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少年可期》,被期待的是何种“成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少年可期》,被期待的是何种“成长”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4-14 14: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陆志

  当前荧屏上活跃着各种真人秀,这些节目大多以展现亲情的亲子类节目、突显爱情的情感类节目以及协作比拼的娱乐竞技类节目为主。日前,芒果TV推出的真人秀《少年可期》则开辟了“师徒”关系的全新视野。节目还原古老的“拜师学艺”传统,以两代人之间的音乐传承切入,聚焦年轻艺人的成长进步,对于少年偶像的成长之路,节目传递了独到的期待。

《少年可期》,被期待的是何种“成长”

  真实的成长值得被期待。聚光灯下的少年们魅力四射,舞台总是把他们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少年可期》却将镜头转向了现实,不避讳年轻人的稚嫩和不足。例如,第一期节目七位少年来到腾格尔家中学艺,师父给他们准备了家中最好的房间、最丰盛的饭菜以款待;而只有几位少年特意为师父准备了糖果、墨镜等见面礼,对比之下其他人显得尴尬而局促,最终以队长代表全体送了礼物勉强圆场。这一场景展现了少年们不同以往的一面,他们初入社会、在待人接物方面尚欠考虑,真实的呈现让他们摆脱了偶像的光环,走入生活的年轻艺人其实和曾经的你我一样不谙世事。偶像的形象设定从点滴细节开始变得“接地气”,不遮掩缺点才能更好的对比出成长和蜕变。同时,师徒之间实际上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在相处了两天之后,腾格尔坦言从几位年轻人身上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东西。真实的成长是双向输出,在这段相处当中,双方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着。

  不带功利性的成长值得被期待。当前各类综艺节目中年轻艺人层出,面对市场竞争和观众期待,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技艺的确急需学习提升,才能向优质偶像不断靠近。但《少年可期》节目的培养模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针对式集训,而是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风格让少年们去生活、去感受音乐的真正含义。经验丰富的腾格尔没有直奔主题教授音乐知识或是创作技巧,而是带他们充分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苍茫,体验射箭、摔跤、赛马等草原民俗;并用心安排了放羊、吃土豆、席地而坐看书等特殊形式的“春游”,以“沉浸式”教育模式让少年们了解草原风情、体验师父的儿时经历来忆苦思甜。在此基础上,老师触景生情的弹唱,让徒弟们理解了经典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不是流水线的批量生产,不应该只为迎合舞台和市场需求而一味“炮制”,真正的艺术应该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音乐前辈们用漫长的岁月坚守着音乐应该源于生活、忠于内心的信条。在扎根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不仅是对少年们成长的洗礼,更是对娱乐市场去浊扬清的呼唤。

  “德艺双馨”的成长值得期待。年轻艺人刚刚走入观众视野,凭借颜值、才华亦或是舞台表现得到了观众的青睐,但想让艺术之路更扎实、更长远,德行的锻造犹在技艺的学习之上。《少年可期》以此将节目主题升华、让学习之路沉淀,落脚到对公众人物品行道德的探讨之中。腾格尔在学艺之外给爱徒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并为他们答疑解惑:他的母亲在面对儿子出名时,说过“出不出名无所谓,不做坏事就行”,令他铭记至今;论及为人处世,腾格尔说到每个人心中需要记住一首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段经典的“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是他多年来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年轻的艺人们涉世未深问及如何保持初心,老师答到需要“不断创新”。师父们从曾经的少年到如今的前辈,一路走来,他们深知内涵品德对于艺术生命的重要性。在青春偶像大批量产出的综艺市场当中,观众们的喜爱容易“始于颜值”,而不易“忠于人品”。节目深挖少年由内而外的成长来回应当下的焦点问题,用最古老的师徒关系将更深刻的思考传递,为年轻艺人的事业如何长久发展提出了新的期待。

  成长是综艺节目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少年可期》则赋予了成长新的期待。节目以七位少年笑中带泪的学徒之旅,塑造了更加质朴平实的年轻艺人形象,以引发共鸣与观众形成共情。直面年轻的稚嫩,不遮蔽现实问题,《少年可期》用前辈和少年的教学相长,用传统和现代的相处调和,不仅让偶像少年的未来可期,也让综艺市场主旋律新风向同样可期。(陆志)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淬火年代》的“哑火”直击长剧创作之痛

  • 赵阡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银幕角色?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