清香的水草、起伏的连山、悠扬的横笛,美得犹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从“社戏”的故事中,我们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想起亲历的往事。那一去不复返的孩提时代、黄金岁月,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让人不禁轻轻一笑、鼻子一酸!

  事实上,那夜的戏本身,几无亮点可言。在戏台下待了许久,“我”和小伙伴们既没有看到铁头先生翻筋斗,也没有盼到“套了黄布衣跳老虎”。最好的一折,不过是“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但就是这样普通的内容,为何多年来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回味无穷?用文中的原话说,便是“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究其根本,大略因为童真童趣弥足珍贵,更是因为那时社会相对安定祥和,充满人情味、真善美。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华夏大地,内忧外患日益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风起云涌。经过了辛亥革命,中国社会面貌有所改观,可人民的生活依旧艰难。十月革命胜利、五四运动爆发,让中国人深受鼓舞。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发表了一系列针砭时弊、直指人心的优秀作品,倡导以美育来改造国民性。小说《社戏》,与先前的《故乡》一脉相承,可谓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寄予了作者对乡土风情的怀念、对美好品德的颂扬,以及在黑暗动荡年代,对曙光和希望的期盼!(李姝昱)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