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雨齐
当一个人的生命快要终结时,我们到底要不要告诉他(她)?这是一个困扰人类的生命难题,相比西方人一定要讲,毕竟每个人都有知道自己病情的权利,中国人大多会选择向对方隐瞒,因为我们会觉得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他(她)往往是被自己的恐惧“杀死”,而不是被疾病本身。
在电影《别告诉她》中,导演就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故事。奶奶被查出肺癌晚期,家人都瞒着她。大儿子、二儿子携家带口分别从日本、美国回来,以参加婚礼为名,见老人最后一面。不过,从6岁起就移民美国的Billi却非常不认同家人隐瞒病情的做法,因为这在美国是违法的。为了防止老人知道病情,Billi的父母拒绝让Billi回国,一家人的矛盾也由此产生。
电影《别告诉她》在2019年圣丹斯电影节上大获好评,获得最佳故事片提名。同时,影片在美国主要城市的院线公映时,不仅观众普遍给出了较高评分,据媒体报道,《别告诉她》的Metascore媒体评分也达到了90分的高分,烂番茄新鲜度100%。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都是以白人为中心,所幸2018年一部《摘金奇缘》打破了这一僵局,这部由华裔阵容主导的爱情电影在好莱坞刮起了亚洲风尚,但《摘金奇缘》因其带有某种西方霸权视角而受到诟病,Metascore媒体评分相对较低。相比于拥有更多华丽人设的《摘金奇缘》,《别告诉她》显得更为真诚。尽管两部电影都是聚焦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问题,《别告诉她》却做到了让更多的外国观众感同身受,在生死问题上达到了跨越国界的共鸣。真诚可以跨越国界,但如果没有熟练的表达,一个熟悉的故事、一种日常的情感难以被观众完全接受。因此,《别告诉她》几乎继承了好莱坞电影的优势,从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剧本到流畅熟练的摄影和剪辑,再到艺术指导、布景和服装,电影做到了以一种赤诚又近乎完美的制作让观众聚焦到故事本身。
影片在人物对白上运用了许多定格镜头,配合观众的观影情绪,将一个普通的家庭故事娓娓道来,在影片高潮时又加快叙事节奏,将影片中积蓄的情感激发出来,进而潜移默化地感染观众。如出现多次的餐桌镜头:第一次,导演固定镜头,展示当Billi突然回国与奶奶相遇时各家庭成员的面部表情;第二次依旧是固定镜头,但导演运用中国式圆桌的缓缓转动,使餐桌上的佳肴依次出现,画面上的人物却失焦;第三次,镜头依然固定,但在不同家庭成员的面目特写中快速移动,并不断加速直至画面模糊。通过展示这三次餐桌的固定镜头,导演实际上在不断激活与推进影片的情感,从一开始对谎言的纠结到后来认同中国传统的家庭观。这种通过镜头与情绪相配合的手法,把观众的情感代入其中,从而把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巧妙地在荧幕上呈现出来,做到让观众不反感,乐于跟随影片的节奏。
在传递情感上,音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导演在转场和剧情衔接的段落上基本采用管弦乐等配乐,尽管画面上呈现的是中国土地,但背景音是西方音乐,从而暗指Billi内心的纠结与彷徨。在借助音乐的力量下,不同国界的观众都能在观影过程中收获一份私密体会,并对电影中探讨的生死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
尽管电影是以“要不要告诉她”切入异国文化差异,但导演并没有在谎言的对错上拉锯太久,反而以幽默的情节消解癌症和临终告别带来的生命之重,避免用煽情和感动去裹挟观众,将更多的思考放在二代华裔移民Billi身上。环境的变化迫使Billi重新审视自己,在失去挚爱亲人的悲痛之下隐藏着Billi的另一层危机,即身份认同的困苦,她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美国人,而关于曾经的记忆却又模糊。因而在帮助和家人一起“撒谎”的过程中,导演并没有让Billi用美国经验去抵触眼前陌生的故乡,而是在意识、文化和空间的牵绊、割裂与认同中,让Billi慢慢从怀疑和困惑,转变为心怀尊重的探索,以此试图弥合异国文化差异,同时也方便了不同国界的观众在跟随Billi的转化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动与收获。
《别告诉她》不算没有瑕疵。在中国观众看来,中文台词不够圆润,生硬的普通话容易让观众出戏,非职业演员的加入有些生硬,但这些并不能掩盖电影用诚意打动人心。之所以《别告诉她》够引起不同文化语境下观众共同的情感激荡,本身就是在传达一种理念:电影只要足够真诚,情感就可以跨越国界。(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