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见丹青,把歌画成画
——访青年艺术家赵昌竹
“哪里鹧鸪叫?哪里小伙到?外边谁唱歌?唱得妹心跳……”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歌书》中的一首。《坡芽歌书》是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情歌记录在土布上的民歌集,共有81个图案,每个图案代表了一首情歌。这些图案具备了文字的性质,是我国“活着的图画文字”之一。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遇、相知、相恋并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有学者把它称之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中国画《哪里鹧鸪叫》
青年画家赵昌竹根据《坡芽情书》中第5首《鹧鸪》创作了中国画《哪里鹧鸪叫》,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滚动资助。作品吸收了中国画青绿山水的营养,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借助云南重彩画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性强的特点来表现此歌谣,画出了歌中柔美但浓烈的爱情。
画面中的男女在白云缭绕、碧水淙淙、芭蕉掩映的红土地上,男子用动听真情的歌声把女孩吸引出闺房、依着栏杆用歌声唱和,反映了壮族青年男女依歌择偶的浪漫情景。壮家独具特色的杆栏式建筑,依山傍水、和谐成片地铺展开去,展现出坡芽村人丁兴旺,寓意绚丽多彩的民歌源远流长。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壮家山水画卷。
赵昌竹是云南省文山市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自幼酷爱画画,后在授业老师杨正国的影响下,走上了创作中国画的道路。徜徉于中国美术的浩瀚中,她领略到祖国灿烂文化的伟大,体悟到师法古人后,要将所学之精髓结合自身,化为己有,让所学之得在与时俱进中亦有所创。
赵昌竹近照
《哪里鹧鸪叫》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云南历史悠久的活动——青年男女对唱山歌,同时,在《坡芽歌书》的《鹧鸪》中找到具体的创作思路。创作期间,赵昌竹最大的感悟是自然和民俗能够带给作品新的灵魂,她多次来到山间、乡村感悟当地的风景和乡土文化,每一块砖石、每一声鸟鸣都给她带来不同的感悟,也会让她萌生不同的修改方案。每当创作遇到困难,她都会走到田间地头,听一听经典的男女对唱,重新理清思路。
赵昌竹脚踏实地地走进乡村田野走访考察,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将自己感悟到的自然风光、乡土人情,真实地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是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既要在作品中体现主观情怀,又不能失真,要切切实实地展现所表达的人或物的原本形态。”赵昌竹表示。
对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赵昌竹把这份荣誉看作是对自己的鞭策,是艺术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并激励自己创作出更加贴近生活的作品。她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除了踏踏实实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功以外,还应具备肯吃苦、敢挑战的精神,要对生活具有敏感的嗅觉和感悟力,同时,在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赵昌竹认为,“新时代的青年艺术创作者一定要以以兼济天下、德泽苍生为理想,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服务大众;以莫大的勇气迎接挑战,用智慧与担当面对人生,这样才是坚持文化自信的真正方法。”(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