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民族音乐绽放新时代的芬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让民族音乐绽放新时代的芬芳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8-09-30 17: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丹红

  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汇报近几年的创作情况和思想体会。

  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今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感受着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巨大变化和蓬勃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文艺创作者,有幸获得了更多的创作机会,用自己的实践亲历并感受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新气象。

  2017年,为创作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我先后数次踏上了陕北采风之旅。陕北的民间音乐凝聚着华夏文明的智慧,记录了黄河两岸的生活,流淌着新中国革命圣地的红色血脉。这一沸腾在人民生活中的生命情感,这一中华民族千年万载、世代传承的精神力量,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怀着这份感动,我开始了创作。

  2017年10月16日,《永远的山丹丹》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壶口斗鼓》《五彩的窑洞》等8个乐章,将原生态民间音乐融入现代民族管弦乐创作中。当来自陕北米脂的46位农民拿起了大唢呐,当说书艺人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演唱呈现在北京的音乐舞台上时,全场沸腾了。两个月后,《永远的山丹丹》在世界孔子大会的开幕音乐会中为来自全球的1300多位国际友人演出。这次创作让我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更放大了艺术的力量,使得民族管弦乐这一有着近百年发展历史的演奏形式,展现出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第四乐章陕北说书《刮大风》中有一句唱词是这样的:“如今陕北也刮风,刮的是和谐幸福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在自觉地寻求贴近生活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是啊,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的根本是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以生活喻精神,以古老见未来。传统民族文化正以千年传承的原生力量从远古走来,更以豁达、乐观的生命精神走进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也是我在《永远的山丹丹》这部作品中追求的艺术方向。

  文化需要发展,艺术离不开创新。2016年,我创作了民族清唱剧《大地悲歌》。这部为纪念重庆大轰炸中死难的同胞而作的战争安魂曲,用10个乐章的庞大规模直面战争与死亡。安魂曲这一西方音乐形式对于民族管弦乐创作来说是巨大的艺术挑战。在创作中,考虑到民乐的表现特色,结合交响合唱并加强打击乐声部的渲染,让我们的民族管弦乐队发出了毫不逊色于西方交响乐团的巨大音响张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今年6月9日,《大地悲歌》受邀在台湾演出。同为炎黄子孙,凝结着共同的民族记忆与民族情感。此次创作演出让我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正以立体、全面、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创新性发展,在融入世界文化的发展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从而创造了更有选择的未来。

  近年来,党和国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让艰苦求生的地方民族乐团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和发展的方向。《山西印象》《高粱红了》两部作品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山西和吉林这两支面对严峻生存考验的民乐团有了自己独具地方特色的代表作,演出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这也让我看到了人民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的渴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人民的喜爱是检验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准。

  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的一代,我从小接受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面向社会有了更多、更重的创作担当。这些年不断地采风创作,让我有机会走进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用音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感动,并用自己的方式触摸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2012年的文化援疆经历,更让我体会到了扎根传统、扎根人民的创作真谛。根深是为了汲取更多的养分,枝繁叶茂,开出更鲜美的花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和梦想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要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坚持不懈地努力,让民族音乐文化绽放出新时代的芬芳。

  (作者王丹红系中央民族乐团二级作曲)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许进安:写在《百年巨匠·冯友兰》播出之际

  • 音乐剧《大钊先生》:现代审美下的英雄塑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