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唐风古韵说谷雨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4-19 15: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静

  谷雨临近,天气渐暖。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清明过后的第十五日便是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以其特有的季候特征,在唐诗海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唐风古韵说谷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二十四节气大多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从“惊蛰闻雷米如泥”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霜降有霜,谷子满仓”“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之类的农谚便可见一斑。谷雨与农事的关系,亦是如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岁时广记》引《周书•时训》曰:“谷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几个显著的物象变化中,戴胜鸟尤其受到唐代诗人们的关注。

  谷雨时节,播种移苗,埯瓜点豆。气温回升加快,田地已适合耕种。戴胜鸟在此时的到来,常被人们理解为对农桑活动的督促。王建《戴胜词》云:

  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

  声声催我急种谷,人家向田不归宿。

  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

  在王建看来,戴胜鸟就像一位“知天时”的勤劳的劝农官,不辞辛劳地鸣叫,催促人们不要错过农时。在戴胜鸟催种的时节,诗人钱起不但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更感受到了劳作之余的休闲之乐,并在《南溪春耕》中进行了生动表达: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

  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

  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如若能在农暇之余,有诗书相伴,岂不更为快哉!钱起的这种体会,在晚唐诗人曹邺的《老圃堂》中得到了呼应: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一作薛能诗)

  辞官归去的曹邺,宛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陶渊明,躬耕田间,享受着远离官场喧嚣、有诗书常伴的愉悦。

  当然,劳作之余,唐朝诗人们在谷雨时节的游赏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节候初临谷雨期,满天风日助芳菲”。如遇好天气,诗人们游赏的雅兴便会一发而不可收。盛唐诗人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诗云: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

  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

  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晴明的谷雨日,诗人泛舟镜湖之上。和畅的春风,澄澈见底的湖水,还有翩跹的鸥鸟,让人喜不自胜,坚定了归隐湖山的人生理想。以“人面桃花”而著称的中唐诗人崔护,在《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一诗中记录的,也是一次谷雨时节的湖上泛舟: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相似的湖光山色,同样的游赏,同孟浩然相比,崔护的笔下多了些繁华、热闹,少了些宁静、澹远。

  其实,不单单是诗人们,即使是普通的士女,往往也不负大好春光。中唐时李嘉祐的一首《春日淇上作》,为我们展现了暮春时节人们赏春踏青的欢乐场面:

  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唐代人春游时的那种“放纵”,那种“疯狂”。

  除了郊游踏青,赏花也是谷雨时节必不可少的游赏项目。“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谷雨时节,红红白白的桃花杏花,此时已然是“花褪残红青杏小”。“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正如诗中所言,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牡丹,却正得其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谷雨三朝赏牡丹”的习俗。晚唐诗人王贞白《白牡丹》诗云: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在春雨的润泽下,白牡丹悄然绽放。奇异的香味,淡淡的装束,是白牡丹的独特之美,亦可看作诗人对非凡心志的一种自我认可与期许。

  游赏而外,饮茶也是文人必不可少的雅趣。谙习茶道的朋友,常有明前茶、明后茶之谓。古人饮茶,更注重茶品。“茶之佳品,摘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王观国《学林》)谷雨前后,煎茶品茗,甚至相互馈赠,成为文人们的赏心乐事。晚唐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诗云: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谷雨时节,饮上一杯新茶,不但能够消渴,还能醒酒提神,诚可谓妙哉妙哉!不仅如此,以茶相赠,分享谷雨茶的清香,也是文人雅趣的体现。晚唐诗僧齐己的《谢中上人寄茶》,即道得了谷雨茶的清美: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想必齐己的道中好友中上人,更是深得其中乐趣。

  一个节气,一首首诗歌,一种种心情,唐代诗人们关于谷雨的吟诵虽不可谓多,却也展现了他们多彩的生活、多姿的情怀。今天读来,意趣盎然。(李静)

 

  唐风古韵说谷雨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乐剧《大状王》:与其当“天花板”,不如作“参照系”

  • 陈林侠:《小白船》票房惨淡,艺术电影“不艺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