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应以舞蹈本体去讲故事
——在舞剧《杜甫》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同春(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教授)
每一部舞剧都应有其独特性,这是编导所追求的。舞剧《杜甫》以诗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诠释了杜甫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其诗句产生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一代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编导用块状的舞段为塑造人物形象进行铺垫,其中一些舞段特别精彩。
灯光舞美设计大气又简约,全剧呈现出比较高的审美趣味,给人以美的享受。编导在塑造杜甫形象时独具匠心,让舞台呈现出两个杜甫,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杜甫,另一个则是内心中的杜甫,表现两者之间的矛盾与痛苦挣扎。不过,在两个杜甫的表现及人物塑造上,给人戏剧形象多于舞蹈形象的感觉,尤其是在三别、弃官这两个部分尤为突出,或许是编导故意为之,不得而知。对编导而言,如何用典型的肢体语言设计杜甫的典型形象,这非常重要。看完整部剧,除了老年杜甫归隐田园的形象令人深刻,其他时期的杜甫形象则没有特别之处,青壮年、中年时期也应该设计相应的代表性动作。
在表演方面,尤其是三别、弃官这两个部分,很长的一段时间主演给人的感觉是在演戏,我看他适合去拍电影,会是一个好电影演员。我觉得,舞剧应该以舞蹈本体去讲故事,说历史。(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