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汇聚成建党百年壮阔的视觉史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百件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汇聚成建党百年壮阔的视觉史诗

来源:文汇报2021-06-23 09: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共同推出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自年初亮相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强烈情感共鸣和广泛热议好评,新媒体端点击量屡创新高,成为现象级“爆款”。昨天,节目同名主题展《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引领人们将视线投向串联百年党史的一幅幅红色美术经典原作。

  陈逸飞 、邱瑞敏 《在党的 “一大”会议上》,1977年,中国美术馆藏。 罗工柳《地道战》,195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潘嘉俊《我是海燕》,1972年,广东美术馆藏。(制图:冯晓瑜)

  展览以《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为依托,以百年党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为时间线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五家单位的馆藏中,遴选出100件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式让大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发挥美术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

  此次展出的美术经典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既有各个时期名家大师作品,也有近年涌现的优秀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其中,潘鹤创作于1957年的雕塑《艰苦岁月》就是一件相当经典的作品,以小战士托腮倾听老战士吹笛子的凝练画面,将艰苦的岁月变为抒情的表达,传递出对于未来的向往。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根据冀中军民利用地道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创举而创作于1951年,将西方油画在写实中求神韵与中国传统水墨画在写意中求神韵的不同特点加以结合。油画《毛泽东到了陕北》、雕塑《小号手》、国画《巧渡金沙江》等一批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品,此前很少对外展出,难得一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特别加大了对新时代主题的展现,其中四幅油画《初春——习近平总书记重访梁家河》《踏雪边防》《未名湖畔》《雨润新港》以数字化方式展出,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中央主流媒体今年首档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专题节目,是在新时代传承弘扬“红色经典”的创新举措。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时刻,再次推出同名主题展,意在用经典美术作品汇聚成壮阔的视觉史诗,为人民群众奉献一场高品质的艺术盛宴、一次深刻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看来,几代美术家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执守艺术创造的初心,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党的奋斗历程、中国社会沧桑巨变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美术经典。这些作品从它们问世以来,就发挥着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在中国美术百年篇章中散发出永恒的光彩。此次展览的举办有机会让广大观众直面原作,领略作品的艺术内涵和艺术精彩,感受美术家在造型、色彩、笔调、意境等方面的鲜明时代特征,同时也将激励中国美术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多地描绘党史、反映生活、讴歌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的美术经典。(范昕)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