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欧阳逸冰:舞剧《家》将来要好上加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欧阳逸冰:舞剧《家》将来要好上加好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7-06-06 16: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欧阳逸冰:舞剧《家》将来要好上加好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戏剧评论家 欧阳逸冰:

  舞剧《家》获评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充分说明了它的品质很好。个人认为,《家》有几个主要的成功之处:

  第一,四川省歌舞剧院排演巴金的代表作《家》,有着得天独厚后的优势。看了演出,觉得四川省歌舞剧院是有担当的,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充满信心。若无这份文化自信,可能就没有勇气继续修改、加工提高,更不可能成就这样精妙的作品。

  第二,我们必须看到《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它不仅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控诉礼教“吃人”,到1931年巴金的《家》,逐渐把精英文学转化为普及文学,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城市读者。只有把这一点弄明白,我们在排演舞剧《家》时才会更觉得使命在肩,才会有一种崇高感和自豪感,从而下决心把作品搞好。

  第三,从《狂人日记》里的礼教“吃人”到《家》里的礼教“吃人”,更加感性、更加逼真、更加感人。作者巴金先生要说什么?说的是高老太爷代表的封建专制吗?是的,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曾多次讲过,作品并非诅咒哪个具体的人,而是要诅咒其背后的制度。舞剧《家》中那把最大的那个椅子,仿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不可跨越的障碍,是压在所有年轻人身上、压在所有蓬勃生命力上的致命顽石。椅子的运用,用直观形象表现出巴金的创作主旨,即对封建制度的诅咒,这是非常高明的。

  第四,用双人舞、三人舞来表现以觉新为代表的、被封建礼教压迫的年轻人内心的挣扎、痛苦与希望。从这些主要人物的表现、内心世界,可以看出主创团队的倾向。全剧一共用了5组双人舞、1段三人舞,细腻、巧妙、戏剧性地刻画了男女主人公内心瞬间的变化。舞蹈的设计可圈可点,特别是觉慧和鸣凤的那段舞蹈,是一朵在重压下的蓬勃鲜花。那朵花越美,我们就越惋惜青年们惨遭封建制度的迫害。从而和作者一起去诅咒封建制度。我们的心和觉慧一样,走出三峡,走向远方,探求真理。那就是希望,是觉慧的希望,是年轻人的希望,也是整个中国的希望。这段戏,这个舞种,和9段双人舞的设计非常精彩,非常具有戏剧性。正如法国舞蹈理论家诺维尔所说,它不是几个精彩舞蹈节目的串联,而是从人物命运、性格出发,去完成戏剧的目的。这就是诺维尔所赞美的最好的舞剧,《家》具备了这样的品格。

  作为滚动资助项目,舞剧《家》将来要好上加好。关于剧目的打磨提升,提几点建议:

  第一,《家》的主线是什么?它是通过一个个事件来刻画、表现年轻人,像觉新一样的年轻人,他是封建礼教所培养出来的,具有双重性格,逆来顺受。这个受弟弟影响而渴望新生、渴望未来的觉新,是我们要精心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那么,这部戏的主要线索是什么?无论是小说的《家》、话剧的《家》还是舞剧的《家》,这点都不能忽视。它的主线是祖孙矛盾,这个主线挂上了新婚之夜、鸣凤之死等五件事。

  我们这次改编,是通过觉新的视角来看这五件事。五件事概括了《家》的主要内容,从而腾出空来、倾尽全力,用音乐、舞蹈去刻画觉新的内心世界,这是非常巧妙和大胆的。但是主线呢?我们对高老太爷用的是后背,没有正面,直至他死。事实上,这五件事无不是悲剧,无不与他无关。例如,鸣凤是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的一件礼物;孙子觉新要娶谁,是他决定的;瑞珏的死,是高老太爷死后的淫威所制造的又一悲剧,他都死了还能杀人。一个孕妇出现在丧礼中,因为“会给家庭带来血光之灾”,所以必须逼她到郊外去。瑞珏死在那里,不是死在缺医少药,而是死在高老太爷灵魂的迫害下,这是多么深刻啊。

  但是舞剧《家》要把所有的抽象理念、解释、分析用直观形象去表现。观众看到的是直观的东西,那么怎么体现爷孙的矛盾,怎么体现高老太爷那只无形的手制造了这五件事?从觉慧的命运轨迹来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被高老太爷逼走的。所以,希望能再重新捋一捋这个线索,让观众一看就非常明白。舞剧面向的是广大观众,必须处处为观众着想。

