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芒种、端午和扇子功用的转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芒种、端午和扇子功用的转移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6-10 16: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一位深受《红楼梦》创作影响的作家说过,《红楼梦》的作者毫无倦意地专注于物品的描写,他似乎沉浸在物质的细节中,得到了欢悦。话虽说得有些夸张,但小说提到的器具物品之多,无论珍稀还是日常,确实令人相当惊讶:珍稀如宝玉身穿的雀金裘,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品茗用的䀉和斝,日常如手帕镜子、香袋荷包等,在小说情节推进过程中,时有可见。其中,尤以手帕使用频率为最高,在小说中屡屡得到或详或略的描写。对此,笔者多年前有过专题讨论,此不赘言。这里,将以另一种常见物扇子为关注对象,取小说中端午前后时段,围绕着宝钗和宝玉等人涉及扇子的描写,来稍作分析。

芒种、端午和扇子功用的转移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第十七集剧照

  据统计,《红楼梦》提到手帕近90处,其中前八十回约有65处。扇子出现的频率当然不能跟手帕比,但小说回目两次直接提到同一物品的,却是扇子而非手帕,即写端午节间活动的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和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此外,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写宝钗在芒种节聚会时用手中扇子扑蝶,也可算在回目中对扇子给出了暗示。

  芒种、端午节为何对扇子有较多描写?小说写农历四月二十六过芒种节,说是“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而端午活动(小说称“端阳”)紧接其后,五月初一即开始(贾府众人去清虚观打醮就在这一天),到五月初五是正日。这一时段,春天过去,夏天来临,小说多处提及人们白天躲清凉、夜晚乘凉,随手带一柄扇子,就极为自然。有些内容没有在回目中反映,比如元妃赏众姐妹的端午节礼物,每人都有宫扇两柄。还有,黛玉和宝玉怄气时,紫鹃就用到了扇子。“紫鹃一面收拾了吐的药,一面拿扇子替黛玉轻轻地扇着。”类似的描写,只能算是细节点缀,烘托着扇子直接或间接进入回目所涉及的内容。

  宝钗参加芒种节聚会,见黛玉没到,本打算去潇湘馆叫她,因发现有大如团扇的蝴蝶,一时兴起,就随手拿出放在自己袖中的折扇,追着蝴蝶来扑。试想,如果宝钗当时手头没有扇子,而需要用手来抓取,不但无趣,也让读者有煞风景的感觉。不过,当她因为一路扑蝶到滴翠亭,以致香汗淋漓而放弃追赶时,恰巧听到紧闭窗户的亭里,有丫头坠儿和小红躲着说些私下传递礼品给男人的秘事,而且怕人听到正打算开窗看。宝钗唯恐她们见到自己在场,弄得两边尴尬,就用了金蝉脱壳之计。在她们开窗的瞬间,宝钗故意加重脚步往前赶,说“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还问小红她们是否把黛玉藏起来了。小红和坠儿以为黛玉早在附近听到了一切,吃惊不小,从而让黛玉的形象在两个小丫头心上投下了一片阴影。虽然宝钗这一拿黛玉来替自己背锅的举动被人诟病不少,但考虑到她一开始就是为寻找黛玉而来,所以急中生智最先想到黛玉,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她到滴翠亭,完全是被蝴蝶所吸引,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袖中有扇子,是她起念扑蝶的主要条件,这就在偶然中蕴含了必然性。当然,宝钗扑蝶,本可以理解为是她的天性为一种自然美所感发;而她无意间听到的小红芳心萌动,也同属于人的自然天性。但是,她在自然与人之间作了截然分隔,并以她的机心,让本来的自然之趣变得暗淡了。宝钗有意无意间给黛玉造成的伤害,似乎也跟小小的扇子,在远兜远转中,有了不易察觉的一点关联。如果把这种细若游丝般的关联,跟下文的借扇子机带双敲等内容结合起来看,就耐人寻味了。

芒种、端午和扇子功用的转移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第十二集剧照

  五月初四,因为宝钗在宝玉面前聊起自己怕热,没去看初三薛蟠生日宴会的戏,宝玉就没话找话地打趣她,说是“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这一不当言论,引发了宝钗的强烈回应:

  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会,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靓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她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说得靓儿跑了。

  在这里,宝钗接二连三的反击,虽然是含蓄地以奸臣杨国忠来顺势类比宝玉的,但最终还是借着丫鬟寻一把扇子,对宝玉与姐妹间游戏性的不严肃、不正经,予以了有力地侧面敲打。问题是,这一让宝玉自讨没趣的反击,并没有让其行为有所收敛。宝玉跑开后,把情意绵绵的话说给金钏听,正呼应了宝钗说的“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终于引发了向来正统的王夫人大怒,把金钏逐出了贾府。

  于是,在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正日,就有了宝玉和晴雯撕扇子的行为,使得从芒种节开始直到端午节这十来天涉及扇子的描写,从特定角度看,获得了可以总结的意味。

  芒种节里宝钗用扇子扑蝶,虽然无意中让黛玉“躺枪”,但正是这一天对花神的饯别,让黛玉无尽感伤,也引发了宝玉心灰意冷的情绪。由这一自然的契机直到端午节间,似乎绵延不绝地开启了宝玉诸事不顺的多米诺骨牌:与黛玉怄气、被宝钗奚落、让金钏被逐、使袭人受伤。这一切带来的郁闷和不快,似乎都在端午节正日这天的晴雯身上,得到了宣泄和补偿。

芒种、端午和扇子功用的转移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第十四集剧照

  那天中午,晴雯给他换衣服,不小心跌坏了扇骨,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这样子大发脾气,让晴雯甚觉莫名,冷言回嘴说,跌了扇子本就平常,先时好得多的玻璃缸、玛瑙碗弄坏多少也没事,何至于发如此脾气,想必是看他们不顺眼,想借故撵走他们。这样的回嘴无异火上浇油,结果引发好一阵吵闹,幸亏林黛玉来串门,随后又有薛蟠请宝玉喝酒,才使争吵告一段落。晚上,宝玉回来劝解晴雯,就着扇子一事发议论说:“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它出气。”晴雯当即说她最喜欢撕扇子玩,宝玉不但把自己的扇子给她撕,还夺来麝月的扇子给她。看到撕扇的晴雯终于高兴起来,他才稍稍得以轻松,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宝玉这一番说辞看似有理,但晴雯跌坏扇骨受指责,并不是因为在拿扇子出气,纯粹是做事不小心。反倒是宝玉自己几天来一直心中不快,才无意中拿晴雯当了出气筒,借跌坏扇子来指责她。所以,宝玉所谓不可生气时拿扇子出气,不过是暴露了他自己累积下的郁闷,并以此情绪想象了晴雯的态度。当他拿晴雯跌坏的扇骨来说事后,鼓动晴雯撕扇子,就不仅仅是为了向晴雯证明他重人重情不重物,不仅仅是为了博取晴雯之一笑——既然扇子曾经让宝钗借机奚落了他,也让晴雯受了他的委屈,那么有力撕破扇子,似乎能够在他可怜的想象中,把种种不快的根源一并拔掉。如果他知道宝钗扑蝶曾让黛玉“躺枪”,其中扇子多少也起到了一点诱发的作用,他撕扇的想象性快乐应该是更充溢的。

  郁闷中有可撕的扇子,这是贵族的福利,而只能撕几把扇子,是仍脱不了孩子气的抗争。(詹丹)

 

  芒种、端午和扇子功用的转移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