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七夕文化铸民魂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8-07 13: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周思明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体悟七夕文化对提振美好民风,提升国民素质,助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夕文化铸民魂

  七夕节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折射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崇尚爱情、追求幸福的美好情愫;乞巧风俗中的注重家教、祈祷福禄寿等,也是良好传统习俗的表现;而晒书、拜魁星等传统习俗,也与当下人们崇尚阅读、崇尚知识、重视人才培养一脉相承;七夕中的自然崇拜,更与现代人的生态保护,尊重与敬畏大自然的认知和实践一拍即合……总之,在七夕节里积淀着中华传统美德中诸多正能量要素,值得我们重视并挖掘。

  中国古代文化贤杰对七夕的吟咏,不乏经典之作。“牵牛出河西,织女出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以《牵牛织女》为题对七夕的抒写,生动简练地传达了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推向了高潮:“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亦属七夕相关的千古绝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凡此,都说明了七夕在我国传统“节文化”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与不俗价值。

  七夕节的核心内涵,一言以蔽之,乃一个“德”字。扩展开来讲,就是“家庭美德”。在中国,每对夫妻都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他们对上要赡养双方父母,下要抚养儿女,还要与兄弟姐妹之间保持友好互助的关系。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探望日渐衰老的父母,定期陪老人体检,节假日陪父母聊天,或到外面走走,尽一份子女应尽的孝心。对孩子也要关心体贴,业余辅导孩子学习,周末带孩子外出旅游,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夫妻之间、情侣之间,更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尽心尽力营造浓厚默契的亲情关系。

  作为以爱情为核心的节日,七夕节较之情人节,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的七夕讲述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反映农耕文明社会的历史民俗,体现崇尚自然的传统文化;而西方的情人节反映的是基督教信仰和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人性回归,体现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从行为方式上看,西方情人节表现的是坦率、热情、直白,中国七夕节讲究的是礼节、含蓄、温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文化体现。但无论是西方的情人节,还是中国的七夕节,都是一个值得珍视的浪漫而美好的日子。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是希望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面对今天“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我们要以理智的、包容的、稳健的心态,汲取外来“节文化”的精髓,更要坚定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实现费孝通先生描绘的“天下大同”之愿景。

  值得警惕的是,受时下商业主义观念影响,一些商家把七夕作为利益攫取的“商机”,高价兜售鲜花、巧克力、钻石、黄金等商品,而一些不明就里的年轻人往往买椟还珠,不深刻领会七夕文化意蕴,却在迎合世俗观念、讲求时髦消费方面花费太多的钱财和精力。鉴于此,如何过好七夕节,怎样通过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予以传统道德文化熏陶,便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小事。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对“七夕节”的理解,不应只限于对爱情内涵的强调和对爱情表达方式的传承,更要致力于传统美德和内生文化力量的掘发与弘扬,以此来平复人们心灵的浮躁,鼓励人们坚守真善美生命准则。在崇尚文化融合与创新的今天,大力弘扬七夕文化,适当汲取西方类似节日的长处,意义非同小可。敬畏传统优秀文化,使之与现代节日文化融合,用七夕等节日文化、传统文化铸造民魂,更好更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13亿中国民众过上更加富足、健康、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深藏心底的共同愿景。(周思明)

  七夕文化铸民魂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许进安:写在《百年巨匠·冯友兰》播出之际

  • 音乐剧《大钊先生》:现代审美下的英雄塑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