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之当歌,慨当以慷

国之当歌,慨当以慷

2019-01-18 09:52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国之当歌,慨当以慷

  ——音乐剧《国之当歌》“二改”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李姝昱)12月22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音乐剧《国之当歌》二改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与会专家和剧目主创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就一改一演的经验和不足,以及二改工作的重点难点、实施计划等,进行了充分交流、热烈探讨。

国之当歌,慨当以慷

音乐剧《国之当歌》二改研讨会现场

  滚动资助,抓精品攀高峰

  音乐剧《国之当歌》由上海歌剧院创作,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左翼戏剧家田汉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全剧将上海的都市风情、抗战的历史烟云巧妙融合,努力探求历史与现实、经典与大众的贯通,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滚动资助。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对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实施“两改两演”,旨在抓精品、攀高峰。其中,一改是根据专家研讨会内容,组织加工修改;一演是在此基础上安排首演,进行中期监督,并召开研讨会。二改是根据一演情况,结合专家意见、群众反馈,进一步打磨提升;二演是再次演出,接受社会监督、群众检验。

  按照“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今年7月,音乐剧《国之当歌》一改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国之当歌》在音乐剧的形式和内容、题材与表达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坚实探索,是一部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带给人难忘的艺术享受。具体来说,剧本结构严谨,人物关系准确,情节安排妥贴,舞台呈现灵动。而且,对个人与时代、史实与虚构、原作与新创、所见与所思、高度与深度等几组主要关系处理得比较到位。音乐创作浑然一体,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有适当的变化和发展,做到了雅俗共赏。

  艺无止境。音乐剧《国之当歌》还有哪些提升空间,一改工作应当有何侧重?各位专家聚焦问题,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例如,人物音乐有些趋同,希望更鲜明;音乐衔接和交融,应当更紧密。主人公聂耳在某些环节和版块只是作为观察者、体验者,应该让他从头到尾都作为戏剧的核心人物;合理、强烈的戏剧冲突,才能为聂耳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台阶。舞美方面,希望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整体样式,来充分发挥作用;舞台样式,不应只服务于场景变化,而要能够确立起来。演员在唱念做打等四项基本功中,念、做、打还需继续加强。人物服饰造型,以及道具的真实性,仍有待完善,等等。

  随后,主创团队对会议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制定了一个可行的修改方案,开始投入剧目打磨工作。12月21日,音乐剧《国之当歌》在嘉兴大剧院精彩亮相,“一改”首演好评如潮。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副总裁,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范建萍表示,音乐剧《国之当歌》以国歌为题材,旨在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和情怀,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她介绍,一改研讨会后,主创团队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了重新思考、修改提升。“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希望每次这样的研讨,都能够帮助作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国之当歌,慨当以慷

音乐剧《国之当歌》作曲、编剧李瑞祥

  音乐剧《国之当歌》作曲、编剧李瑞祥介绍,一改研讨会后,主创团队集思广益、齐心协力,于9月18日磨合出了一个新的版本。从新版诞生到正式演出,又经历了5次修改。目前,作品上半场是“倾听民众的苦难之声”,下半场是“吹响民族救亡的号角”。这个重要的核,让全剧上升到了一种哲学思考的高度,也更具人文情怀。“期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时间安排、人员调配方面的困难。演员在台上,还要面对和处理老版带来的生理记忆。排演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一个剧院,立身之本是剧,立剧之本是人。我们希望,通过一部戏讴歌一个时代,让全体演职人员共同成长!”

  千锤百炼,修改成效显著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近几年,音乐剧《国之当歌》边演边改、千锤百炼。今年7月以来,更是聚焦于改,全剧面貌焕然一新。二改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对作品的修改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音乐剧学会会长、总政歌剧团原团长王祖皆表示,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时代、人民、族根、创意和真情。音乐剧《国之当歌》,很好地诠释了这六个“离不开”,成为一个典型范例。“这次修改,主创团队下了真功夫、大功夫。作品的哲学思考更加明确,人物关系更加有机,作曲水准更加专业。音乐结构完整、风格多样,既保留了个性,又能主动贴近聂耳那个时代。”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韩万斋认为,聂耳的音乐创作既超越了学堂乐歌的风格,也从工农革命歌曲中主动突围。《国之当歌》的音乐风格,既有《巴黎圣母院》的影子,也有其独特性。“聂耳扮演者李新宇进步很大,人物塑造比较到位。重唱部分,可圈可点。舞美改得也好,与剧情相得益彰。”

