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节奏和戏剧氛围新提升
——在话剧《开炉》“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吴朱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研究员):
《开炉》是一曲普通中国百姓的抗战壮歌,充满了民族情怀,因为是自发自觉,所以就更显振奋人心,小人物的大义才显得更加伟大。剧情和地域风采都很精彩,我特别喜欢冯淑玉这个角色,她为我们中国话剧舞台贡献了一个现代的新女性形象,智勇双全、侠义个性、聪慧美丽等等特征,都是过目难忘的。
主创团队认真落实了“一改”专家研讨会的意见,基本是逐条落实,做到了用心、用功、用力。好几段音效是新加的,现场看效果明显改善,起到了烘托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表演上更加细致入微;台词更加精炼、简洁,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为整个演出节奏提供非常好的基础。细节上下的工夫对整体戏剧氛围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两个细节均有较大的调整和提升。一是冯淑玉和柳枝在戏的最后,两人倾诉悄悄话,柳枝努力地模仿冯淑玉,包括学冯淑玉抽烟,这个细节既有丰富的意思,又很诙谐有趣,从现场观众反应也可以证实;二是冯淑玉和赵铁锤对当年结婚的回忆,温情温馨。两个细节都成为沉重的氛围当中一种调节和舒缓,让整部戏张弛有度。
个人建议:第一是表演,还有一些段落可以更细致。比如赵铁锤五年之后回家,突然发现师傅去世了,灵位摆在那里,旁边还有自己的灵位,这么大的事件,他的反应应该是有过程的,现在是情绪瞬间就爆发了;另外是赵铁锤和冯淑玉五年之后相见,前提是冯淑玉以为他已经死了,并且自己已经再婚,她的反应也是有较多过程的,而不是马上就认出对方,两人立刻就拥抱,特别是茶馆里大庭广众之下。类似这样的表演细节还可以再推敲。第二是结尾的处理。开炉打铁的段落,之前有开炉的仪式铺垫,加之形体动作结合音乐,氛围很好,但是似乎打铁的人数有点少,铁匠铺似乎应该有更多的人做这件事。如果只是现在场上这几个人,又临近尾声,缺少了相应的气势和力度,多少有点不满足。
从“一改”到“二改”,《开炉》确实越改越好。这个过程印证了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的目的和初衷,确实推动原创新作品在修改中不断进步。《开炉》的成长历程也印证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创作需要不断积累、不断生长。祝这部戏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继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