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一部精益求精的作品

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一部精益求精的作品

2017-07-11 11:08来源:红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周 蒙

  舞台上,一群形色各异却住着相同灵魂的战士正走在“路”上,一幕“活的”万里长征已踏上征途,为了信仰,他们将一直行走,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要走到底。7月13、14日晚,大型现代舞剧《长征·九死一生》登陆长沙,在湖南大剧院震撼上演!

  导演李捍忠携手马波用现代舞丰富而抽象的肢体语汇呈现一段血色历史,带观众一起走进“长征”,来一次与生死的对话。整场演出将近80分钟,独具匠心的编舞、舞者的出色表演以及设计精美的多媒体效果,让红军长征再现舞台。

  创作就是创新

  “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打架,这是一次艰辛的创作。”监制过多部红色舞剧的当代女性编舞家马波不想被以往的创作经验和模式束缚,试图颠覆自己。两个多月的创作中,焦虑、困惑、思索一直伴随着马波。在想象力、灵感与思维的不断碰撞、推敲和尝试后,最终,整场舞剧选择奔跑、行走、爬行、站立四种基本的形体语汇来象征和区分段落,透过每一种形体动态传达出人性的本意,并通过现代派诗歌般的画外音和内心独白,让演员更真实地传递角色的情感。

  “现代舞可以相对随意地表达,我们试图找到与那个时代相契合的肢体语言来展示红色题材。比如开场第一段‘行走’,汇集了艰难、痛苦等各种各样的‘走’,表现了长征如何走到底。” 马波对记者说。

  坚持走到底

  坚持,走到底,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每一个长征路上的战士,无数的死者铺就了生者继续走下去的路,成就了一程“九死一生”。

  担架,这个在艰苦岁月里常在的形象,变成对话生死的道具。剧中躺在担架上的女战士,身着一色的白衣,破碎、凌乱又带着精灵般的纯洁,她们的“痛苦在舞蹈中淡淡地流淌,身体死去,幸福地坚信心能到达终点”。白色的担架和着清冷的色调形成唯美的画面,台上的舞者走向一个方向,那里透出光,形成巨大磁场,凝聚成永恒的信念,她们“即使死100次也要完成这个信念”。

  就这样,在征途中象征着伤痛的担架安静地、唯美地幻化成通向希望的阶梯。舞台明暗交错的线阵中,战士们的悲鸣隐忍却坚定,悲伤氤氲了整个剧场。这就是李捍忠、马波式的“长征”。在他们的“长征”里,没有歇斯底里和矫饰夸张的哭喊,所有的疼痛和死亡以一种“淡淡的”的姿态,温润而深沉地流淌,却更有力地捕获了观者内心无法述说的哀伤,让人产生对生死、对生活的思考,而这,正是马波最希望舞剧带给观众的收获。

  据马波导演介绍,将生死这个亘古不老的话题设定为舞剧的灵魂,并编排出“生生死死”这一幕,灵感来源于达利的一幅画。“演员手里捏一根红绸像一滴血,血脉相通连接所有人的生死。”信念一以贯之,战士的“生死”此起彼伏。

  生得孤独 死得幸福

  马波相信“万物有灵”。

  最后一场“灵魂战士”,蒙眼的纱布,一朵花,拐杖……象征着牺牲战士的道具被摆在舞台上,长征唯一剩下的女战士带着所有人的灵魂和信念宣告“我们到了”。“第一天排练就排不下去了,演员就泪奔了。”导演马波用独特的女性视角传递细腻的情感。

  在这场“长征”里,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细节都隐含“生死”。为什么死去战士的服装是透明的?透明象征着战士的灵魂,一直去往心之所向的天堂,象征着一种生死的传递。

  导演马波对记者说:“你会发现唯一活着的战士是孤独的,死去的人满怀信念充满幸福感。整个舞剧都让人去思考如何面对生死。”

  非常规 有思索

  独具匠心的编舞、优秀的舞者足以撑起一部舞剧的灵魂,而舞美的精妙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的大胆采用则会令一部舞剧锦上添花,呈现更生动和震撼的视听体验,渲染更好的舞台效果。

  现代舞剧《长征·九死一生》就是这样一部精益求精的作品,它在创意、舞蹈、多媒体、舞美设计以及空间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研发。据主创人员介绍,由于《长征·九死一生》是通过一个个碎片式的艺术段落组接成一部叙事宏大的舞剧,因此,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才能实现的舞台效果对演出剧场的硬件设施会有很高的要求,超强的硬件配备才能实现《长征·九死一生》想要呈现的舞台效果。(周 蒙)

  注:原标题为《舞剧〈长征·九死一生〉13日登陆长沙》

[责编:李姝昱]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京剧《新声》:京剧入川,高唱“新声”

  • 琼瑶余晖:“纯爱梦”的苏醒与国产爱情电影的转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