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火红七月,美术馆展览季“合奏”最强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火红七月,美术馆展览季“合奏”最强音

来源:文汇报2021-07-05 10: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范昕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走过的辉煌历程,滋养了几代艺术家无尽的创作灵感。他们情不自禁拿起画笔,真诚再现百年党史中一幕幕经典的瞬间,一个个大写的“人”,留下一大批颇具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这个火红的7月,上海庆祝建党百年美术馆展览季“合奏”出最强音——全城众多美术馆齐齐举办相关展览,数量多达三四十个,纷纷“晒”出红色经典馆藏或重磅新作,成为申城红色美术资源的一次难得梳理,更让红色精神激发出更为深远的力量。

  ①方增先创作于1955年的《粒粒皆辛苦》,中华艺术宫展品。

  ②陆俨少、唐云、伍蠡甫、张守成等创作于1965年的《新安江》,程十发美术馆展品。

  ③华三川《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百零八上苑展品。

  ④汪家芳《太行秋韵》,陆俨少艺术院展品。(制图:李洁)

  航标闪亮,以浩然精神照见砥砺前行的路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来时路,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等卓越人物以及井冈山、太行山等革命圣地是其中颇为闪耀的航标,凝结着这段光辉历程的浩然精神,提醒着今天的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近登陆刘海粟美术馆的“百年肖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以70余件作品为百年来那些值得被记住的革命先驱、国之栋梁、时代楷模、无名英雄等卓越人物筑起丰碑。这些作品甄选自长三角20余家艺术机构,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种类,其中不少颇为经典。例如,杨可扬创作于1963年的木刻版画《雷锋像》,尺幅不大,却以鲜明的色彩、精练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品格内涵;谢之光创作于1966年的国画《杨怀远》,定格了让“小扁担精神”薪火相传的共产党人杨怀远;石奇人创作于1998年的油画《先驱者》,为相约建党的陈独秀与李大钊画像。几代艺术家用精湛的技艺让一个个难忘的身影逐渐清晰生动起来,成为历史记忆的永恒、时代精神的载体、生命品格的升华。

  国画笔墨描绘红色山水,传统艺术致敬百年征程,这样的尝试来自亮相陆俨少艺术院的“井冈山&太行山颂——上海市山水画名家作品展”。展览共集结30位上海知名山水画家歌颂井冈山、太行山的60余件作品。井冈山、太行山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前者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后者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战敌后根据地,开展了很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歌颂这两座山,也是在歌颂峥嵘岁月的不朽精神。同时,传统山水画与革命题材的结合,也为笔墨技法的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而这些,观众能从此次展出的车鹏飞《黄洋界》、王漪《井冈山》、汪家芳《太行秋韵》、乐震文《雨过万峰来》等作品中得以窥见,不仅成为对于海派山水画成就的集体检阅,更体现了海派山水画家的历史情怀与社会担当。

  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的“饮水思源——上海中国画院藏红色主题作品展”上,红色圣地亦可谓前辈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重要题材。陆俨少、谢之光、唐云、方增先合绘的《东方的曙光》描绘了召开中共一大的那幢石库门小楼;胡伯翔深入大西北之后,1962年画下《革命圣地延安》;丰子恺名作《饮水思源》聚焦的那口水井,被当地人称之为“红井”,那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亲自带领干部群众开挖的,成为彼时党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历史见证。

  以小见大,呈上关于建党百年的鲜活阐述

  近期遍布上海全城的众多展览中,有不少以小见大,选取别出心裁的视角与剖面,连缀起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图景,为人们呈上关于建党百年的一种种鲜活阐述。

  以围绕新安江水电站——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的美术创作作为一个剖面,正于程十发美术馆举办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新安江水电站创作专题展”为人们展开建党百年历程中祖国面貌换新颜的图景,展示党在建设和发展期间所书写的宏伟气象。展览既展示出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画笔投身新中国建设的艺术探索,也唤起人们对火红年代的记忆,见证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近40余幅聚焦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与落成的山水佳作集结于此,有独立创作轴、片,也有合作组画、长卷。其中,1965年陆俨少、唐云、伍蠡甫、张守成等联袂创作、几易其稿的7米长卷《新安江》首次亮相。

  正同时于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风自海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展”,以海派美术教育理念的传承发展,描摹时代的轨迹。其中中华艺术宫展区展出美院不同时期55位教师的百余件作品,包括方增先、冯远、曾成钢、邱瑞敏、施大畏、汪大伟、章永浩、韩硕、王劼音、魏景山、姜建忠、乐震文、张培成等名家的力作。方增先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粒粒皆辛苦》就在其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改造旧国画、创造新国画、表现工农大众形象的典范之作。上海美院美术馆展区则由“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百年红色美术文献展”“上海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2021年上海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四个部分组成。

  连环画作为最快速、直接、广泛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一种大众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了无数经典作品,成为解读建党百年来社会变化的形象索引。新近亮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百零八上苑”的“日出东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连环画专题展”,即以连环画的众多“名场面”回望百年党史。沈尧伊绘《地球的红飘带》再现红军长征展开的艰难曲折斗争;丁斌曾与韩和平合绘的《铁道游击队》,讲述抗战期间铁道游击队依靠群众沉重打击敌人的故事;顾炳鑫绘《渡江侦察记》定格三大战役后百万雄师准备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惊心动魄;贺友直绘《山乡巨变》画出社会主义农业改造道路出现的新面貌……展览以建党百年时间跨度为主线,以重点史实为横断面,几乎囊括几代连环画名家的现实题材代表作。(范昕)

  原标题为:火红七月,上海庆祝建党百年美术馆展览季“合奏”出最强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