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古籍里的中华文脉⑤】乾隆时期,清代版刻的转型与发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古籍里的中华文脉⑤】乾隆时期,清代版刻的转型与发展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7-05 14: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古籍善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传续着千年中华文脉,也为今后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形象地说,唐宋时期是古籍善本和文明成果的开枝期,明清时期是散叶期。由此,“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古籍善本网络主题传播推出“古籍里的中华文脉”系列文章。

  系列文章邀请权威专家撰写。文章将探讨中华善本在当代中国传播的意义和做法,系统梳理从唐至清历朝历代善本的发展、流传和重要影响,及其对当时文化和出版的带动作用。同时,对中华善本如何进行再生性保护和网络化传播提出中肯建议。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员 陈腾

  清朝两百六十八年,到底刻了多少书,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我们知道,鉴定与欣赏明刻本,还可以总结时代性、地域性等版刻特征,仿佛沿江而行,观赏两岸的风景。而清代雕版印刷事业比明代更加兴盛,存留至今的清刻本浩如烟海,实在难以统计。面对海量的清刻本,我们恐怕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可以做的不过是海边拾贝,看一看浪花。这里挑选一些具有特色的清刻本,从版刻字体、出版内容等方面进行一番概述,重点放在承上启下的乾隆刻本。

  清刻本,可以初步分为方体字与写体字两大类。方体字与写体字的分庭抗礼,可谓贯穿于清刻本字体风格变化的一条主线。从数量上看,方体字刻本是主流。清初,也就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刻本,基本延续了明代万历以来的方体字,也就是横细竖粗的宋体字,日本则称之为“明朝体”。此外,也有明天启时创制的长方体字和汲古阁创制的扁方体字。而典型的乾隆本方体字,已经风貌迥异。虽然它保留了横细竖粗的基本特征,但是比“明朝体”更趋精整,笔锋消磨了锐气。无论是乾隆内府刻本,如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医宗金鉴》;还是学者文人的家刻本,如赵一清小山堂刻《水经注释》、厉鹗樊榭山房刻《宋诗纪事》、赵怀玉亦有生斋刻《斜川集》,都给人一种端正、疏朗的感觉。

  在乾隆年间进一步规范化、精致化的方体字,受到官方的认可,文人阶层的追捧。清内府刊刻官方文书如《上谕条例》,地方官编修方志如《[乾隆]苏州府志》,多数以殿本的方体字为学习对象,端正齐整,一派大方气象。就连民间刊刻的医书,向来以实用价值至上,讲究一点的,也使用精致端正的方体字。乾隆间德基堂刻《痘疹正宗》、忠恕堂刻《痘疹会通》等,都可以算是清代医书中的上品。也就是说,乾隆时期,成熟、精整的方体字成为刻书行业的高标准。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方体字对于周边的汉字文化圈国家也具有典范意义。例如朝鲜正祖十九年(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政府制作的“整理字”,还有后来朝鲜私家铸造的“全史字”,字本正是清乾隆间武英殿刻本《二十一史》,可以称为“清朝体”。(参见陈正宏:《朝鲜本与明清内府本》)日本江户时期也不例外,宽政九年(1797)《校正伤寒论》,虽说是以明代赵开美《伤寒论》为底本,字体却是乾隆本的风格。

  概言之,乾隆时期方体字的美感,丝毫不在写体字之下。“看多了软体字,正像吃多了奶油食品,是会使人发腻的,这时就能发现精致的宋体字的好处了。”对此,黄裳先生曾有这一绝妙的比喻。不过,比起方体字的严整典丽,翻开清代的写刻本,铺面而来的书法气息,则能带给读者更直接的美的体验。