  第二,最值得斟酌和商榷的是一段三人舞。由于战祸,梅回到高家来避难,遇到了觉新的夫人瑞珏。当然,新人与旧人,在这种尴尬的境地见面,内心的矛盾、酸楚、痛苦是可以想见的。这段三人舞非常必要,但目前的编舞内涵倾向是否可以再考虑一下?现在的倾向是,两个女人在争夺一个男人,是梅拽着觉新、瑞珏拽着觉新。当然不是简单的拽,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舞蹈语汇。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个女人在争夺一个男人。从本意上来说,当然是梅幻想着有一天她和觉新之间美妙的爱情理想能够实现。但是,梅绝不是争风吃醋的小人,她最大的痛苦在于,她爱觉新,所以尊重觉新认可的夫人瑞珏。而现在的拉扯,从根本上来说,违背了梅与瑞珏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瑞珏的性格是宽厚的,是朴实的。她见到梅,没有任何妒意。她是被别人牵着走进洞房的,这非常有意思,包办婚姻出了理想的爱情。这就是高明之处,这就是现实主义,而非那种概念化、程式化的陈腐滥调,这就更增强了悲剧性。梅的高雅、大气,瑞珏的宽厚、朴实,以及觉新的双重性格造成的心理矛盾,三个痛苦的人在一起,却是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的。然而唯其宽容与理解,就更增加了他们三个的痛苦。

  个人认为,这段三人舞应该在宽容与理解背后形成更大的、无法解除的痛苦,而非现在的你往我这儿揪,她往自己怀里扯。如果那样的话,格局就太小了,格调就低了,对不起瑞珏,对不起梅,对不起原著。他们三个人形成的戏剧性关系,是痛苦中的理解、理解中更深的痛苦,是微笑中的化解、化解中不可跳跃、不可逃过的悲剧命运,这才是最高的。换句话说,这段三人舞的内涵倾向有违原著,有违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逻辑。

  第三,鸣凤之死,我们现在强调社会原因、礼教原因。特别是那两根红杠子、好几组红杠,在鸣凤周围上下、前后、左右不断变化,使鸣凤无可逃脱。对于一个十七岁的丫鬟来说,面对那么多障碍、挤压和逼迫,她无处可逃,只有死路一条,这个表现非常精彩。但有件事仿佛被忽略了,那就是让觉慧终身后悔,后悔那天晚上怎么没有让她进屋,没有倾听她的内心,没有出手相助。鸣凤找他,是说明天冯乐山就要来把她接走了,该怎么办?可是觉慧在写稿子,非常忙。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半支开的窗子,表示一个窗里、一个窗外。窗外那个急切地在求救,她唯一的救星就是觉慧;窗里的觉慧觉得时日很多、来日方长,明天再说也来得及。你爱鸣凤,为何不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急切求救的信号?这是觉慧成熟、成长的一个生活课题,也是他终身后悔的一件事,而这点在作品中没有很好地体现。真正经典的中外名著,用了大量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就是生活的丰富性、生活的不可预定性。

  第四,结尾觉新送觉慧,是第二次拦阻。在第一次拦阻时,那个小箱子充分成为两人戏剧性关系的道具。这是道具参与的戏剧行为。相互争夺时,箱子的旋转非常巧妙。然而第二次在结尾、在江边,他们抢夺箱子时已经黔驴技穷,舞蹈语汇非常贫乏。为什么?我们没有区别开。事实上,第二次觉新拦阻是假的,是表面的。作为兄长当然要拦,“你怎么能出去呢”,不知道未来怎样。但觉新历经了瑞珏的死、梅的死,这时他来送觉慧,也是朦胧的期望。这次与其说是拦阻,不如说是送行,是怀着希望的送别。其中有兄弟之情,也有对生活的探索、对未来的渴求,也有对过去痛苦力求摆脱的过程。所以这一送的内涵,与第一次迥然不同。现在我们是在重复,而且很贫乏、很无力。所以,结尾很遗憾,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五,新婚之夜。话剧里的新婚之夜,有个重要的音响效果,那就是夜里突然出现的杜鹃声。这是引起他俩说话的重要原因。杜鹃声的出现,使两人开始了第一次交流,春天就要来了吗?包办婚姻中,两颗陌生的心产生的第一次共鸣,就是对春天的期待。而现在过早地出现了觉新和瑞珏,过早地有了肢体接触。事实上,主要应该是目光交流。所有的舞蹈动作,应该刻画内心矛盾,应该是内心矛盾的对比,在对比中形成心灵的冲撞。有了差异、有了矛盾,才有了冲撞。两个人从尴尬到局促不安,到有沟通愿望,到最后的沟通,到意外的发现,这个过程应该更清晰。

  还有,剧中的新婚之夜打破了时空界限,想象了觉新和梅的关系,想象了觉新送梅、梅已远行的场景,更加强调了对比,在对比中感到了悲剧性。这两段双人舞放在一起,感觉像是鸡尾酒,颜色界限分明。在觉新与新娘子从陌生、对峙、矜持到可以沟通、肢体接触的过程中,他对梅的思念,想象,应该与眼前的情境不断交叉交替,而不是一次性夹叙就完结,像三明治。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