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志
当前荧屏上活跃着各种真人秀,这些节目大多以展现亲情的亲子类节目、突显爱情的情感类节目以及协作比拼的娱乐竞技类节目为主。日前,芒果TV推出的真人秀《少年可期》则开辟了“师徒”关系的全新视野。节目还原古老的“拜师学艺”传统,以两代人之间的音乐传承切入,聚焦年轻艺人的成长进步,对于少年偶像的成长之路,节目传递了独到的期待。
真实的成长值得被期待。聚光灯下的少年们魅力四射,舞台总是把他们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少年可期》却将镜头转向了现实,不避讳年轻人的稚嫩和不足。例如,第一期节目七位少年来到腾格尔家中学艺,师父给他们准备了家中最好的房间、最丰盛的饭菜以款待;而只有几位少年特意为师父准备了糖果、墨镜等见面礼,对比之下其他人显得尴尬而局促,最终以队长代表全体送了礼物勉强圆场。这一场景展现了少年们不同以往的一面,他们初入社会、在待人接物方面尚欠考虑,真实的呈现让他们摆脱了偶像的光环,走入生活的年轻艺人其实和曾经的你我一样不谙世事。偶像的形象设定从点滴细节开始变得“接地气”,不遮掩缺点才能更好的对比出成长和蜕变。同时,师徒之间实际上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在相处了两天之后,腾格尔坦言从几位年轻人身上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东西。真实的成长是双向输出,在这段相处当中,双方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着。
不带功利性的成长值得被期待。当前各类综艺节目中年轻艺人层出,面对市场竞争和观众期待,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技艺的确急需学习提升,才能向优质偶像不断靠近。但《少年可期》节目的培养模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针对式集训,而是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风格让少年们去生活、去感受音乐的真正含义。经验丰富的腾格尔没有直奔主题教授音乐知识或是创作技巧,而是带他们充分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苍茫,体验射箭、摔跤、赛马等草原民俗;并用心安排了放羊、吃土豆、席地而坐看书等特殊形式的“春游”,以“沉浸式”教育模式让少年们了解草原风情、体验师父的儿时经历来忆苦思甜。在此基础上,老师触景生情的弹唱,让徒弟们理解了经典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不是流水线的批量生产,不应该只为迎合舞台和市场需求而一味“炮制”,真正的艺术应该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音乐前辈们用漫长的岁月坚守着音乐应该源于生活、忠于内心的信条。在扎根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不仅是对少年们成长的洗礼,更是对娱乐市场去浊扬清的呼唤。
“德艺双馨”的成长值得期待。年轻艺人刚刚走入观众视野,凭借颜值、才华亦或是舞台表现得到了观众的青睐,但想让艺术之路更扎实、更长远,德行的锻造犹在技艺的学习之上。《少年可期》以此将节目主题升华、让学习之路沉淀,落脚到对公众人物品行道德的探讨之中。腾格尔在学艺之外给爱徒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并为他们答疑解惑:他的母亲在面对儿子出名时,说过“出不出名无所谓,不做坏事就行”,令他铭记至今;论及为人处世,腾格尔说到每个人心中需要记住一首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段经典的“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是他多年来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年轻的艺人们涉世未深问及如何保持初心,老师答到需要“不断创新”。师父们从曾经的少年到如今的前辈,一路走来,他们深知内涵品德对于艺术生命的重要性。在青春偶像大批量产出的综艺市场当中,观众们的喜爱容易“始于颜值”,而不易“忠于人品”。节目深挖少年由内而外的成长来回应当下的焦点问题,用最古老的师徒关系将更深刻的思考传递,为年轻艺人的事业如何长久发展提出了新的期待。
成长是综艺节目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少年可期》则赋予了成长新的期待。节目以七位少年笑中带泪的学徒之旅,塑造了更加质朴平实的年轻艺人形象,以引发共鸣与观众形成共情。直面年轻的稚嫩,不遮蔽现实问题,《少年可期》用前辈和少年的教学相长,用传统和现代的相处调和,不仅让偶像少年的未来可期,也让综艺市场主旋律新风向同样可期。(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