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灵魂的摆渡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1-07-15 11: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灵魂的摆渡

——何笠农巨型瓷画《渡》赏析

  当一大批绘画艺术家已经把青藏高原的创作题材挖深挖透之后,我想,谁要再进行一番高原风情的创作,并且要出彩出新的话,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美协副主席、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笠农耗时1年的巨型瓷画《渡》展现出来时,瓷画界为之惊叹——这幅长5.2米、高2.1米的瓷板体量相当少见。在如此宏大的绘画面积上,创作者将21位康巴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辆正在行驶的敞篷车上,这些藏族群众正奔赴一场高原的法会,或站、或靠、或坐、或蹲,尽管姿态各异,表情却非常庄重。作者对于画中的老年、中年、少年还有母亲怀抱中的幼儿区别点染,着力衬托出高原人特有的肌肤底色。作者的情感是深沉的,他读懂了高原人那深入骨髓、刻入基因的品格。车上系着的哈达向后飞扬,表现了车辆行进的速度……整幅作品细节刻画周到,渲染了画中人物的急切心情和真诚愿望。

  画面的重心是坐在车辆中间的老妇,她的袍服展现着高原的沧桑和过去。而她身后端坐的康巴汉子,通过伸出的手臂和抓住车篷架子的手展示着内心的力量,其宽敞富实的羊毛大袄呈现了当代高原人的生活样式。画面的视觉中心是站立着的年轻僧人,一袭红袍格外醒目。他背向观众眺望远方,代表着一种高度和格局,是这片天地的精神礼赞。向前奔驰的车正代表着高原走向未来的气势。作者对高原的认知是深刻的,他用心灵的镜头对准藏族群众的内心,虽然没有直接描绘宏大的宗教场面,却用线条和色块准确表现了康巴人面对信仰时独特的精神气质。千百年来,为了朝圣,藏族群众从家乡出发,一叩三拜向拉萨行进,即使死在朝圣的路上也无怨无悔。今天,他们生活大大改善,却初心不改,虔诚不变,一如雪山上洁静的冰川。

  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说:“信仰是辉煌的光,照遍周围也引导着人自身。”藏族群众的信仰来自于灵魂的深处。他们心中点着一盏不灭的明灯,安详就写在那些被高原紫外线雕刻的脸上。反观我们的周围,物质富裕了,许多人却并不快乐。到底失落了什么?曾经烛照心灵的美好情愫,我们还剩多少?面对高原,叩问灵魂,我们为之汗颜,我们真的需要一次壮阔的精神摆渡。——这正是作品《渡》给予我们的深层思考。

  在技法和工艺上,作品《渡》也可圈可点。画面的众多人物错落有致,布局恰当,人物头部的连线构成了跌宕起伏的线条,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美。画面背景是虚化的远山和静谧的水面,这种处理有利于凸现人物的形态和个性,使得视觉更加集中。对光影和色彩的把握,作者非常娴熟,粉彩中玻璃白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无论是白衣、白袄、白云、白幡乃至白色的哈达和水面,作者让白色的样式显现出精微的差异,由此衬托出的红、褐、绿、蓝、灰、黑等诸多色彩元素,更加丰富、饱满、鲜明,高原的风情尽显其中。

  瓷画的美是难以言表的,经过高温后的颜色表达无论如何都有几分天命和偶然的因素,这是瓷画最大的魅力。不能认识到这点,就很难真懂瓷画。何笠农的作品《渡》取材于青藏高原,能在佳作林立的绘画艺术品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既得益于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有瓷画艺术本身的神秘性使然。“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正是这个理。

  何笠农是首位在创作形式上用青花来表现写实风格的海景、雪景、藏族风情等题材的艺术家,丰富了传统青花瓷的题材和表现力,并在陶瓷美术界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形成了一个新的创作思路和潮流。在粉彩瓷的创作中,他将西画的色彩原理与国画的笔墨造型相结合,扩展了传统粉彩工艺的表现力。他从事陶瓷绘画艺术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将现代绘画意识转换为陶瓷本体语言,从而形成新的“瓷画”艺术语言。何笠农的巨型瓷画《渡》让我们对瓷画有了一分新的认知。(雯斌)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