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火红七月,美术馆展览季“合奏”最强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火红七月,美术馆展览季“合奏”最强音

来源:文汇报2021-07-05 10: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范昕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走过的辉煌历程,滋养了几代艺术家无尽的创作灵感。他们情不自禁拿起画笔,真诚再现百年党史中一幕幕经典的瞬间,一个个大写的“人”,留下一大批颇具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这个火红的7月,上海庆祝建党百年美术馆展览季“合奏”出最强音——全城众多美术馆齐齐举办相关展览,数量多达三四十个,纷纷“晒”出红色经典馆藏或重磅新作,成为申城红色美术资源的一次难得梳理,更让红色精神激发出更为深远的力量。

  ①方增先创作于1955年的《粒粒皆辛苦》,中华艺术宫展品。

  ②陆俨少、唐云、伍蠡甫、张守成等创作于1965年的《新安江》,程十发美术馆展品。

  ③华三川《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百零八上苑展品。

  ④汪家芳《太行秋韵》,陆俨少艺术院展品。(制图:李洁)

  航标闪亮,以浩然精神照见砥砺前行的路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来时路,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等卓越人物以及井冈山、太行山等革命圣地是其中颇为闪耀的航标,凝结着这段光辉历程的浩然精神,提醒着今天的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近登陆刘海粟美术馆的“百年肖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以70余件作品为百年来那些值得被记住的革命先驱、国之栋梁、时代楷模、无名英雄等卓越人物筑起丰碑。这些作品甄选自长三角20余家艺术机构,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种类,其中不少颇为经典。例如,杨可扬创作于1963年的木刻版画《雷锋像》,尺幅不大,却以鲜明的色彩、精练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品格内涵;谢之光创作于1966年的国画《杨怀远》,定格了让“小扁担精神”薪火相传的共产党人杨怀远;石奇人创作于1998年的油画《先驱者》,为相约建党的陈独秀与李大钊画像。几代艺术家用精湛的技艺让一个个难忘的身影逐渐清晰生动起来,成为历史记忆的永恒、时代精神的载体、生命品格的升华。

  国画笔墨描绘红色山水,传统艺术致敬百年征程,这样的尝试来自亮相陆俨少艺术院的“井冈山&太行山颂——上海市山水画名家作品展”。展览共集结30位上海知名山水画家歌颂井冈山、太行山的60余件作品。井冈山、太行山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前者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后者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战敌后根据地,开展了很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歌颂这两座山,也是在歌颂峥嵘岁月的不朽精神。同时,传统山水画与革命题材的结合,也为笔墨技法的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而这些,观众能从此次展出的车鹏飞《黄洋界》、王漪《井冈山》、汪家芳《太行秋韵》、乐震文《雨过万峰来》等作品中得以窥见,不仅成为对于海派山水画成就的集体检阅,更体现了海派山水画家的历史情怀与社会担当。

  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的“饮水思源——上海中国画院藏红色主题作品展”上,红色圣地亦可谓前辈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重要题材。陆俨少、谢之光、唐云、方增先合绘的《东方的曙光》描绘了召开中共一大的那幢石库门小楼;胡伯翔深入大西北之后,1962年画下《革命圣地延安》;丰子恺名作《饮水思源》聚焦的那口水井,被当地人称之为“红井”,那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亲自带领干部群众开挖的,成为彼时党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历史见证。

  以小见大,呈上关于建党百年的鲜活阐述

  近期遍布上海全城的众多展览中,有不少以小见大,选取别出心裁的视角与剖面,连缀起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图景,为人们呈上关于建党百年的一种种鲜活阐述。

  以围绕新安江水电站——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的美术创作作为一个剖面,正于程十发美术馆举办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新安江水电站创作专题展”为人们展开建党百年历程中祖国面貌换新颜的图景,展示党在建设和发展期间所书写的宏伟气象。展览既展示出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画笔投身新中国建设的艺术探索,也唤起人们对火红年代的记忆,见证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近40余幅聚焦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与落成的山水佳作集结于此,有独立创作轴、片,也有合作组画、长卷。其中,1965年陆俨少、唐云、伍蠡甫、张守成等联袂创作、几易其稿的7米长卷《新安江》首次亮相。

  正同时于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风自海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展”,以海派美术教育理念的传承发展,描摹时代的轨迹。其中中华艺术宫展区展出美院不同时期55位教师的百余件作品,包括方增先、冯远、曾成钢、邱瑞敏、施大畏、汪大伟、章永浩、韩硕、王劼音、魏景山、姜建忠、乐震文、张培成等名家的力作。方增先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粒粒皆辛苦》就在其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改造旧国画、创造新国画、表现工农大众形象的典范之作。上海美院美术馆展区则由“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上海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2021年上海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四个部分组成。

  连环画作为最快速、直接、广泛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一种大众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了无数经典作品,成为解读建党百年来社会变化的形象索引。新近亮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百零八上苑”的“日出东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连环画专题展”,即以连环画的众多“名场面”回望百年党史。沈尧伊绘《地球的红飘带》再现红军长征展开的艰难曲折斗争;丁斌曾与韩和平合绘的《铁道游击队》,讲述抗战期间铁道游击队依靠群众沉重打击敌人的故事;顾炳鑫绘《渡江侦察记》定格三大战役后百万雄师准备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惊心动魄;贺友直绘《山乡巨变》画出社会主义农业改造道路出现的新面貌……展览以建党百年时间跨度为主线,以重点史实为横断面,几乎囊括几代连环画名家的现实题材代表作。(范昕)

  原标题为:火红七月,上海庆祝建党百年美术馆展览季“合奏”出最强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