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电影《大汉十三将》:走进慷慨悲歌的英雄史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电影《大汉十三将》:走进慷慨悲歌的英雄史诗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0-21 09: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 张梁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节点,主旋律电影响起新变奏。今年国庆档在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的强势推动下,总票房突破50亿,观影总人次超过1亿。三部献礼片从小人物的故事出发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个体与时代的相遇与共振,唤起了普通观众的强烈共情。这是电影工作者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是电影艺术创作从高原向高峰的奋力冲刺。值得关注的是,不仅院线电影风起云涌,网络电影也不甘于静寂,优酷、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网站纷纷推出网络电影,可谓精彩纷呈。在这之中,由优酷推出的国庆档网络献礼片、优酷首届光影英雄季S级影片《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以历史英雄精神呼应新时代家国情怀,用爱国精神感染和鼓舞当代年轻人要不忘来路、拼搏奋进。

电影《大汉十三将》:走进慷慨悲歌的英雄史诗

电影《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海报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重点项目,北京市和浙江省网络视听示范项目的《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把国庆70年的时光拉回到久远的东汉时期:大汉战神耿恭肩负使命捍卫边塞安定,斩杀叛贼粉碎分裂阴谋,亮出“分裂国土者有多少、灭多少!”的卫国宣言,狠狠回怼国际社会中一小撮“令人喷饭”“怨妇心态”的阴谋家和无良政客,传递出中国人民对阴谋搞分裂的宵小之辈坚决无情打击、奉陪到底的民意、决心和信心。

  讲述英雄故事是电影人的责任

  “边疆”一词早在《左传》中就有记录。在现代汉语中,“边疆”释义为靠近国界的疆土,顾名思义,边疆安宁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利益和尊严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中,戍边卫国是“大义”,历史上如李广、霍去病、戚继光,皆是因守土开疆而名烁古今。唐代李益诗句“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是中国古代有志有为将士戍边报国的真实写照。中国历朝历代军人戎马倥偬,甘为国家和百姓行万里、战虏寇,生则靖远固边,死则马革裹尸。

  并非所有的英雄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电影的主创团队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严格把好导向关,认真讲好英雄故事。在《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里,三百大汉将士对阵两万匈奴大军,守城难度之大令人咂舌。耿恭和大汉将士们用血肉身躯构筑钢铁长城,用斑驳足迹勾勒大汉轮廓,正如诗云“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忠勇将士们的坚守,国及国民才能时刻享受着固若金汤的安全感。

  《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以“说书人”的视角展开,再度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勇有谋的守边英雄耿恭,向世人传达一个观点:英雄的故事需要更多“说书人”讲述。这“说书人”何尝不是电影人的化身呢——讲好英雄故事,是电影人的责任和使命。著名作家、编剧刘克中讲得好,“《大汉十三将2烽火边城》是一部用历史英雄精神呼应新时代家国情怀的情书,用爱国精神感染和鼓舞当代年轻人应当不忘来路、拼搏奋进”。

  新时代更须传承先烈的英雄精神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英雄,带领三百将士大战两万匈奴大军的耿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抗击倭寇的戚继光,驱逐荷兰的郑成功,对日海战中与军舰共存亡的邓世昌……这些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在多少中华儿女的心中传颂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被称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的张自忠,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无数革命英雄荡气回肠的伟大事迹,令多少中华儿女为之动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以身许国、以心许民的豪情壮志薪火相传,“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740多位航天英烈,郭永怀等一大批“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以焦裕禄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奉献者……他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令多少中华儿女追随。

  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抬望眼,新时代史诗般的实践,必将催生出更多史诗巨作。(张梁)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乐剧《大状王》:与其当“天花板”,不如作“参照系”

  • 陈林侠:《小白船》票房惨淡,艺术电影“不艺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