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气质上对杜甫进行定位
——在舞剧《杜甫》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孔德辛(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
舞剧《杜甫》我是特别认真地去看并认真准备发言的,因为韩真和周莉亚两位编导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平时从来不提创作,因为做舞剧太累了,尤其是女性导演。我觉得她们俩很棒,不管是关于女性的还是男性的舞剧,都有种独特的气质,带给舞剧一种品质。我此前现场看过《杜甫》,为了这次研讨会,又仔细看了一遍视频。
最近两年,国内制作人物题材的舞剧很多,比如我编导的《孔子》《关羽》《昭君》,韩真的《杜甫》等。在做舞剧《孔子》的时候,如何用舞剧的方式表现孔子这个问题也曾让我纠结迷茫很久。最终,我认清,舞剧姓舞,就得跳起来。
首先,在《杜甫》中采用双胞胎兄弟当主演扮演两个杜甫的想法特别好,中国再也不能再一个剧团里找到同为优秀演员的双胞胎舞者了,特别让人羡慕。不过,看完之后觉得有一些不满,在两个杜甫这个点子上,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我觉得这部剧是比较概念性的,导演或许是想进行新的尝试和突破,为了避免跟之前作品的雷同,她们在舞蹈的本体上面做了不少调整,比如前面几位老师说的舞动的问题。我觉得演员的造型也好,舞段也好,以及造型在舞段之间的穿插也好,是有质感和可取的,因为有时候一个动作就能够代表很多的意义,并不一定要一直在动。
我觉得上半场特别棒,尤其是丽人行一段,对汉唐独特的方式表现特别新颖,形式感特别强,画面包括服装造型都很极致。兵车行语言特别干净,没有采用常规式的兵荒马乱的状态,而是用动律去捕捉兵车行的合。
但是,下篇就有些抻了,我觉得这是内容的问题。在上篇的时候,内容一直在滚动,但是下篇内容就没有了,缺乏了内容之后就会显得很抻,尤其是双人舞一段,我觉得这条线走得莫名其妙。至于为什么莫名其妙,其实不是说跳不跳这个舞段,而是这段舞没有人物感。整个下篇都存在着类似内容上面的不足。
最后,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思考:舞剧《杜甫》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即想表达什么,而不是把杜甫的生平罗列出来,用剧慢慢诉说。要把杜甫的特征提炼出来,在气质上进行定位,以区别其他人物。(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