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米荆玉
娱乐类小说的冷落,比纯文学类小说要更明显一些。上年纪的读者大致还记得《达·芬奇密码》中文版的热销盛况,或者青春小说、推理小说的热卖情景。娱乐类小说更容易受新式娱乐方式的冲击,受众在短视频里得到短程的娱乐,三分钟直接进入事件的核心,而不需要经过300页的漫长阅读抵达一个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真相:《闪灵》里那个单词写反了;《大象的眼泪》里那头大象听得懂波兰语的杀人指令……娱乐类小说想要存活下来,需要根据读者的口味进行变革,同时还要顾及平权、族裔等等各种小说之外的话题,因而娱乐类小说变得文本滋味复杂、层次丰富,像是一块纯白的年糕,必须沾惹上花生碎、芝麻碎、海苔碎才有网红款的卖相。
以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为例,他上一本小说《一个名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中文版创下了销量佳绩,这个标题甚至成为中文特稿写作里的一个固定句式,又臭又硬的欧维温暖了四邻的生活,齁倔齁倔的性格被作家打磨出了钻石的闪光;四年后巴克曼新作《熊镇》引入国内,仍然是北欧的冰雪背景,仍然是性格鲜明的人物,围绕着一支青少年冰球队展开的情节,深入切开了一个熊镇的各个层面:学校、球队、家庭、酒吧、赞助商……这个衰落小镇不断吞噬一代代冰球天才,在这个体育游戏里隐藏着一种阶层感,从家长到孩子都在极力反抗却往往深陷其中。挣脱这个陷阱,需要作家献祭一个冰球天才甚至一整支球队的未来。
《熊镇》堪称“金句写作”的极佳范例。它的前二十章讲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衰落小镇的少年冰球队赢得全国总决赛入场券,球队里有出身富豪家庭的天才球员凯文,有负责保护凯文不受对方球员伤害的“保镖”班杰,也有出身贫寒、一战成名的神速球手亚马。《熊镇》每一章都会设定一段“心灵金句”,这种金句像舌尖上的一撮盐,点化一整章的“口感”,为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定调”。“清晨再次降临大地。时间总是一天接一天地过去,它始终以相同的速率移动,只有情感会以不同的速率起伏。每一天都可以标识一辈子或短短的一次心跳,其中的关键在于,你和谁度过这一天。”这一句引出熊镇居民之间的隐忍又刻骨的情缘。“一段漫长的婚姻是很复杂的。它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大多数身处一段漫长婚姻中的人会扪心自问:‘我是否仍因为爱而保持这段婚姻?还是因为我已经没办法让其他任何人如此深刻地认识我了?’”这一句引出了前冰球天才、现在熊镇冰球队总监彼得与妻子蜜拉之间睿智坚定的婚姻生活。而国内作家里的金句写作高手当属路内,从《少年巴比伦》到《雾行者》往往会有令人叫绝的句子出现,这种金句超出了小说剧情,却让小说多了一段奇崛的滋味,像是从红烧鱼里吃到一段鱼子,有一种意外的惊喜。
从《一个名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到《熊镇》,巴克曼的创作变得格局宏大,顺滑掌握近30个角色:赞助商家里冰冷决绝的家庭气氛、体育总监彼得与女儿玛雅平等和谐的父女关系、两代球队教练之间亦师徒亦对手的微妙关系,凯文、亚马两位队友对少女玛雅的青春情愫,甚至丧夫后颓唐的酒吧老板娘、退役后沉湎酒精的前冰球队核心都被巴克曼一一触及,构建了小镇人物的全景。一支球队的荣耀很脆弱,往往维系于一根韧带、一条跟腱,而《熊镇》里冰球队的荣耀则是毁于一桩性侵官司:天才凯文酒后侵害了少女玛雅,彼得一家决定起诉,拿到决赛入场券的冰球队就此毁于一旦,赞助商撤资、小镇冰球馆计划搁置,熊镇的振兴遥遥无期,镇子里大多数人希望息事宁人,或者“等球队打完了决赛再起诉”。后三十章的故事一路跌宕而下,直至雪地里女孩举起了猎枪。
《一个名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里,巴克曼铁了心让欧维完成他的自杀计划,而《熊镇》却给出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次作者给了女孩一条铺满欢呼的出路和闪闪发光的未来。不过这显然损害了小说的感染力,最后两章味同嚼蜡,作者在结尾欲振乏力地给出了最后一个金句:“樱桃树总是会散发出樱桃的气息。冰球小镇的樱桃树,也会散发出樱桃树的气息。”
冰雪和冰雪的味道差异,就像小说与小说的差异那么大。巴克曼的冰雪有一种掩埋和谅解的味道,下一场大雪,把少年梦碎的痕迹变成了洁白。对照双雪涛、班宇、郑执的小说,“东北三杰”的冰雪总透着一种雪化后露出骸骨的意味。冰雪小说的旨趣林林总总,每一片雪花都各不相同。(米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