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传统色,一种诗意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中国传统色,一种诗意美

来源:解放日报2021-03-08 09: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彭薇

  讲到颜色,你只能说出赤橙黄绿青蓝紫吗?天青、月白、浅云、天水碧、海天霞……这些典雅而有诗意的词语,都是中国古人对色彩的命名。无论从文字还是意象上,都真实地传达了自然的美感,也是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中国传统色,这份流传了千年的东方式审美,到底是一种什么美?

  捕捉大自然的精微一刻

  登山的人都有过类似体会:我们看群山的时候,近处的山是偏绿色的,再远眺,开始泛蓝。如果阴天光线较暗,远处的山就成了青黑色的剪影。这就是“远山如黛”。

  “黛”等颜色词,构建了我们意识中的色彩世界。“中国古人对于大自然的精微体验,在传统色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文化学者、原长影集团北京影视中心主任郭浩这几年致力于研究传统色,从天地万物出发,查找大量传统典籍,编排了一本中国传统色谱。

  他说,不同于西方三原色的分类法,中国传统色有两个大的自然系统相对应,一个是五行,一个是四季。青、赤、白、黑、黄,这是中国传统色系中的正色,而古人肉眼所见的真实色彩是春青、夏赤、秋金、冬墨。“古人描绘颜色的词语,一个是具象,如天缥、松花、葱青等;一个是意象,如沧浪、暮山紫等。”

  在他看来,中国传统色的第一个美学特征是精致而精妙。比如“玄”和“纁”这两个颜色,它们来自古人对某个刹那的天色精微一刻的观察。“玄就是一天的开始、太阳将要从地平线出来时,天空呈现出的那种黑中透红的颜色。这一刻很短,人们在野外等日出,稍微晚5分钟就只能看到喷薄欲出的红了,而古人记录的就是那一刹那的颜色,就叫作玄。”

  与玄相对的颜色叫纁。这个颜色是在一天结束、太阳还没有沉下去的时刻,天空折射出红黄交织的余光,再晚一分钟,天就暗下来了。在古代大多数的朝代,皇帝祭祀时穿的衣服都是上玄下纁,以此来表达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大自然时时刻刻在变换,所以捕捉的自然之色也有了动感。有冷暖,有晨昏,远近高低也各不同。

  色彩中有诗情和画意

  色彩来自天地万物和古人的衣食住行,也来自中国古人的想象。郭浩说,诗意而曼妙是中国传统色的第二个美学特征。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们的视野中会出现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这首诗中还有一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诗人站在夕阳的山前,烟雾笼罩,与夕阳的余光交辉,山透出薄紫色,因此他把它叫作“暮山紫”。“这种颜色的描绘,正是中国传统色中独有的诗意和曼妙呈现的色彩美学,也可以称为中国传统色的文学之美。”郭浩说。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他与他的客人“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种天空蓝蒙蒙透点白的颜色,在诗人的眼中和想象中就是“东方既白”。在此以后,很多文人都描写过这个颜色——东方既白,这种具象加上意象的色彩美学,是中国独有的。

  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让许多人体会了天青色的意境之美。宋代宋祁也写过这一传统色:“弱柳毵毵湖上天,天青湖碧此留连。”天青色,是大雨过后、云彩裂开的缝隙里露出的那个色彩,有点类似嫩青色,但不是耀眼的青、碧和蓝。有人说,天青色是宋瓷和宋代人的底色。宋代汝窑出了一种天青釉,清澈通透,似玉非玉,非常美。一抹雨过天青,那种不经意的自然美,让人念念不忘。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写道“水色沧浪,波涛浩汗”。“沧浪”是郭浩特别喜欢的一种传统色,“每当读到这个颜色,我就想起一种旷达。”他考据清代资料,发现学者毕沅注解《吕氏春秋》时讲到“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郭浩说,沧浪是春天初生竹子的颜色。

  屈原在《楚辞·渔父》引用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自然和书本的结合帮助我们找回沧浪之水的颜色,整个人变得更加通达了,这也是我从传统色里体悟到的通达之美。”

  自然和书籍融合了丰饶之美

  “中国人最好的东西,都藏在我们的历史里。”郭浩说,中国的色彩美学有一种丰饶之美,贵气而隽妙。这是中国传统色的第三个美学特征。这种贵气,不是贵族之气,而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积淀出来的深厚和丰饶,“这种丰饶之美,来自我们的文化自信”。

  比如“天水碧”,来自南唐李后主的宫廷。宫女给衣服染色,结果衣服到了晚上忘记收,被露水打湿了。第二天竟发现这件衣服变幻出了一种美丽的颜色,在蓝绿之间。后来,古人就将这种天上的露水染出的绿色称为天水碧。欧阳修在一首诗中形容荷花根茎和花瓣为“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可见,天水碧是雨水、露水这种“天上之水”才能着上的美丽之色。

  “海天霞”这一传统色来自明代。太监刘若愚遭受冤屈,被关进监狱13年,他在狱中写了一本回忆宫中生活的《酌中志》。在这本书里,他讲到织染局曾经染出一种新色,叫作“海上霞色上轻罗”,就像海上的霞光染到了罗衣上。

  中国传统色的第四个美学特征是文质而善妙。这里的文质不是文学气质,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指的是中国传统里的君子之美。“文质彬彬是说自然的东西和书本的东西达到了平衡,就有一种尽善尽美,这一点在传统色彩美学里充分地表现出来。”

  郭浩在日本超市看到日本人把苹果叫作“林檎”,回去一查阅,果然是中国古代的说法。林檎是中国传到日本保存下来的古汉语,林子里的野苹果会吸引禽鸟来啄食,这就有了“林檎”;来啄食的禽鸟吸引了来捕鸟的人,林子里的禽鸟被擒获,这就转成了“林擒”。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幹写《七喻》,说到“白逾委毒,赤过擒丹”,这里面描写瘦肉的颜色像擒丹。檎丹(擒丹)就是野生红苹果的颜色,这个颜色的说法就透着文质彬彬,将自然和书本都融合了,才能说出这样优雅的词汇。

  拾起新中式美学的底色

  多年来,西方潘通色卡上的色号定义了国际时尚的风向,成为潮流人士和普罗大众追捧的流行标志。在郭浩看来,中国传统色经过时代沉淀,已有300多种色彩,完全可以展现东方之美的独特魅力。

  吴晓波在发布《2019新国货白皮书》时,研究了“美”这件事。团队发起了《新时代消费者审美特征调研》问卷,在参与调查的数百人中,97%的人都愿意为颜值买单,尤其是服饰箱包、家具、文创等行业。调研中提到,消费者更容易接受颜值溢价,甚至部分消费者愿意支付超过百分之百的溢价。

  美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科学。色彩对于美学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方的潘通色卡是工业化、标准化的时代产物,而个性化、审美化的中国传统色,在现在及未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从电影行业来看,国内电影票房排名前五的都是国产片,美剧、韩剧也不像数年前那样“霸占”中国人的电视屏幕,许多优秀的国产影视剧越来越贴合国人的兴趣和品位。

  “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透露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民族复兴的必需品。”郭浩认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富于个性而独特的审美,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从色彩学上看,最好的东西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凝练了自然意境之美的中国传统色,可以成为新中式美学的底色,也可以改写新国货的设计理念。(彭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三餐四季》:以美食为媒,展文化之美

  • 《凡人歌》:北漂一族生活图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