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19 15: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诸葛建国

  “金智英”正在成为一个无法被忽视的符号。

  2016年秋天,韩国作家赵南柱完成了一本名叫《82年生的金智英》的小说;2017年,小说出版后引起女性广泛共鸣,在韩国累计销售量超过100万册;2018年,同名电影立项;2019年10月23日,电影上映,再次引发激烈讨论。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82年生的金智英》电影海报

  金智英是谁?一个30多岁的韩国普通女性,出生在既不富有也不算拮据的普通家庭,上有姐姐,下有弟弟,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用纪录片式的平实语言,介绍了金智英从幼年、读书到工作再到结婚,因为性别遭遇的种种不公平对待。

  在家里面,金智英永远被忽视,不能和弟弟抢东西,偷吃一口奶粉都会被奶奶狠拍背。到了学校,只对女生着装作死板要求;金智英被同桌欺负,老师却开玩笑说“他是喜欢你才欺负你”;上补习班被陌生人跟踪,父亲反而批评她穿着不端正。进入职场,都是新人,只有女性默认要端茶倒水;因为不需要考虑家庭育儿负担,男性晋升永远比女性快;被偷拍的女性报了警,接受调查的男同事丝毫不觉得浏览、传播照片是助长犯罪,只认为受害者提出道歉的要求是要“把他们逼上绝路”。因为生育回到家庭,默认没有孩子的冠姓权,做家务不被认可,孩子不吵闹的空隙坐在公园喝杯1500韩元(约合人民币9元)的咖啡,都会被叫“妈虫”(韩国网络流行语,暗讽有小孩的母亲整日无所事事,过着靠老公养的生活)。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金智英带着女儿买咖啡,被上班族嘲笑“妈虫”

  普通的金智英只有一点不普通,那就是她会偶尔“变”成另一个人,有时是还在世的人,有时是已过世的人,但她们有个共同点,都是她周围的女人。她并不是在模仿,而是从思想到说话的口吻,完完全全成为了那个人。只有在这样的短暂时刻,金智英才能说出憋在心里不敢说的话。产后恢复时,借着大学登山社学姐车胜莲之口告诉丈夫,“智英最近有些心力交瘁”;过节必须去丈夫家,被要求做很多事,以母亲吴美淑的口吻发难,“只有你们家人团聚很重要吗……也让我们的女儿回家吧!”

  或许有人会认为,金智英这一角色集合了太多悲剧因素,但事实上,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的东亚国家中有无数的“金智英”。发生在金智英身上的事,揭示了东亚女性面临的普遍困境——重男轻女、就业歧视、婚姻和生育压力。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金智英

  12月17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本年度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报告从政治、经济、教育、健康四个领域出发,调查世界各国的男女平等情况。结果显示,153个国家中男女最平等的国家是冰岛,和往年一样前北欧国家占据前几名。亚洲方面,中国106名,韩国108名,日本121名。

  小说已经回避了许多矛盾,毕竟金智英有爱她的母亲,护着她的姐姐,在韩国社会还算体贴的丈夫。饶是这样,她还是“疯”了。

  除了叙述方式从人物成长改成插叙回忆,电影依然以金智英为第一视角和绝对主角,重现小说中的大部分代表性片段,描述那些让人绝望的女性日常。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金智英对自己的不断否定

  有一处最能体现女性代际相传的无解困境。因为找不到保姆带孩子,无法出门工作,又得知自己生病的事情,金智英崩溃了。婆婆打电话给吴美淑指责“你女儿要毁了我儿子的大好前途”,吴美淑放下店里的活儿赶过来,握着女儿的手说马上就搬过来照顾孩子,让她安心上班。

  吴美淑的人生,过得比女儿更坎坷:想成为一名老师,却只能早早辍学打工供哥哥们上学;结婚后成为家庭主妇,生育三个孩子;伺候一家人的吃穿,被婆婆刁难,尽力保护两个女儿。

  在吴美淑准备离开时,原本沉默的金智英突然变成了外婆,和母亲进行了一次跨越三代人的对话。外婆知道母亲的辛苦和怨恨,但是无能为力;母亲知道金智英的挣扎,想要帮她;金智英深陷困顿,却站在外婆的角度跟母亲说了一句迟到的“对不起”,并拒绝将养育女儿的压力再加诸于被原生家庭和孩子“吸血”一辈子的母亲身上。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金智英变成外婆,和母亲对话

  这段剧情,将几代人思想进步与社会环境迟滞发展的矛盾压缩到一个场景里,让年轻女性将心比心地去体会舆论中沉默的上一代人的感受,具有巨大的共情效应,堪称催泪炸弹。

  不过相比原著,电影进行了几处“微妙”的调整:大幅度美化金智英周围男性尤其是丈夫的人设;完全修改结局的走向。

  电影中,自私的奶奶依然自私,刻薄的婆婆依然刻薄,但重男轻女的父亲却会反思自己的问题了,被偏爱的弟弟也能理解姐姐的执念了。而郑代贤更是不再冷漠旁观,在父母面前护着疲惫、生病的妻子,不和其他猥琐的同事一起观看、传阅偷拍照,理解金智英想要回去工作的愿望,主动提出自己休育儿假照顾孩子……完美地一如韩国偶像剧中温柔体贴的男二号,虽然这些举动并没有卸下妻子身上的一点重担,却赢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看似体贴的丈夫,也将看孩子当成一种休息

  与观影过程中如影随形的窒息感相对应的,是梦幻的肥皂泡般的结局:郑代贤请了育儿假,金智英得以安心工作。至于前面婆婆的阻挠、难以平衡的家庭收支、职场上的歧视等问题,统统不再交代是如何解决的,总之,温情就对了。

  原著小说的结局是什么呢?治疗心理问题的男医生听了金智英的叙述,感慨自己太太的辛苦。金智英离开后,担心先兆流产的怀孕女同事来辞职,他立刻从悲悯的情绪中脱离出来,站在诊所的立场上做决定:下一个人一定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

  这无疑也契合了前一句话,“无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小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心理治疗后金智英仍然未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如果她不再分裂出多重人格,压抑在心里的话又该通过何种方式排解?从这个角度想,治疗对于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来说,对于身处“温和绝望”的金智英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显得十分耐人寻味。

《82年生的金智英》:女性如何走出困境

《82年生的金智英》小说封面

  两相对比,哪一个结局更真实,更能揭示现实的困境,更具有警示意义,不言而喻。当然,电影有一定的积极性——让更多人看见了“金智英”,只是观照一下满目疮痍的现实,这把剑本应该更锋利。

  《82年生的金智英》的扉页上,赵南柱写下了一句话,“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像书中抓住变态男的女同学、抗议登山社只能男性竞选社长的学姐、揭发偷拍的女同事一样,勇敢地站出来,不要成为在沉默中绝望的金智英。(诸葛建国)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蕾 王澍哲:“和”文化发展之声 “合”时代进步之力

  • 喻 溟:对于历史再现,我们有多少想象空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