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用笔墨感知世界,用色彩表达情感
——访青年画家桑蕾
用传统笔墨表现现代生活,构建新的绘画图式,是当代中国画创作者的重要探索课题。艺术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在艺术与生活的高度融合的当下,很多水墨人物画画家也致力于突破绘画方式的束缚,不断通过现代都市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实现创新,使得人物画涌现了不同的风格和路线。
青年艺术家桑蕾的创作素材源于日常生活,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感悟来诠释绘画,这种充盈了社会生活气息的创作方式,为水墨人物画添加了新的活力。她创作的中国画《我们的世界—时间之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并获得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中国画《我们的世界—时间之城》以纸本水墨的方式表达了桑蕾对周遭世界及逝去时间的理解,是她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坏境变化的反思。三个人物并立于画面之中,用象征女孩童年的淡粉色表达消逝的时间感,桌面上的游乐场是女孩最柔软的记忆,两侧的幔布隔开了室内与室外,也隔开了现在与过去。
《我们的世界》纸本水墨 196X196CM 2017
这幅作品是女性视角下的北方城市。在桑蕾的感知中,北方是一个季节感鲜明的地方,春夏秋冬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时间感。儿时的玩伴早已各奔东西,儿时记忆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越来越模糊,高楼大厦吞噬了远处淡青色的小山,然而,城市西南角公园里的旋转木马竟然还是旧时模样,显得弥足珍贵。
在创作前期,桑蕾到各地采风搜集素材。令她记忆深刻的是一座东北小城,在这个小城采风给了她很多触动与创作灵感。安静的小城里只有一些老人和猫猫狗狗,他们孤独地守着已经上百年的老房子和一簇簇开得热烈的泡桐花。这里道路蜿蜒,没有车流,没有人语。从拥挤的城市来到这里,时光仿佛凝滞,让人放慢了脚步,恍惚步入“时间之城”。
色彩是画家情感表达的重要表现手段。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创作者,桑蕾喜欢透过颜色看世界,习惯用其它颜色来替代物体本来的固有色。在她看来,颜色的使用是根据创作者的情感,发挥主观意识加以处理,以适应画面的需要,增加作品水墨视觉的魅力。于是,在她的画笔下,天空、玩偶、人物的脸庞、旋转木马都是粉色,她觉得温和的粉色是最接近心灵的色彩。
桑蕾近照
桑蕾的人物画是情感在画纸上的倾诉,她用内心的情愫编织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把每幅作品都看作是送给自己的礼物,而这些作品也是留给她自己最珍贵的回忆。她的作品之所以会给人带来轻松平静的视觉感受,正是因为自由愉快的艺术态度,在她的作品中并没有宏伟壮观的叙事景象,也没有感人至深的视觉冲击力,她的画婉约清新,让观众觉得温馨明朗、安静雅致,自然地引领观者进入画家营造的个人世界。
桑蕾认为,绘画是创作者以自己的视觉角度表达世界的过程。“那些氤氲的格子布,略带羞涩的小木马,一束没有芳香的百合,几垛高墙,桌面上的玩偶,布满花朵的裙子,藏着我内心无数的小秘密。这些秘密只与创作者有关,是日月积累沉淀下来的情感。这些情感在颜色、水墨、线条的纠缠中找到了依托。”桑蕾竭力、真诚地用一方宣纸体会着心灵成长的轨迹。
《我们的世界—时间之城》是桑蕾关于时间主题的又一个系列创作,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后,她去了很多地方采风,从不同的地域文化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从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力量和表达的动力。目前该项目虽然已经结项,但她希望以此为开端,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时间”这一主题,继续打磨和精研下去。
在友人的眼中,桑蕾是一个安静的人,每日带着爱心和慧心游弋在笔墨颜色与生活日常之中,活在世俗中,心却在画中。她的画,流露着对生活、对世界充满依恋而又忧伤的情绪,是一位女性对这个世界的细腻诠释。桑蕾认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安静是个奢侈的事情,她外傅之年便学习国画、书法,一笔一划,或淡或浓,舍不掉的墨香、抛不下的宣纸早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果仔细看过大树横切面的年轮,就会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那些看似缓慢增长的年轮不仅仅代表了岁月的流逝,更是大树枝繁叶茂所必须经历的时间。”桑蕾认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正如大树的年轮与枝叶。时间供给了养分,枝叶则生长出自己的姿态与面貌。真正能够激荡人心的艺术往往忽视时间的因素,唯有真实于自己内心的艺术,才会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剔透的石子,折射出温暖的光辉。(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