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青铜史诗讲述传奇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2-28 10: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田豆豆

  湖北随州,炎帝故里。1978年,随州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惊艳世人,让史籍未记载的曾国引起学界关注。同年,随州市博物馆创建。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越来越多的宝藏被发现。

  随州市博物馆新馆毗邻擂鼓墩古墓群,现藏有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18件(套),藏品以商周青铜器居多。博物馆基本陈列以“汉东大国”为主题,包括“炎帝神农故里”“屹立汉东——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曾(随)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汉风唐韵”“追回的宝藏”7个常设展览,并设有曾侯乙编钟乐团演奏厅和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展厅,多角度讲述了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发生的传奇故事。

西周半环形龙纹铜钺。(随州市博物馆供图)

  随州市博物馆藏叶家山出土青铜器上独特的蓝锈。(动脉影摄)

西周噩侯方罍。(随州市博物馆供图)

战国时期擂鼓墩二号墓编钟。(随州市博物馆供图)

  破解“曾随之谜”

  走进展厅,黄色浮雕的古代地图上,“汉东大国”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汉东大国”,就是今天人们所知的曾国。然而,在曾侯乙墓大量国宝级文物出土之前,历史学家竟不知曾国的存在,因为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关于曾国的记录。《左传》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大量春秋时期曾国文物出土的区域,正是史料中记载的随国所在地,以随为名的文物此地却未出土。学界称之为“曾随之谜”。

  进入“曾(随)国谜踪”展厅,斝、觚、钟、鼎、斧、凿、刀、戈等各种青铜器映入眼帘。人们常用“钟鸣鼎食”来形容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鼎的大小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安居羊子山出土的兽面纹鼎,铸于西周早期,体形高大,腹部及三足根部均装饰霸气的兽面纹,分别以凸起的扉棱为额鼻,形成上下接应的三组,颇具威严气势。

  曾侯與编钟更加庞大。一组8件编钟2009年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其中最大的一个通高112.6厘米、重149.5千克,是除曾侯乙编钟外考古发现体形最大的青铜甬钟,其制作之精湛、构造之复杂都可与曾侯乙编钟媲美,器身上的纹饰繁缛程度甚至超过了曾侯乙编钟。让考古学者惊喜的是,钟体正面、背面均铸有铭文,这169字铭文,为“曾随之谜”的破解提供了关键依据。

  曾侯乙编钟中有一件镈钟为楚惠王所赠。楚国称霸一时,楚惠王为何要作一套镈钟恭敬地祭祀曾侯呢?曾侯與编钟的铭文给出了答案:吴楚之战中楚国一度处于下风,是曾侯“亲博武功”才使得“楚命是静,复定楚王”。曾国保护了楚王,楚王便与曾侯與共立斋盟,恢复了曾国故有的疆域。曾侯與特铸此钟记载这段丰功伟业。这段铭文与《左传》《史记》等文献中记载“吴师入郢之役,楚王避险于随”之事相印证。专家们据此推断,曾国即是随国,为一国两名。

  曾侯與3号钟铸有铭文“曾侯與曰:余稷之玄孙。”“稷”即后稷,为周人先祖。由此可知,曾侯是后稷的后代,与周王同属姬姓。

  探寻曾国变迁

  若曾国为周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那么,始封之君是谁,曾国传承几世,因何而灭呢?“屹立汉东——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展介绍了曾国的来历。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市浙河镇蒋寨村,经2011年、2013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等7000余件(套),其中许多青铜器上带有“曾侯”铭文,“曾侯谏”“曾侯犺”出现最多。考古研究发现,叶家山墓地至少埋葬了3位曾侯,时代应为西周早期。

  南公簋是此处展示的重要文物之一。簋是古代食器和礼器。南公簋上圆下方,对称庄重,周身饰有云纹兽面,铸造技艺精湛。簋身上刻有“犺乍列考南公宝尊彝”铭文,表明曾侯犺的父辈是南公。结合史书和金文记载可知,南公便是西周开国功臣南宫适。西周初年太公封齐、周公封鲁、召公封燕、南公封于南土,拱卫周王室。

