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2-12 15: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歌剧》杂志主编 游暐之

  今年春节档,科幻片《流浪地球》让人眼前一亮,被誉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除了在视觉、表演上达到了国际水准,该片还有一个关键特质,那就是唤醒了一种科学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让中国人更深地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最近,网络上关于科幻的讨论、关于科学家的视频迅速增多。谁敢说今天的幻想就不会是未来的真实?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片中,韩子昂有句台词,“那时候的人最关心的是钱,没有人关心太阳”。如他所言,生活安逸时,许多人的思想和视野容易变得狭隘,比起国事、天下事,往往更关心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除了吃喝拉撒,还常常自寻烦恼,纠缠在嫉妒、不平、无病呻吟等庸人自扰的情绪中。听到这句台词,笔者突然感到了一种危机。是啊,作为凡人的我们,怎能知道茫茫宇宙的变迁,怎能预知地球、太阳的未来?虽然我们常把“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挂在嘴边,但如果明天太阳不再升起,人类和地球将何去何从?

  《流浪地球》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贺岁片。相反,其悲剧氛围相当浓厚。所谓的悲剧,并不只是片尾刘培强驾驶着飞船主仓与木星相撞的那一刻,而是从开场就注定了。夜幕下,茫茫海边,刘培强和年幼的儿子刘启、年迈的岳父韩子昂交代着后事。习习的海风,露营的帐篷,亲密的父子,躺椅上悠闲的老人……从场景来看,并不会让人感到即将到来的危机。然而,几句简短的对话,就让观众意识到,深夜海边的这三个人,并不是在度假,而是在进行一场相聚无期的悲情告别。

  故事中,太阳即将爆炸,联合政府启动了“带着地球远离太阳系”的宏大计划。刘培强是前往太空航天空间站执行这项计划的一员。因为要远离太阳,人们没有办法在地球表面继续生活,于是联合政府建造了地下城。然而,地下城空间有限,只能通过抽签决定谁能进去。刘培强因为工作关系,拿到了地下城的两张准入证。这个家庭,将有一个人没机会进入地下城,她就是刘培强因生病而成为植物人的妻子。他替妻子做了决定,放弃了治疗,以便自己可以安心地去太空执行任务,岳父能带着刘启到地下城无所牵挂地生活。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一种生离死别的残酷,在片中仅通过刘培强的一句台词“爸,对不起”和一个简单的画面就完成了。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才逐渐体会到刘培强和韩子昂当时深深的痛楚。事后,刘启一直对父亲的这个选择耿耿于怀,十七年间父子不能相见。表面上看,刘启对父亲充满怨怼,但其实时时刻刻都处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牵挂当中。所以,十七年后的大年初一,刘启想方设法回到地面上。因为这天,据说是离木星最近的一天,也是刘培强工作期满返回地球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此时的地球,已经满目疮痍、面目全非。但对于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这里是唯一的家园。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太阳要爆炸,地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何不抛弃地球,运用科技手段,打造一个“诺亚方舟”,把人运到别的星球?这似乎比拖着地球踏上漫漫流浪之旅更容易。在刘慈欣的原著中,对此有着明确的解释。最快的飞船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有行星的星系,至少也需要17万年时间。而飞船的规模太小,无法维持长时间的生态系统。因此,把地球带到距离较近的恒星旁边,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对故土和家的深厚感情,是人类守护家园的一次空前壮举。没有人知道2500年之后,地球是否真的能找到一个新“家”,但人类依然会为这个渺茫的目标而一代代努力着。由此,我们就更能体会在影片中,为何刘启重返地面的时间是大年初一了。因为这天,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对中国人来说极其重要。“无论千里万里,都要回家团聚”,是每个中国人对于春节深入骨髓的传统观念。刘启盼望这天能够与父亲重逢,刘培强也盼着这天回到地球与亲人团聚。但是,父子俩以及韩子昂都没有想到,就在这团聚的期盼中,命运已经把他们推向了永别的境地。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刘培强一家,只是在这个遥远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其实,从流浪计划启动开始,为着这个目标死去的人就已不计其数。当木星的吸引力足以让地球毁灭时,联合政府不得不命令空间站放弃地球,因为空间站已储存了几十万个人类的受精卵和植物的种子。联合政府的意思是,即使地球毁灭了,只要人类和植物的种子还在,将来有合适的星球,一样可以繁衍生息。但是,刘培强违抗了这个命令。他作为航天员、科学家,尤其是作为一个人,深知人类的繁衍并不是种一棵树、一盆花那么简单。如果仅有种子而没有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那么由这些受精卵诞生的只能是与人长得相同的动物,却不一定能成为人类。真正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

  另外,刘培强之所以抗令,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存有私心。这也是本片最有人情味之处。刘培强唯一的儿子刘启,就在即将毁灭的地球上,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死去。当他在空间站通过电波泪眼婆娑地和儿子道别时,我们深深体会到,真正的父爱就是这样:如果我的死能够换来你的生,我将在所不惜!刘培强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虽然他的英雄行为与私心不无关联,但没有人会觉得这种选择不够高尚。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怎么还能爱全人类?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的悲剧气质是通过富有喜剧色彩的铺垫完成的。比如一开始的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讲什么是希望,一个女生用夸张的口吻说“希望是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对此,不仅韩朵朵一脸不屑,就是观众也会跟着笑出声。然而,在最危急的时刻,韩朵朵撕心裂肺地喊出了“希望真的是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啊”。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此时此刻的绝望和悲哀。

  再如,刘启开车时系统发出的提示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也耐人寻味。这段提示语,在片中出现过三次。前两次都让人忍俊不禁,有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第三次响起时,观众却再也笑不出声。因为此时,姥爷韩子昂已永远留在了冰封的上海中心大厦。失去亲人、失去家的刘启和韩朵朵再次坐在车里,听着这句提示语,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在思想内核、故事情节、整体呈现上,《流浪地球》另辟蹊径,主动摆脱套路化、工业化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不少好莱坞大片都更胜一筹。常言道“有为才有位”,这句话对于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适用的。《流浪地球》的成功,让我们对国产科幻电影多了一份期待!(游暐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