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青海省博物馆精彩归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2-14 09: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 梅

  历经两年多的改造升级,青海省博物馆日前重新开馆。改造后的博物馆展陈面积9450平方米,展出文物240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1件。

  青海省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1+3”主题展览体系,多角度展现青海地域历史与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优化功能布局,为观众提供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彰显青海人文魅力。

都兰热水墓群出土的唐代骑射形金饰片。

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唐代双狮日月金牌饰。

汉代鸾凤铜熏炉盖。

瞿昙寺隆国殿微缩模型。

  “1+3”展览精彩纷呈

  “新的展览最大的特点是整合了全省文物资源。”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黄培培介绍,“我们在充分挖掘自身馆藏资源及文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青海博物馆联盟文物资源,扩充展品类型,丰富展览内容,提高策展能力,全景式展示青海从史前文明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青海历史文物展是青海省博物馆“1+3”主题展览体系中的核心展览。展览分为6个部分,参展文物600多件(套),系统展现青海历史发展进程和多元地域文化特色。在以往展陈的基础上,增加了“乙弗勿敌国”“乙弗皇后”“粟特人在青海”“都兰遗珍”等内容,对青海历史文化的阐释更加全面,部分参展文物为首次在青海省博物馆亮相。同时,充分挖掘青海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古代青海境内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交通功能与历史风采,体现青海在“一带一路”中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青海考古成果展是我馆首次举办考古成果专题展览,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考古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我们秉持‘让文物回归考古语境’的策展理念,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公众近距离了解考古文保工作。”黄培培说。考古成果展包括11个部分,介绍了青海最具代表性的8处考古遗址及南亚廊道调查项目,既有对考古过程的梳理,也有对考古成果的解读和阐释。通过微缩景观、视频、场景复原等形式,对海西都兰2018血渭一号大墓进行全面展示。洛阳铲、放大镜、小型铁锹……形形色色的考古工具加上考古现场图片、考古笔记等,带领观众走近考古现场,了解文物是怎样被发掘出来,又经过怎样的保护修复,最终呈现在博物馆里。

  青海是非遗富矿区,拥有形式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立足于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辅以青海古建、地区代表性自然风景等,让观众感受“看非遗游青海”的效果。

  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策划的特别展。展览结合青海省2021年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联合西路军纪念馆、慕生忠将军纪念馆、原子城纪念馆等红色主题纪念馆、博物馆,用文物讲述青海省18处革命遗址背后的故事。

  热水墓珍品首次亮相

  绚丽的彩陶,精巧的青铜器,华美的金银器,生动的木俑……青海省博物馆展示的大量珍贵文物中,来自都兰热水墓的部分文物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格外引人注目。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是6世纪至8世纪大型墓葬群,今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的2018血渭一号墓是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形制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之一,墓中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及纺织品等文物千余件。

  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的唐代双狮日月金牌饰精美绝伦,引得参观者驻足凝望。金牌饰正面凸起,中心是由日、月和宝相花上下组合的图案。日、月为细金粟边框内填绿松石组成。宝相花向上伸出的枝蔓上镶绿松石3颗,外绕细金粟边框。中心图案两侧各浮雕一只带翼蹲坐的雄狮,双狮相向,昂首张口,一衔日,一拱月,鬃毛怒张,狮身各镶嵌一紫水晶。金牌饰背面有系带的环状穿孔。

  镶绿松石凤钗也十分精美,它同样出土于2018血渭一号墓。金钗用细金粟环绕出立凤边框,两支钗脚呈圆管状。凤鸟站在一支钗脚上,另一支钗脚从鸟胸前伸出。凤鸟双面全身均镶嵌绿松石,前脚跟部有一金环。虽历经千年,凤钗仍光彩夺目,灵动立体,令人叹绝。展览中还有血渭一号墓出土的金胡瓶、鋬指金杯、镶绿松石金链等,极尽奢华。

  舞蹈纹彩陶盆是青海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次在青海考古成果展中亮相。彩陶盆1995年出土于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宗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盆通高12.5厘米,口径24.2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9.9厘米,外壁绘有三道平行弦纹,口沿内壁绘有两组手拉手群舞的人体图形,一组11人,一组13人,共24人,人物之间以弧线纹、斜线纹、圆点纹相隔。画面简洁明快,生动描绘出原始人集体舞蹈的场景,反映了马家窑先民的精神生活和艺术水平。

  国宝级文物铜鎏金观音立像在青海历史文物展中展出。这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铸像,堪称明代金铜造像的典范,原供奉于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中。铜像通高146.5厘米,重183.5千克,造型为观音立于莲花座上,发髻高耸,头戴五花冠,通体鎏金,金色纯正亮丽,铸造工艺精湛,饰物繁琐华丽。观音双脚前莲座錾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汉藏文字款。据介绍,这是我国目前发现体积最大的永乐金铜造像,其体量之大、工艺之精、体态之美,都达到了古代金铜造像艺术的巅峰。

  汉代鸾凤铜熏炉盖也是一件不可错过的珍品。它出土于青海西宁大通县上孙家寨汉墓,河湟文化旅游标识的设计灵感就来自这件文物。只见一只鸾凤单足立于炉盖顶部,另一腿前曲,两翅奋起,尾翼平伸,曲颈灵动,羽翎飞扬,生动表现出凤鸟即将腾空跃起、展翅高飞的瞬间。此件器物为分铸合接而成,制作精美,是一件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的精品。

  科技手段丰富观展体验

  数字体验馆是青海省博物馆升级改造后的一大亮点。青海省博物馆信息中心王世威介绍,数字体验馆利用三维建模、增强现实技术等,打造沉浸式5G数字体验区和“历史传送门”体验区,通过动画复原展示青海先民在河湟地区的生活场景,将历史文物“复活”于日常生活中。在数字体验馆,既可以看到“青海从丝绸之路走来”虚拟展,还能体验参观素有“小故宫”之称的瞿昙寺。

  线上预约、线上观展、线上听讲解、线上观影……青海省博物馆融通多媒体资源,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线上服务,满足各年龄段人群需求。展厅里还提供便携式AR眼镜,让参观者可以自助导览,聆听重点文物的解说。

  黄培培介绍,青海省博物馆还通过漫画、实景图、文物三维展示等形式打造“河湟文化5000年——青海历史文物系列微展览”、河湟印象、游青海览古建、游青海探古墓、新展早报等系列栏目,创新讲述文物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照着刚刚看到的舞蹈纹彩陶盆,我也制作了一个陶盆,感觉很有意思。”在社教活动中心,中学生李小伟兴致勃勃地体验彩陶制作。这里还有制作土族卡通人物布贴画、搭建撒拉族篱笆楼等活动,让青少年在趣味互动中感受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

  (本文图片均由青海省博物馆提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