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2-12 15: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歌剧》杂志主编 游暐之

  今年春节档,科幻片《流浪地球》让人眼前一亮,被誉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除了在视觉、表演上达到了国际水准,该片还有一个关键特质,那就是唤醒了一种科学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让中国人更深地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最近,网络上关于科幻的讨论、关于科学家的视频迅速增多。谁敢说今天的幻想就不会是未来的真实?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片中,韩子昂有句台词,“那时候的人最关心的是钱,没有人关心太阳”。如他所言,生活安逸时,许多人的思想和视野容易变得狭隘,比起国事、天下事,往往更关心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除了吃喝拉撒,还常常自寻烦恼,纠缠在嫉妒、不平、无病呻吟等庸人自扰的情绪中。听到这句台词,笔者突然感到了一种危机。是啊,作为凡人的我们,怎能知道茫茫宇宙的变迁,怎能预知地球、太阳的未来?虽然我们常把“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挂在嘴边,但如果明天太阳不再升起,人类和地球将何去何从?

  《流浪地球》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贺岁片。相反,其悲剧氛围相当浓厚。所谓的悲剧,并不只是片尾刘培强驾驶着飞船主仓与木星相撞的那一刻,而是从开场就注定了。夜幕下,茫茫海边,刘培强和年幼的儿子刘启、年迈的岳父韩子昂交代着后事。习习的海风,露营的帐篷,亲密的父子,躺椅上悠闲的老人……从场景来看,并不会让人感到即将到来的危机。然而,几句简短的对话,就让观众意识到,深夜海边的这三个人,并不是在度假,而是在进行一场相聚无期的悲情告别。

  故事中,太阳即将爆炸,联合政府启动了“带着地球远离太阳系”的宏大计划。刘培强是前往太空航天空间站执行这项计划的一员。因为要远离太阳,人们没有办法在地球表面继续生活,于是联合政府建造了地下城。然而,地下城空间有限,只能通过抽签决定谁能进去。刘培强因为工作关系,拿到了地下城的两张准入证。这个家庭,将有一个人没机会进入地下城,她就是刘培强因生病而成为植物人的妻子。他替妻子做了决定,放弃了治疗,以便自己可以安心地去太空执行任务,岳父能带着刘启到地下城无所牵挂地生活。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一种生离死别的残酷,在片中仅通过刘培强的一句台词“爸,对不起”和一个简单的画面就完成了。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才逐渐体会到刘培强和韩子昂当时深深的痛楚。事后,刘启一直对父亲的这个选择耿耿于怀,十七年间父子不能相见。表面上看,刘启对父亲充满怨怼,但其实时时刻刻都处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牵挂当中。所以,十七年后的大年初一,刘启想方设法回到地面上。因为这天,据说是离木星最近的一天,也是刘培强工作期满返回地球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此时的地球,已经满目疮痍、面目全非。但对于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这里是唯一的家园。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太阳要爆炸,地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何不抛弃地球,运用科技手段,打造一个“诺亚方舟”,把人运到别的星球?这似乎比拖着地球踏上漫漫流浪之旅更容易。在刘慈欣的原著中,对此有着明确的解释。最快的飞船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有行星的星系,至少也需要17万年时间。而飞船的规模太小,无法维持长时间的生态系统。因此,把地球带到距离较近的恒星旁边,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对故土和家的深厚感情,是人类守护家园的一次空前壮举。没有人知道2500年之后,地球是否真的能找到一个新“家”,但人类依然会为这个渺茫的目标而一代代努力着。由此,我们就更能体会在影片中,为何刘启重返地面的时间是大年初一了。因为这天,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对中国人来说极其重要。“无论千里万里,都要回家团聚”,是每个中国人对于春节深入骨髓的传统观念。刘启盼望这天能够与父亲重逢,刘培强也盼着这天回到地球与亲人团聚。但是,父子俩以及韩子昂都没有想到,就在这团聚的期盼中,命运已经把他们推向了永别的境地。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刘培强一家,只是在这个遥远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其实,从流浪计划启动开始,为着这个目标死去的人就已不计其数。当木星的吸引力足以让地球毁灭时,联合政府不得不命令空间站放弃地球,因为空间站已储存了几十万个人类的受精卵和植物的种子。联合政府的意思是,即使地球毁灭了,只要人类和植物的种子还在,将来有合适的星球,一样可以繁衍生息。但是,刘培强违抗了这个命令。他作为航天员、科学家,尤其是作为一个人,深知人类的繁衍并不是种一棵树、一盆花那么简单。如果仅有种子而没有文化和精神的传承,那么由这些受精卵诞生的只能是与人长得相同的动物,却不一定能成为人类。真正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

  另外,刘培强之所以抗令,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存有私心。这也是本片最有人情味之处。刘培强唯一的儿子刘启,就在即将毁灭的地球上,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死去。当他在空间站通过电波泪眼婆娑地和儿子道别时,我们深深体会到,真正的父爱就是这样:如果我的死能够换来你的生,我将在所不惜!刘培强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虽然他的英雄行为与私心不无关联,但没有人会觉得这种选择不够高尚。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怎么还能爱全人类?

《流浪地球》为何让人眼前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的悲剧气质是通过富有喜剧色彩的铺垫完成的。比如一开始的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讲什么是希望,一个女生用夸张的口吻说“希望是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对此,不仅韩朵朵一脸不屑,就是观众也会跟着笑出声。然而,在最危急的时刻,韩朵朵撕心裂肺地喊出了“希望真的是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啊”。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此时此刻的绝望和悲哀。

  再如,刘启开车时系统发出的提示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也耐人寻味。这段提示语,在片中出现过三次。前两次都让人忍俊不禁,有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第三次响起时,观众却再也笑不出声。因为此时,姥爷韩子昂已永远留在了冰封的上海中心大厦。失去亲人、失去家的刘启和韩朵朵再次坐在车里,听着这句提示语,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在思想内核、故事情节、整体呈现上,《流浪地球》另辟蹊径,主动摆脱套路化、工业化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不少好莱坞大片都更胜一筹。常言道“有为才有位”,这句话对于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适用的。《流浪地球》的成功,让我们对国产科幻电影多了一份期待!(游暐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