  曾侯犺墓出土的5件编钟,虽不及曾侯乙墓编钟精美,却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最多的成列编钟。叶家山出土的半环形龙纹铜钺则显示当时曾侯具有替周天子讨伐叛乱者的崇高地位。西周时期,斧钺是权力的象征,周王亲自用于征伐或礼仪活动,或授予诸侯、高级官员来行使军事征伐之权力。龙纹铜钺整体呈龙形,从龙头至龙尾弯成半环,龙尾下方有两个圆环,为连接木杖之处。铜钺上刻有“太保虘”铭文。太保为周代三公之一,仅次于太师、太傅。凝望此钺,可以想见数千年前曾侯手持铜钺,指挥三军、征讨四方的威武形象。

  众多文物共同表明,曾国在西周早期就已封侯立国,与附近的噩国共同镇守南疆,防御荆蛮,即楚国。随州市博物馆也藏有不少噩国青铜器,折射了噩国这一神秘诸侯国的兴衰及其与曾国的关联。

  湖北简称鄂,古通“噩”字。2007年随州羊子山4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上,发现了“噩侯乍旅彝”“噩侯乍旅宝尊彝”等铭文,证明这里曾是噩国所在地。

  展厅里,造型奇特、纹饰立体生动的噩侯方罍,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一般青铜器表面常见绿色锈,而噩侯方罍表面覆盖着蓝色锈,更显神秘而高贵。据介绍,青铜器上蓝色锈的形成,不仅与青铜成分有关,也与埋藏环境有密切关联。

  那么,铸造出如此精美青铜器的噩国,后来为何消失?据出土文物上的金文记载,西周晚期噩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起兵反叛,最终被周厉王派军消灭。噩国灭亡后,其原有封地被曾国接管,才成就了春秋时期“汉东之国,随为大”。

  从叶家山墓地展区,到曾侯乙墓展区,再到擂鼓墩二号墓展区,一件件文物诉说着曾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考古研究发现,有确切名号的曾侯共11位,从曾侯谏、曾侯犺到曾侯乙、曾侯丙。在春秋争霸中,随着楚国势力日益壮大,曾国采取了与楚联姻、结盟等外交策略。春秋中期的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墓出土编钟19件,铭文记载芈加为楚王侯之女,嫁给曾侯宝不久,曾侯宝英年早逝。芈加勇挑重担,治国保疆,政绩卓著。

  战国早期,曾国在与楚国的对峙中不落下风,曾侯乙时期国力达到鼎盛。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兵器4777件,戈、戟、矛、盾、弓、镞等应有尽有,曾国的军事实力不言而喻。而1981年在曾侯乙墓以西102米发现的擂鼓墩二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期,虽然时间更晚,铜器铸造技艺却比曾侯乙时期粗糙得多,显示出曾国的衰颓之势。擂鼓墩十三号墓和六号墓,时代介于战国中晚期之间,所出器物具备楚文化特征,说明这一时期曾国已被楚国吞并。

  匠心令人称奇

  曾国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所留下的艺术瑰宝却惊艳了世界。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双音65件编钟,铸造精美,十二律俱全。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与曾侯乙编钟音律互补、珠联璧合,堪称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镈钟除外)合计100件,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宏伟的编钟系列。

  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又称“神人操蛇兽面纹甬钟”,为随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时以大钟套小钟的方式摆放,没有钟架。整套编钟低音浑厚,中音圆润,高音清脆悦耳,可以旋宫转调,演奏许多中外名曲,和现代钢琴一样具备世界通用的C大调。钢琴的历史只有300年左右,编钟的历史却有2400多年,中国古人的音乐智慧令世界惊叹。

  古代工匠在青铜食器上的巧思也令人称奇。随州市博物馆展出的膫君甗,是楚国膫君送给曾侯丙的礼物。膫君甗由圆形的甑和三足分立的鬲上下两部分组成,是一件蒸煮食物的器具。它的精妙之处在于,甑口沿下镂空了10个对称气孔,当甑内的水蒸气达到一定密度,气体就会向下方散发,与现代高压锅原理相似。

  兽形座铜熏灯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铜熏灯由怪兽形灯座、灯盏和香熏罩三部分组成。怪兽腹空,用以盛油,背部以链连接盖子,兽额宽平,直立一灯盏,尾部后卷,直立一香熏罩。此器兼具油灯与香熏功能,为同时代出土文物所罕见,既实用又环保。

  曾国已灭,随地长存。在“炎帝神农故里”展区,可以追溯比曾国更古老的过去;在“汉风唐韵”展区,可以看到汉唐盛世随州的繁华和进步。走出博物馆,我们将续写繁华。(田豆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