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戏剧冲突,理顺关键情节
——在评剧《孝庄长歌》“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
昨天晚上这一出戏很精彩,这不仅是评剧《孝庄长歌》的成功,也是“工作室”的成功。工作室是这些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新鲜事物,以著名表演艺术家领衔成立的工作室,发挥了积极、正向的优势,评剧《孝庄长歌》就是很好的检验。这是一出历史大戏,比一般的生活戏难度更大,对艺术创作团队的整体要求都非常高,冯玉萍老师及其他演员都出色地完成了。这部戏给我留下深刻的艺术感受,通过戏曲写历史,把握住孝庄和多尔衮的感情主线,以情动人。在清代初年特定历史背景下,孝庄对稳定国家大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情感戏和历史大背景紧紧关联在一起,这是戏曲的优势,也是评剧的优势。评剧擅长讲老百姓的家常里短,观众们熟知孝庄和多尔衮的情感戏,这部戏牢牢把握住了这条主线,演活了孝庄和多尔衮的艺术形象,对观众也有所启示。
孝庄从小在草原长大,这部戏创新性地在传统评剧中融合了蒙古唱腔,既精彩,又动听,扩展了评剧艺术。经过一次次的加工修改,这部戏已经比较成熟,厚重的内容、鲜明的形象,尤其是以冯玉萍老师为代表的优秀表演,为这部戏增色不少。孝庄不只是一位皇后,还是对历史有重大贡献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女政治家。
针对该剧,我有几点修改的建议:
一是部分情节不够合理。整部戏从孝庄晚年开始,最后也在晚年结束,采用“闪回”形式表现剧情,然而,剧中前后衔接的内容应有逻辑关系。开场孝庄大寿时“不能说”的秘密,以孝庄与多尔衮的定情信物“刀”为媒介进行闪回,那么合理情节应是“刀”的故事,而尾声揭示这一秘密是两人“死后同葬”。前后内容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情节的设置与安排并不是顺理成章。
二是人物性格不够明晰。比如,多尔衮两次想上位,可以借助这两处情节将多尔衮的心理延展开。但是,目前均是简单处理了,标明是多尔衮自己想明白不做皇帝了,原本其中的戏剧冲突非常强,是剑拔弩张的,甚至是你死我活。我不怀疑孝庄和多尔衮的真情实感,但是作为一个女政治家,她很可能会利用自己和多尔衮的感情,对多尔衮进行劝阻,抚平他激动、不安的心情。这样的处理方法并没有贬低孝庄的形象,到了这个时候,人物之间的情感一定是复杂的,这就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点。
三是一些特殊场景的处理。比如,康熙对多尔衮鞭尸之后,有一段雪中的长袖舞蹈。六月份下雪是冤案、怨恨,这段舞表达了孝庄内心的痛苦。整部戏展现了孝庄的雄才大略和丰富的情感戏,康熙六岁登基,总是被压制,他心里的天生抵抗情绪完全可以理解,但长袖这场戏对孝庄的人物形象是有伤害的,此时庄妃的智慧并没有显示出来,是无奈的接受,再加上“长袖”的元素,就放大了痛苦。如果是作为雄才大略和多情的孝庄,这场戏是要减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