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为英雄们留下“红色剪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他为英雄们留下“红色剪影”

来源:京报网2021-06-20 10: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广燕 闫彤

  一张黑纸,在剪刀、刻刀的加工下,变成一幅幅鲜活的人物肖像。以“传承剪纸技艺,妙剪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王锋红色剪影艺术作品近日在南锣鼓巷展出。58岁的剪纸大师王锋,用镂空的艺术还原李大钊、瞿秋白、江竹筠等共产党人的英容。

  50幅剪影亮相

  雕琢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在位于南锣鼓巷王锋工作室的展览现场,50幅共产党人的剪影一齐亮相。王锋精细刻画了他们的须发、眉眼,还要保证每张作品都是连接不断的一整张纸,难度可想而知。原本用平面纸张很难表现出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这些人像剪影却巧妙地利用了浅色背景和深色画面的呼应,呈现出明暗变化,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从今年5月1日开始,王锋开始创作“伟大的100位共产党人”系列剪影作品,此次展览正是首批展出的部分创作。这一系列创作旨在通过剪纸剪影艺术,歌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新中国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牺牲的100位共产党人代表,献礼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国家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被博物馆里面陈列的共产党人的英勇事迹所感动。作为一名传统手艺人,我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就想着能不能用我的剪刀和刻刀,把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刻画出来,表达我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王锋说,自己一开始不敢想做100个人物剪影,因为从未做过这么大规模的创作,后来在查阅资料中深受触动,决心完成这一系列的创作。“再累也一定要完成,大病一场也值得,因为这不单是剪纸艺术创作,更是做一件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放大模糊的照片

  许多细节让他饱含热泪

  万事开头难,王锋在网上查照片,发现很多共产党人英烈的照片都不够清晰,“这些照片颜色不一,有棕色的、黑色的,大多非常模糊,甚至还有的人找不到照片,只有素描图。”而剪影肖像却是模糊不得,每一刀刻下去都是黑白分明的效果,王锋只能努力复原照片里每个人的长相,捕捉他们的神韵。

  “在这个系列里,我创作的第一张剪影是李大钊,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王锋在剪影中还原了李大钊最经典的形象:身着深色长袍,脸型方正,戴着眼镜,微笑中透露着儒雅睿智。在为江竹筠创作剪影时,王锋放大照片,从细节可以看出,年仅20多岁就壮烈牺牲的江姐,也是一位爱美、爱生活的伟大女性。

  同样将生命定格在20多岁的,还有毛岸英烈士。“毛岸英烈士是毛主席的长子,他的牺牲是毛主席毕生的痛。后来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的遗物时,曾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珍藏的几件毛岸英的衣物。在创作时,我真是含着热泪在剪,这些英雄风华正茂,热爱生活,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新中国,放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面对着墙上一幅幅剪影,王锋说到动情处,泪水夺眶而出。“我经常一剪剪一天,晚上睡不着,脑子里还反复出现这些人的面孔,浮想联翩。”

  从艺近40载

  历经坎坷剪出精彩人生

  每见到一位陌生人,王锋右手握着一把剪刀,在一张叠成几层的纸上快速舞动,一两分钟后,就能将一幅惟妙惟肖的剪影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敏锐的观察和娴熟的技巧背后,是他近40年艰苦的努力。“这门技艺讲究熟能生巧,只有剪过的纸摞起来和自己差不多高,才能练出来。鼻子多出来一点,嘴巴薄一点,差一毫米可能剪出来就不再是同一个人。”

  王锋是山东德州宁津县人,年少时期,因为电视剧里一闪而过的剪影艺术作品,王锋开始自学剪纸艺术。他向往着步入艺术高校的殿堂,却未能如愿。由于家境贫寒,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不到二十岁的王锋怀揣着十元钱,在泰山景区为人剪影、画画。云霞缭绕的泰山景色治愈了他求学的失意,游客对他作品的喜爱鼓励了王锋继续求索。因为不停地练习剪纸,他的手指头被剪刀磨出了疙瘩。后来在山东艺术学院一位老师的专业指导下,王锋系统训练了素描等美术基本功,在他的勤奋与毅力下,艺术创作更加突飞猛进。

  自2008年来到北京闯荡后,王锋找到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如今,除了在南锣鼓巷,王锋还在前门大栅栏开了一家剪影漫画的艺术创作工作室。王锋曾登上《星光大道》舞台,为阎肃、吕思清等艺术家剪影,还曾应外交部邀请为苏丹总统剪像,展现了中国剪影艺术的风采。

  据悉,在7月1日前后,王锋将完成100位优秀共产党人代表的剪影作品,届时这批作品将全部展出。(王广燕、闫彤)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