  中央歌剧院一级导演王湖泉谈到:“短短几个月,音乐剧《国之当歌》改得这么多、这么好,让人不由地惊叹和钦佩。作品的一度创作,该要的力量给出来了,该抒情的地方有抒情,该有的艺术形式也都有了,难能可贵。”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提出:“新版改动幅度较大,且越改越精彩。音乐剧《国之当歌》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梁卿坦言,第一次看音乐剧《国之当歌》时,便很受震动,印象深刻。“多年过去,当初一起展演的剧目早已不再演出。《国之当歌》依然坚挺地立在舞台上,让人感慨万千!”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评价说,音乐剧《国之当歌》是一部有意义、有感染力的作品,主题昂扬向上,人物血肉丰满,情感脉络清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既是典雅的又是灵动的,既是谦和的又是庄重的。生动的舞台呈现、积极的艺术创造,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

  原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王俭分析,时代与个人、时代与人物关系的深度开掘,使得音乐剧《国之当歌》更具思想性、艺术性。这次修改,主人公聂耳的心路历程更加清晰,思想深化的台阶更加扎实。戏剧性和音乐性结合得更紧密、更有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喜军表示:“《国之当歌》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给人荡气回肠的观剧感受,让人对主创团队心生敬意。国歌响起的时刻,我不禁热泪盈眶。”他希望,红色题材的音乐剧,未来能够涌现出更多精品力作。

国之当歌,慨当以慷

中央歌剧院演员、导演李丹丹

  中央歌剧院演员、导演李丹丹举例,聂耳改动《毛毛雨》乐谱这段情节,很好地展现了聂耳的艺术个性。“正因为有了这种个性,才让他写的歌曲与众不同、经久传唱!”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教授马梅指出:“音乐剧《国之当歌》选题很好,既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怨无悔的革命情怀,又带领观众回味了上海的风土人情与人物的悲欢离合。”在她看来,全剧表现手法比较简洁,但信息和思想传递非常清晰,较好地实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

  一鼓作气,力创质量标杆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创造质量的标杆。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国之当歌,慨当以慷。”音乐剧《国之当歌》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怎样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努力创造质量的标杆?二改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直言不讳,为作品的进一步打磨升级,耐心地提意见、出主意、想办法。

  王祖皆表示,新版有得亦有失。由于改得比较多、磨合时间短,全剧显得有点零碎,舞台转换不够流畅自如,表演有拘谨之感。而且,插科打诨的元素做了大量删减,内容过于板正了。韩万斋希望,主要角色都能培养出接班人,让作品一代代演下去。“谢幕时,一群小孩走上舞台,有继承之感。把这些小孩培养好了,未来正可以演田汉、聂耳和小莉。”

  王湖泉认为,戏剧的最大功能是娱乐。“全剧的幽默成分,怎么能够拽回来一点,在增加娱乐性的同时,又不喧宾夺主?”他还建议,舞台上的动静对比关系处理得更好,老上海的地域风情能够更浓郁。娜木拉提出,在幕与幕之间连接时加入音乐。“一些较长的唱段,视觉上有点单一,可以适当加入投影背景、舞蹈段落等,来更好地烘托表演。”

  梁卿谈到,音乐剧作品应追求音画合一。《国之当歌》怎样达到这种艺术效果?例如,让舞台表现力和戏剧的张力,与合唱声音的力量形成统一,以增加美感;让灯光和多媒体投影,根据音乐特质、音乐律动,产生更多变化。崔伟指出,剧中每个唱段,都要有核心的文学内容,这样才能让人记住。田汉和聂耳的形象设计,应当更具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尽可能突出他们的独特气质和艺术个性。

  王俭表示,散点与聚焦、流畅与切割的关系有待斟酌。“一些起调味料作用的段落,不要过于突出和强调,以免抢了戏份。”各个场次之间的转换衔接,建议以一段流畅的音乐来贯通。孙喜军希望,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关系挖掘方面继续下功夫。“例如,让田汉去码头体验生活,展现一位有血性的剧作家,在国难当头时的责任感。这个人物塑造好了,就会起到水涨船高的作用,有助于主角聂耳的形象树立。”

  李丹丹认为,音响控制需要更讲究。“音响开到什么强度,才能让声音既响亮又有美感,还能让观众听懂?这都需要认真调试。”合唱资源放在幕后有点浪费,运用到舞台上可能会大放光彩。马梅也提出,把合唱队集中到舞台上,扮一些戏剧动作,可以有效增强音乐表现力、戏剧感染力。另外,舞台背景构思与设计略显单薄、仓促,色彩不够饱满,语汇不够丰富,希望更好地发挥LED背景的舞台潜力。

  好戏是演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研讨会上,大家希望音乐剧《国之当歌》一鼓作气、精益求精,以更好的品相和状态,冲击2019年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同时为建国七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未来,能够真正成为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中国原创音乐剧精品力作,继续为民而呼、为国而歌!(李姝昱)

[责编:刘冰雅]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