  以下再来谈写刻本。清代前期的写刻本具有特殊的版刻价值,孙殿起《贩书偶记》直接以“精刻本”的名义著录。清人金埴《不下带编》说:“自康熙三四十年间颁行御本诸书以来,海内好书有力之家,不惜雕费,就摹其本之欧字,见宋字书置不挂眼,盖今欧字之精,超轶前代之世,宝惜之,必曰‘康版’,更在宋版之上矣。”康熙年间扬州诗局刊刻的《全唐诗》富丽典雅,字画宛如晋唐小楷般转折灵活,被誉为“康版”的代表。康熙年间曹寅刻《楝亭藏书十二种》、顾嗣立刻《昌黎先生诗集注》等书是软美娟秀的风格,而徐乾学刻《通志堂经解》、张世俊刻《泽存堂五种》等书则是点画遒劲,有一丝硬峭的笔道。在宋元刻本日益稀缺的今天,清代前期写刻本已经如金埴所预料,成为珍本。

  到了乾隆时期,写刻本风格更加多样化。姚培谦松桂读书堂刻《李义山诗集》、薛雪扫叶村庄刻《斫桂山房诗存》、张宗松清绮斋刻《王荆文公诗》、沈彤《周官祿田考》《释骨》等书,历来为藏书者珍重。乾隆年间,写刻本微妙的笔意变化难以用语言形容,只有多观摩原书,方能细细品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作品——乾隆刻本《冬心先生续集自序》。这部书字体精丽,而且没有匠气,陈先行先生认为“它实际上是创造了真正属于清代自己的仿宋字体”。如此,我们不难看出乾隆本在清代版刻史上的独特意义。

  无论方体字还是写体字,乾隆时期清代版刻字体的转型与发展,都引人注目。从这个角度理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把善本与普本的时间界限划在乾隆六十年(1795)也是合理的。至于出版内容,清代印刷的书籍极为丰富,乾隆刻本则直接反映了当时重考据、重校勘的学术思潮。宫廷之内的刻书早开风气之先,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卷末附刻考证之语。民间的大藏书家很多也是刻书家,汇刻丛书蔚然成风,如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毕沅《经训堂丛书》、卢见曾《雅雨堂丛书》以校勘精审著称,黄丕烈《士礼居丛书》、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使原本稀见的秘本化身千百。乾嘉学者自身的学术著作,如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等书,更是读书人应该关注的重要著作。

  古典学术的昌盛发达,可以用“内在理路”来加以解释。版刻流变,与时消息。学界有种说法,可以通过版刻风格的转换,观察世运人心的嬗变。欣赏版刻字体,乾隆本展示的是一种平稳端正的盛世气象。方体字端整方正,写体字流丽多样,均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息息相关。道光、咸丰两朝变故丛生,虽然延续了乾嘉时期重考据、重校勘的刻书风格,产生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但写刻本已见颓势,方体字刻本则失去了坚实匀称的气息。同治、光绪年间,方体字刻本变得机械呆滞,尽管还有精致的覆宋覆元刻本,颇值得赞美,不过那时西方的石印、铅印技术已经在中国流行起来。看得出,清末的版刻事业,与乾隆盛世的风景殊异。这意味着,一个崭新的、更加激荡的时代即将来临。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清刻本的研究远远不够。好在经过郑振铎、吕贞白、黄永年、黄裳、杨成凯等人的先后提倡,乃至身体力行地收藏、研究,学界对清刻本越来越重视。不过,清刻本的原生性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当前,有些公藏单位的古籍修复人手有限,老师傅秉承抢救善本的原则,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明代以前亟需修复的古籍上面。至于破损的清刻本,则拿来给年轻师傅练手艺。私立机构的古籍修复从业者,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未来,清刻本的价值,有待深入发掘。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古籍市场的半壁江山已是清刻本,只要肯付出财力,再有点学力,就可以在书海之中淘到佳本,其乐无穷!(陈腾)

  【古籍里的中华文脉①】武黎嵩:隋唐时代的图书聚散与古籍善本的保护传承

  【古籍里的中华文脉②】蒋鹏翔:宋,开启刻本繁荣的“黄金时代”

  【古籍里的中华文脉③】钟彦飞 杨亮:元本在中国藏书与版刻中的重要价值

  【古籍里的中华文脉④】何朝晖:晚明,中国古代出版史上的黄金时代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