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东汉简牍中的社会风貌

来源:人民日报2021-12-18 10: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图①:长沙郡太守发往临湘县廷的下行文书,形制为合檄(部分)。

  图②:五一简中的保任文书。

  图③:申请设置“例亭”文书的正面。

  图④:申请设置“例亭”文书的背面。

  图⑤:“本事”签牌的正面。签牌上端的圆孔用以穿绳,可系于成卷的册书之上。其上所书文字用以显示卷宗的主要内容。

  图⑥:“本事”签牌的背面。

  图片均由杨小亮提供

  作者:杨小亮

  1996年至2011年,在长沙五一广场及其周边地区,考古相继出土了六批竹木简牍。1996年的走马楼三国吴简和1997年的九如斋东汉简是最早的,2003年前后又出土了走马楼西汉简和东牌楼东汉简。2010年的五一广场东汉简和2011年的尚德街东汉简更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长沙五一广场,自古以来就是长沙城的中心区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南方崛起,以今五一广场为中心建造城邑,并初具规模。秦初,在此设长沙郡,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公元前202年,西汉在此建立长沙国,在今五一广场区域筑造扩建长沙城。《汉书·地理志》载,长沙国辖临湘、益阳、湘南等十三县,临湘为都城所在,宫署位置仍在五一广场区域。可以说,长沙建城2000余年,城市位置未发生迁移,宫署位置从未改变。如今发现成批量的简牍合情合理。

  丰富了简牍的遗存类型

  东汉时期的简牍之前一直相对较少。除西北屯戍汉简和其他地方散见的少量有东汉初期纪年,或根据用语及书体风格推测为东汉以后的简牍外,极少有东汉中后期之物。因此,五一广场地区连续出土的东汉中、晚期的简牍,就显得弥足珍贵。

  这些简牍埋藏环境基本相同,均来自于古井(窖),从而丰富了出土简牍的遗存类型——井窖简。它与遗址简、墓葬简三足鼎立,并且呈“井喷”之势,在数量上后来居上。据统计,目前国内出土的井窖简约有16万枚左右(含残简),占简牍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古井与古代衙署相关,因而在内容上,井窖简也多以行政、司法等官府文书为主,与墓葬简中多见的更引人注目的“典籍”竹书截然不同。正是这些实用性的、内容各有偏重的官府文书类简牍分批次的出现,让我们今天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在过去20年中,这些简牍的整理、研究、出版也引领着秦汉、三国、两晋社会史、经济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

  2010年考古发掘的五一广场东汉简(以下简称五一简)的整理、研究、出版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它的时代相对清晰,基本为东汉中期和帝(公元88年)至安帝(公元125年)时期。它的数量更多达6862枚,是迄今为止出土东汉简牍中数量最多的一批,占到东汉简牍总数的3/4以上。这批简因为时代相接、性质相同、内容关联性强,鲜活反映了公元100年前后长沙郡临湘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从走马楼西汉简到三国吴简的“湖南简牍文书群”序列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也是东汉中期简牍的重要例证。

  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俗

  五一简多为长沙郡临湘县廷处理各种行政及司法事务的文书。有长沙郡太守府直接下达或转发的下行文书,也有郡内县与县之间往来的平行文书,还有临湘县上报太守府的文书底本,因此比其他东汉时期的史料类型更全面,记述也更为详实和生动。通过全方位的研究,我们可以复原东汉中期临湘社会的多个侧面,发现很多历史细节。

  比如每逢旱涝灾害之时,朝廷便会颁布一些诏书或法令,以保护粮食生产和供给。五一简中保留了两份诏书的摘抄本,一份为永初二年(公元108年),一份为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内容大同小异,前者言“甲戌诏书: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立秋如故。去年雨水过多,谷伤民饥,当案验沓召,轻微耗扰,妨夺民时。其复假期,须收秋,毋为烦苛。”大意即告诫、约束主狱官吏,除死刑犯外,断狱不能妨碍农作时令,目的在于保护劳动力以增加生产。

  从一些简中又可知,在向国家缴纳租税的时间内,当地也会在一些平时不易监管的交通要道设置临时治安岗亭,以保障运输。为了禁绝粮食浪费,也有禁止民间私酿、私沽、群饮的相关规定。五一简中多见有对“糜(靡)谷作酒”之吏民的处罚,违反者“罚金二两”。

  东汉中后期,流民问题相当严重,从五一简中可知,当时的流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客籍或原籍占著户口,即“随人在所占”。这也是安抚流民、增加劳动力的有效手段。五一简还可以和之前的走马楼西汉简、之后的走马楼三国吴简进行纵向比较,看出这一制度的演变脉络。

  新材料必然带来新学问

  简牍形制是简牍本体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五一简中保存有楬、檄、封检等多种完好的实物形态,包含了简牍文书的丰富类型,既可视为相关简牍形制的标本,也启发了我们的认知。

  比如富有特色的“合檄”。檄这种文书因为不同的封缄方式和用途分为合檄、板檄等。合檄是上下两片相合之檄,居延汉简中未见合檄实物,学界曾推测,合檄必然是把文件写在大小相等的两片木板上,然后把有字的一面相向重合起来,再缠上绳子,印上封泥。五一简提供了实物证据,其上文字自署为“合檄”,从而证实了合檄实际是将小的木板“镶嵌”在大的有凹槽的木板之上,然后再施以封泥。

  还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简牍。比如“君教”木牍。这是一种较宽大的木牍,分三栏书写,上栏写“君教”,并有类似于花体的画押文字“诺”,下二栏为“白事文书”,即直接上报长官无需转呈的文书,“诺”为长官同意后所作的批示。这种木牍实物在东汉以前的简牍中并未见到,但在走马楼吴简中则多次出现。还有“本事”签牌。这种签牌只见于东牌楼东汉简、五一简及三国吴简和楼兰晋简,可证东牌楼简中类似内容签牌中的“本”字,就是“本事”的省写。而五一简中“本事在此中”的表述,正可与《史记》《汉书》中“事在某篇”“事在某传”等记录方式相参照,这应该是“史家写作”和“日常写作”相互渗透的结果。同时,“君教”木牍及“本事”类签牌只见于东汉及以后的官方文件中,似乎说明,东汉时期的文书样式更趋于成熟和程序化,其面貌有一定的革新,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考古工作者还第一次发现了“像人”木俑。以往所见木俑多见于墓葬,而此“像人”木俑却与司法程序相关。该木俑“呈站立状”“整木雕成”。五官仅雕出轮廓,分腿站立。保护人员在对木俑进行脱水保护时,发现俑人身上多个部位有墨书的字,比如左耳后写有“创一所”三字。研究者认为木俑和爰书一起上报是当时公堂审案的一种方式。在木俑身上标明各处创伤的位置,便于公堂之上主官查验断案。

  虽然多为废弃的简牍,但与其他东汉简牍“散乱”的特点不同,五一简是可以编联的,因而更具系统性。尤其是木两行简,出土时保存状况较好,从所存的标题简和册书的首简、尾简及可关联的简文观察,大约存有100余份册书的基本框架和部分内容。有的竹简残断严重,但也是可以编联的,通过开展更多的缀合、编联工作,即可恢复出其原本为册书时的大概样貌。

  新材料必然带来新学问。目前五一简的整理和资料刊布工作已将近过半,随着新材料的增多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册书复原语境下综合研究的持续展开,必然推进东汉社会的官僚管理体系、司法程序、文书制度、名物训诂和语言文字等研究,从而使略显零散的简牍摆脱“碎片化”的困境,发挥出其蕴藏的重要价值。

  (作者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