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民族舞剧《家》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民族舞剧《家》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6-02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提意见、挑毛病、想办法

  ——民族舞剧《家》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付双祺)5月12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滚动资助项目民族舞剧《家》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窦维平,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泽平,《家》主创人员以及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对民族舞剧《家》进行了充分探讨。

民族舞剧《家》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民族舞剧《家》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改是任务 精是目标

  民族舞剧《家》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同名小说,以高家大少爷觉新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成都封建家庭的故事。该剧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一般资助项目,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并在2015年四川首届艺术节舞台剧目展演评比中,荣获“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今年4月,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虽已属佳作,但如何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从这场研讨会中,可看出国家艺术基金对该剧的修改、打磨寄予了厚望。

  “这个会就是一个提意见、挑毛病、想办法的会,不是泛泛之谈的表扬大会,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这部剧提高。”研讨会伊始,王勇就明确表达了对此次研讨会的希望。他借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提出,文艺创作生产也应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秀艺术作品有着巨大需求,另一方面,艺术创作生产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逐步扭转“有高原、缺高峰”的局面。艺术基金对舞剧《家》进行滚动资助,组织专家“会诊”,开展加工修改提高,就是文艺创作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体现。他鼓励在场专家,不必有任何负担,把好的有个性的意见提出来,拿出中医“望、闻、问、切”的态度为民族舞剧《家》“把脉”。他指出,“望”是看剧目品相;“闻”是发现问题;“问”是沟通互动;“切”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窦维平肯定并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对四川文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希望舞剧《家》通过这次专家的把脉会诊,能够真正成为一部舞台艺术精品。希望主创团队能够充分地吸收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做出可行的修改方案。

民族舞剧《家》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民族舞剧《家》专家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抽丝剥茧 改好每一个细节

  舞剧《家》在提炼原著情节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舞蹈语汇,改编再现了大少爷觉新的包办婚礼、丫鬟鸣凤的被逼出嫁、大家长高老爷的葬礼以及少奶奶瑞珏的死亡等经典故事情节。专家们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细节,对该剧演出效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

  王勇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艺术工匠精神,一部好戏就像一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滚动资助项目组织再修改再提高,不是推倒重来,而在于细节的推敲、斟酌和打磨。

  在剧情上,专家们对该剧的故事主线、叙事节奏、人物形象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一级编剧欧阳逸冰认为,剧中通过多段双人舞的展现,成功地刻画、表现了被封建礼教压迫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他也指出,贯穿全剧的主线是高老太爷和觉新们之间的祖孙矛盾,是这条主线串起了觉新成婚、觉慧出走等一系列事件。无论是小说、话剧还是舞剧,都不能离开这一主线,离开了就无法创作。而这一点现在没有表述清楚,观众的感受可能不是很直观。“希望编导能再重新捋一捋,让所有的观众,一看就非常明白。”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原团长、一级编剧杨月林的感受是,“整部剧的节奏匆忙了一点,有些细节方面处理得不够细致。”比如,梅死的时候,路过的丫鬟捡起她掉在地上的手绢的细节并没有进行特别处理,然而通过这个细节可以表现出他人的一种反映:这个人死了也就死了,没把她当回事!此外,在表现高老太爷作为高家大院里的强大势力时,只是用了几个简单的手势,这样的处理显得单调了些。他认为如果只是为了表现一种势力的话,一把椅子已经足够。而且高老太爷一直坐在椅子上的状态,会给观众带来疑惑:他是否可以站起来?

  安徽演艺集团原董事长、一级编导张居淮指出,在第四幕描绘瑞珏难产时出现了很多女佣,这个处理实际上影响了剧情的发展。女佣端盘子的细节表示有人在伺候她,而且很多,这就弱化了人们对她的同情,“把瑞珏放在郊外,没有人管她的话,应该会更好一些。”此外,他还指出,群舞在编排上符合剧情发展,但是出彩的、让人印象深刻的群舞显少,需要再努努力。

  重庆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重庆芭蕾舞团团长兼艺术总监刘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觉慧的出场有点晚。”她认为,全剧的主线虽然是祖孙之间的矛盾,但整部剧的走向是以觉新和觉慧兄弟俩不同的人生来呈现的。如果觉慧一开始就从哥哥的婚礼上看到他所承受的痛苦,或许对于他出走的信念会更加坚定,他们不同人生境遇的对比也会更强烈。“两兄弟的宿命,或许从那个时候就应该展现出来。”

  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员左丽指出,觉新和瑞珏以及觉新和梅的双人舞太相似,以至于三者之间的情感关系不是很清晰。此外,她也同意张居淮的意见,认为群舞有其特色,但缺少一段很美的女子群舞,“希望男导演在这个地方再琢磨琢磨。”

  在舞剧的配乐方面,四川音乐学院院长、一级作曲林戈尔认为,整场演出中,音乐缺乏纵深感。音乐应该随着舞剧剧情的发展而出现的落差几乎没听见。“怎么用西洋的交响乐讲述四川的故事,还需要进一步推敲、打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一级编剧李亭则表示,该剧有很多表现宏大场面的音乐,但在段落的衔接上表现得不够清晰。“原著里最揪心的洞房花烛夜、梅的死、鸣凤的死几段戏,跟音乐之间应该有一个慢慢递进的方式与渠道。”;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家海认为,表现几位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设计不够个性,应该再多下些功夫。另外他还建议:“可能结尾处把合唱加进去会更好。”他提到,对一部舞剧来讲,音乐序曲和尾声非常重要,要在这方面再精雕细琢。

  如何让《家》这部剧目体现更多的四川特色,成为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中的期待。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刘同春表示自己想看到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或女子群舞,“现在来看审美享受少了点,群舞中可以多加一些四川地域特色的东西,比如舞蹈的动作、服饰的样式等等。”同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杨向东也表示,整个舞剧的总体风格更像现代的东西,没有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大段群舞,“没必要的东西完全可以去掉,另外可以增强一些川味儿元素。这方面做好了,对这部剧的整体艺术水准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在细节方面,专家们也有细致的观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副团长、一级演员刘晶注意到,作为丫鬟的鸣凤,在行礼时的半跪不跪正好体现了她性格中谦卑又骄傲的一面,但此类有个性的动作设计偏少了点儿。比如觉新的一些动作,虽然从穿着到动作都很漂亮、很帅,但其他剧目中有很多类似形象,太大众化;北京舞蹈学院艺术设计系原主任、教授韩春启则强调,服装是舞剧《家》的一大特色,但主人公觉新成亲时的婚服颜色按照中国服饰文化来讲,好像不太对。“那时候男人结婚一般是穿黑挂红”,他指出,红色的衣服在过去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是“凶服”,建议在服装设计方面做进一步考证修改。

  会上,有专家表示,因与项目主创团队成员彼此很熟悉,碍于情面又不好过多地提意见。王勇随即打断,并表示,专家要敢于真刀真枪、见筋见骨、点准穴位、戳到麻骨,要把研讨会开出辣味,起到脸红心跳、出汗排毒的作用。项目主体要真正打开“心门”,诚恳地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建议。

  在听取众多专家的意见后,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泽平表示,将精心组织专题创作修改会,对每位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梳理,进一步消化、吸收、修改,力争使《家》在艺术品质上有大幅度的提升和更好的呈现。

[ 责编:付双祺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