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印斌
城市的街道一天天疏朗开阔,早高峰地铁也不复往日拥挤不堪的景观。年味儿渐浓,很多人离开城市,踏上了返乡之路,沉醉在与往事干杯及乡音的缠绕中。
从来没有一个节日,会拥有旧历年这样强大的气场,把整个中国、全球华人圈都紧紧地凝聚起来。
也从来没有一个节日,不需要召唤,更不需要提醒,仿佛生物钟一般,在每年特定的时刻苏醒,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心灵牵挂。
终于要过年了。这是每个游子在辞旧迎新之际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在外辛苦了一年的游子,无论多忙,也要回乡。当然,尽管回乡的心情一样焦灼,但无论是交通工具,还是行囊,与往日相比,都大不一样,高铁已成常态,而越来越简单的行囊让人觉得,早年的大包小包一去不复返了。
这不难理解,世界是平的,消费也不再有地域差异。南方北方,俱为一体;东土西疆,都是此邦。回家的人,大可以在地头置办年货,而不必背着行李穿越大半个中国。再不济,不还有堪比高铁的快递物流系统嘛。
不愿回家也不要紧,身心安处即吾乡。这两年,“反向春运”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很多人都把老人接到城里过年。一家人随便走走、看看,尽管城里早已不再有炮声与硝烟,但各色民俗庙会仍热热闹闹,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每年这个时候,春节的印记都十分清晰。你会在城里看到很多老的技艺,老的趣味,老的情绪。这也难怪,岁月浩浩荡荡,总会淘洗掉很多东西,也会留下很多东西,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留存好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确实值得深思。这些年来,城市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各种民俗活动,其实已经成为文化传统的新载体。
只要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意蕴在,只要民俗文化的精髓在,不管你在哪里过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勃兴,人们的过年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除了回乡、进城这些地域特色明显、空间范围清晰的过年方式之外,其实还有第三种“朋友圈过年”的方式。
每个人手里捧着一部手机,把自己的春节放在朋友圈,你的欢声与笑语,你的足迹与思想,都会原汁原味存在于朋友圈。与现实的年相比,朋友圈的年或许更真实、更有性情。
你的在线,是一种情绪的梳理;你的在线,也是一份时代的记录。循此,人们可以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分享这种快乐。或许,这是网络时代给予这个时代人们的最大馈赠。
有传统的年味,有网络的翅膀,中国年必将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新的形塑,潜滋暗长,开枝散叶。(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