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静:以写实之笔描绘青春之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安静:以写实之笔描绘青春之美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12-14 10: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鼎

  安静,一个很容易被记住的名字。如今,艺术圈中越来越多的人会将“安静”这个名字与“写实油画艺术家”这一身份联系在一起。伴随这一身份而来的,还有乌克兰国立美院荣誉教授、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俄油画协会理事等头衔。

  安静温和、谦逊、低调,在日前启幕的“绽放——安静油画作品展”上,安静走入观展人群,向观者逐幅介绍这些她过去20年的心血之作。她就像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评价着每一个她心爱的“学生”。事实上,安静的确曾经是一名中学老师,而她的学生也的确就在那些画里。

安静(左二)在其作品展现场 陈鼎/摄

《成长》 陈鼎/摄

《处暑——新莲》 受访者供图

  记录“青涩年华”的女画家

  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安静,意料之中地进入学校当了美术教师。虽然肩负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家庭责任,但她从儿时便开始的“画家梦”却从未放下。她一边教学,一边画画,温柔随和的性格让她可以与学生走得更近,孩子们都喜欢她,愿意与她分享成长中的大小事。而作为一位油画创作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的艺术创作与教师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那是在一次初三年级冲刺阶段的监考中,安静注意到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学生。女生有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但这双眼睛布满了血丝。女生咖啡杯不离手,桌子上堆满了厚厚的书本。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含苞待放的年龄,却给人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安静看在眼里,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也是在那一刻,安静决定拿起画笔画下她身边的这些孩子,展现她最熟悉的青少年的生活与所思所想,记录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安静的“青涩年华”系列作品也由此诞生。

  安静说,在艺术作品中,反映青春期少男少女生活的作品非常少见。这个年龄正处在初中阶段,他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学校,一般艺术家很难有机会走进校园了解他们的生活,而她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孩子,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感,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她聚焦于这个特定群体,通过表现他们各具特色的神态以及书包、MP3、飞翔的千纸鹤等,呈现90后一代的青春期记忆,并给予观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安静说,她的这些作品展现出的是其怀揣青春理想的一种折射,是其营造精神乐园的一种艺术绽放,是其以此方式引起更多人关注青少年的一种特殊表达。“你想要描绘他们,就一定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朋友。他们有什么小心事都愿意跟我说,比如收到一个男生小纸条呀,学习压力很重啦,与同学闹了别扭等。我喜欢用画笔描绘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一面。很多看过我的画的人都说,如果你笔下的这些女孩儿是自己的女儿那该有多好呀!”

  安静就这样找到了自己创作的“自留地”,并专心耕耘,她一笔一笔地画下那些青涩的体态轮廓、灵动的眼神和青春故事。在安静看来,青春象征着活力、朝气、多变,以及不可限量的未来。那是一种令人充满希望的感觉,也是青春之美的魅力所在。

  安静这一画便是七八年。2010年10月,安静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如歌年华——安静写实油画个展”,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场个展。展览备受艺术界的关注,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安静笑说:“从此在艺术圈中,她成了‘那个画中学生的女画家’。”

  只缘“身”在此画中

  安静认为,写实油画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存在感,将画家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最真实、最直接地传达给观者,对于观者来说,接受起来不会有距离感,更易于接受。“我很迷恋写实油画的真实感和其对细节的打磨。尤其是对人物神态的刻画,我觉得只有写实油画才能把画家想要描绘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还有复杂的心理感受,通过微妙的眼神、丰富的肢体语言,真实而直接地传达给观者。我认为,一幅能打动人的作品,一定是有深度、有厚度,能够触及人灵魂深处的。”

  后来,安静离开了校园,成为全职画家,全身心投入写实油画艺术创作。至今,安静已创作了大量的写实油画作品,题材也已走出校园。然而不难发现,她的作品还是以描绘年轻女性形象为主。

  对于这一创作偏爱,安静解释说,女性画家画女性其实画的是自己。与男性画家相比,女性画家在创作女性形象时更多是由内而外地进行情绪抒发,这种创作带着自身生活的记忆与感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诉说。“也许画的形象不是我,但是她们的内心就是我,她们的经历也是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也会有那种青春期的萌动,也有考学的压力。我在农村生活过十几年,农村的女孩子喜欢的东西我都知道,我会经常跟她们交流。她们纳鞋底,她们搓麻绳,她们剥莲子,这些都是我曾经历过的生活。我把她们画了下来,形成乡情民俗系列,就是为了展现农村女孩子的质朴,以及她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作为女性,我也可以更多地从内心去感受女性,去表现好女性。”

  安静执着于女性形象创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认为女性形象“真的太美了”。安静从小痴迷于唯美的事物,到后来创作油画也多选择唯美形象。安静相信,女性形象是大自然对这个世界的恩赐,女性之美是无法被替代的。女性形象柔美而细腻,同时又拥有生育这一强大的力量,使得女性虽柔弱却又坚韧、博爱,这一特质令女性形象内涵丰富,十分打动人。

  有了具体的形象,安静便将艺术的触角伸向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她通过青春年少的女性形象,展现各类民俗劳动的场景,展现二十四节气的时令变迁。作品中的中华文化符号与画面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形神完美结合,使观者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浓郁的地方传统风韵。“比如我画的《处暑——新莲》,就描绘了女孩子采摘莲子的场景。当年,我老家就在河边,我们经常去采莲子,采完直接就掰开吃。我画中描绘的内容大多都与农事活动紧密结合,我希望通过这些年轻女性明媚靓丽的形象,展现不同节气的特质,从而加深人们对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理解和关注,通过艺术去保护中华文化遗产。”

  让“自由”引领美育

  作为画家与教育工作者,安静对美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坚信,美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审美与品位会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生活之中不管是对生活用品的挑选,还是日常着装,同样是到了一定年龄,有的人你就会感觉他依然很优雅,但有的人则仿佛放弃了审美,这种所谓的放弃,并不是他故意为之,而是他不知该如何选择。这就是品位出了问题,审美出了问题。”安静举例说。

  安静认为,一个人对艺术、对美的感知能力,需要在孩童时期进行引导和启发,需要让孩子更多地去接触美好的事物,如此才能形成直接的感受,最终形成审美习惯和品位。安静不赞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参加校外各类艺术技能性辅导班,孩子们不应被教导该如何画才是对的,他们需要的是鼓励与创作的自由。“不要告诉孩子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不要过早地去限定他们,给出很多规则。要让他们自由发挥,要多表扬,多鼓励,怎样画都是好的,都是对的。艺术本身没有统一的标准,孩子对艺术的自信是最重要的。我也建议学校内可以多开设艺术类课程,让孩子们多动手,多去观察大自然,多看看美术馆、艺术馆。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审美水平也就上去了。”(陈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