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艺绽海丝 凝华焕彩

艺绽海丝 凝华焕彩

2018-09-03 11:1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艺绽海丝 凝华焕彩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走进山东青岛

  光明网讯(记者石依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青岛在中国北部海域与对外交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这座城市扬帆挺进新时代,艺术又赋予了它新的文化意义。

  2018年8月26日—9月1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来到青岛,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丰富充实“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

艺绽海丝 凝华焕彩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青岛站巡展现场(摄影:王猛)

  匠心品质 臻于至善

  “当代青年艺术家大多只解决了‘画得对’‘画得好’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能解决‘画得精’的问题。”青岛画院理论部主任宋文京认为“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工匠精神”令人动容,他能从精致的细节中感受到作者倾注的心血与辛劳。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本次巡展作品从国家艺术基金2014、2015、2016年立项资助的青年艺术家优秀作品中遴选而出,呈现了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创作的活力与潜能。“我们在审核、验收时坚持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体现工匠精神的艺术作品。”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介绍,巡展中每个作品都经历了严格的筛选、审核,这些在展厅熠熠发光的作品背后,闪烁着作者的汗水辛劳,更凝聚着艺术家的匠心巧思。

艺绽海丝 凝华焕彩

  卢明作品《建筑工人》

  琳琅满目的展厅里,一幅农民工题材的作品《建筑工人》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画中的人物形象真实 ,黝黑的皮肤、质朴的微笑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每一处细节都非常生动。“为了走近这个群体,我在35℃的炎热酷暑中走进了工地。”作者卢明介绍,为了塑造出真实的人物形象,他来到建筑工人的生活与环境中,在刺眼的阳光下眯着眼睛为他们画速写。为了更立体地展现人物形象,卢明在空间上运用了传统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观众从左向右移动视点时,会感觉身临其境,仿佛置身画中。“这样人物既鲜活又不失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精髓。”

艺绽海丝 凝华焕彩

  刘凡铭作品《画室日记》

  “在创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刘凡铭是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她完成了作品《画室日记》。为了完成作品,她阅读了大量资料,对云南现代重彩画进行了深入了解,重新思考了时代所赋予这项技艺的新内涵。经过充分地学习和深入地思考,她努力在作品中将当代性与民族性进行了融合,创作出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彝族少女形象。

  “当下的青年艺术家就需要这种工匠精神。”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于宁认为当下的年轻人过于浮躁,但“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中的每一幅作品都经得起考验,从精细度到专业性,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了作者在其中倾注的心血和精力。

  时代品格 艺术担当

  “作为青年一代艺术工作者,我们要有自己的时代品格。”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对象、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孟祥军提出了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使命”,在他看来,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自我的一种体现,当下的年轻人不能只看到“小我”,更要置身于国家、社会之中,彰显民族大爱的情怀。“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份社会责任。”

艺绽海丝 凝华焕彩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孟祥军(摄影:王猛)

  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慧斌认为,青年的艺术基础将影响国家未来的艺术发展,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舞台,青年人才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个观点得到从教多年的于宁教授的认同,他认为国家艺术基金的前瞻性不仅体现在资助的广度及力度上,更体现在对人才培养的“厚度”上。在他看来,国家艺术基金对个人成长、品性修养上的培养将比专业技术上的培养能帮助这些青年艺术家走得更远。

  “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让我变得更加坚毅和勇敢。”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李雪松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这份资助让他受益匪浅,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他感悟到人生没有真正的失败,只要不放弃就永远有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机会。李雪松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培养下快速成长,坚定了其艺术追求。对他来说,这份宝贵的人生体验是从艺道路上最有价值的东西。

  大道致远 海纳百川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胶州湾、环抱黄海,独特的地理优势赋予了其包容开放的胸怀。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熔融,各国文明在这里交流互鉴,形成了青岛独特的艺术气质,更为“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注入了热情的海洋元素。

艺绽海丝 凝华焕彩

  嘉宾观展(摄影:王猛)

  巡展不仅是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与当地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与“2018青岛西海岸东方时尚季”同期举行,共同搭建了文化桥梁,艺术与时尚、生活的关系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艺术与时尚的结合会产生二次生命、不断衍生。”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李德惠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首届青年艺术家,如今他在尝试进行传统艺术的二次衍生,创作设计出更多可以深入日常生活,满足人民审美需求的作品。“社会上有着对艺术进行生活化的强烈需求,这是一个突破口,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艺术反映生活,引领时尚。“展览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作品充分体现了青年艺术的前沿性,也体现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表现出了青年艺术家扎根生活,敢于创新的担当。”时装评论家毛立辉提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展览较少,与时尚或其他文化活动的跨界融合就更加珍贵,此次“趋海行动”意义非凡。

  融合产生碰撞,交流促进创新。历史上,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在青岛和谐共处、相生相长,而“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的到来更让这里显得丰富多姿,对于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地区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更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身处创造伟大事业的新时代,“中国艺术新视界2018”巡展正在徐徐地展开新画卷、传播着正能量,在挖掘和阐发丝路沿线优秀传统文化与风土人情的同时,借助美术讲好丝路故事,并把丝路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石依诺)

[责编:李姝昱]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