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羡人间琢玉郎

2018-02-26 14:2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常羡人间琢玉郎

——访青年艺术家李鹏

  烛火微醺,房间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已是午夜,一位老人伏在案边,仔细打磨着手中的玉器,玉石在烛火中发出温润的光泽。他轻轻抚摸手中的美玉,像是触碰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眼神中透露出爱怜与喜悦。

常羡人间琢玉郎

  李鹏近照

  这样美好的场景出自青年艺术家李鹏的系列组画《天工开物——琢玉图》。在他的笔下,人玉相辉的美跃然纸上,卓尔不凡的技艺令人肃然起敬。2015年,李鹏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开始创作该组作品。2017年,作品进入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

  致敬传承

  中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打磨玉器的过程被称为“治玉”,治玉之人被称为“玉雕师”或“玉工”,玉工们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就是这样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历史上竟找不到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只能找到治玉的工艺图,并没独立意义上的创作。”李鹏的作品《天工开物——琢玉图》是首次以玉工治玉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创作,也是第一次以绘画创作向琢玉师致敬。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工开物——琢玉图》国画

  李鹏的灵感来自于一段老艺人治玉的视频,他被画面中玉雕师专注的神情所吸引,当即就开始构思创作。“为充分表现琢玉之美,我在构图、色彩、意境营造等方面努力创新。”比如,他打破构图常规,将玉器旋转的线条与玉工的劳作穿插其中,以整体造型体现出玉所蕴含的审美与文化观念。在绘画语言上,李鹏将精细深入地刻画与自然随性地泼彩、苍茫厚色的龟裂结合起来,寻求琢与不琢中的平衡。“我通过工写相融、虚实相生的方式来表达人玉相辉的美好意象,进而呈现出玉文明蕴含的民族精神。”

  中国美术学院博导、吴宪生教授这样评价李鹏的作品:“严谨而松灵,抓住了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视觉命题。”吴宪生是李鹏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博士指导老师,在他看来,李鹏是一个有着出色绘画能力与理论修养的学生。“《天工开物——琢玉图》组画视角新颖,体现出意象为先,工写结合的美学追求。”同样,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唐勇力教授指出了《天工开物》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这一作品不仅填补了琢玉文化在绘画创作中的空白,更是对写意性工笔的有益探索,“在画面处理上突破常规,营造了充满想象与文化意味的视觉空间。”

  独守匠心

  在完成了《天工开物——琢玉图》绢本工笔画之后,李鹏将自己的宅号取名为“琢玉堂”,画中琢玉师认真、执着的状态也是他追求艺术时的真实写照。

  李鹏将艺术看作是心灵的桃花源,非常享受在艺术中行走、发现、创造的过程。李鹏小的时候,家中曾来过一个“神奇的叔叔”——他用圆珠笔作画,笔下的龙凤栩栩如生,这一度让童年时的李鹏十分着迷。“一个人的成长中,榜样对其影响和力量是巨大的,我的幸运是,一直都有非常好的老师”正是幸运遇见的那些好老师,促使李鹏走上了艺术之路,也不断激励着他走向一条精益求精的从艺之路。

  2015年,李鹏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节点,大型作品(合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天工开物——琢玉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成功立项资助,真正开启了他的“琢玉”之路。为了解工匠精神背后的深层内涵,李鹏对琢玉专家、玉器厂进行多番走访,藉此提高了对琢玉工艺和玉文化的认识。为了形象地描绘出治玉过程,李鹏对《天工开物》中的制玉版画插图和故宫收藏的制玉工艺图进行分析,进而理清了治玉的关键步骤,并由此找到了适宜艺术创作的典型环节。历经一年,作品终于完成,并且得到了业内的关注与认可。2017年,他的作品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随“中国艺术新视界”走遍大江南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也扩大了知名度。李鹏坦言“国家艺术基金是真的从艺术创作本身出发。”,此前对项目申报有抵触心理,认为刻板的科研评价与鲜活的艺术创作无关。但国家艺术基金的出现改变了他的想法,也点燃了他创作的激情。李鹏申报成功之后,有很多艺术家打电话向他咨询相关情况,“国家艺术基金让很多和我一样执着于艺术的年轻人重拾初心、专注创作。”

  在一年多的“琢玉”路上,李鹏也成长了很多。“作画正如治玉,需要不断打磨,更需要专注与坚守。”谈到当初视频里那个激发他创作灵感的琢玉师,李鹏露出温馨的笑容。画面中的老人依然全神贯注,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睛里看不到一丝浑浊。或许这位老人真正打动他的,是心底里对于艺术的那份共同的执着——当手艺人称为守艺人,他们坚守的不仅是曾经的文明,更是被年代冲淡的信仰。

  (光明网记者石依诺采访整理)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越剧《烟波迷月》: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 压抑下的疯癫:范进中举的底层逻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