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元宵”爱意浓 “爱情”唱主角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元宵”爱意浓 “爱情”唱主角

来源:广州日报2022-02-15 10: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黄岸

  在激烈的春节档大战之后,紧随而来的元宵档期,多部爱情题材影片也于昨日正式上映。包括光线大IP《十年一品温如言》,施柏宇、周依然主演的《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和导演黄真真新片《不要忘记我爱你》等。截至记者发稿时,《十年一品温如言》票房已成功破亿,超越春节档大片成为单日实时票房首位。

  再创热度

  《十年一品温如言》领衔

  口碑引争议,票房表现抢眼

  IP改编是近年来国产爱情电影的“标配”。今年上映的新片依然IP效应明显,口碑却颇具争议。

  正在热映的《十年一品温如言》改编自书海沧生同名小说。原著小说于2009年在网络上开始连载,2011年连载完成后进行了出版。连续7年成为豆瓣评分最高的青春小说之一,实体书总销量已逾百万册。男主角言希更是登上网评“最有魅力的小说男主角TOP100”中的第三位。截至记者发稿时,首日票房已成功破亿,档期内遥遥领先。猫眼累计“想看”突破64万人次,其中粉丝、书迷不在少数,IP效应明显。

  《十年一品温如言》讲述了男女主人公言希和温衡年少相爱,在各自人生的道路上交汇又分离的故事。不少读者被小说中两人互为唯一、相互救赎的爱情故事感动,他们被迫分离的剧情,也让许多人回忆起曾经遗憾的爱情经历。

  但影片上映后口碑不佳,引发不少“原著粉”反弹。有“书迷”表示,片中有些细节拍得不够细腻,“没看过小说的人会觉得不知所云。”“剧情缺乏逻辑,浪费小说了。”“真的不想承认跟原著有多少关系。”多数“原著粉”坦言,自己是奔着IP去看的电影。“小说是我的青春记忆,想去看又担心受伤害,但还是忍不住买票去一探究竟。”也有观众认为,自己看过小说,“影片对书里一些经典细节的还原还是不错。”

  几部爱情片扎堆热映

  尽管档期内另外两部电影都有不错的阵容,观众口碑亦有褒有贬。但在《十年一品温如言》大IP的强势表现下,热度则有所削弱。

  《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讲述的则是身处国内的建筑师助理安易(周依然 饰)与远在德国的调音师高昂(施柏宇饰),因为一次意外脑电波相连获得通感技能,素不相识的二人成为了一对欢喜冤家,在“懂”与“爱”的碰撞中终于意识到对方才是最懂自己的另一半。

  《不要忘记我爱你》由娜扎、刘以豪主演,曾执导过《被偷走的那五年》《闺蜜》的导演黄真真执导。第一次对话、第一次亲吻、第一次承诺……情侣间相爱的点滴在片中一一呈现。

  珠玉在前

  《爱情神话》取得突破 “中年人爱情”加“真实生活质感”

  近年国产爱情题材电影佳作不多,一大原因是缺乏创新。

  然而,就在前不久,由90后女性导演邵艺辉执导的《爱情神话》,却以其超强的口碑优势刷爆朋友圈,成为2021年华语电影的突围之作。在几乎一面倒由年轻偶像主演的国产爱情片里,《爱情神话》打破常规,以一个中年人的爱情故事征服了年轻观众,在网络上获得8.1分的高评价。

  有观众表示,《爱情神话》让人重温了“小人物”的可爱,“小情爱、小纠结、小饭局、小心事。三言两语间是生活,点点滴滴都是故事。”“很惬意、很轻松,姿态很灵动,观影过程心情愉悦。”还有观众表示,影片最可贵的是拍出了烟火气,非常真实,也是近年大银幕上少见的以中年人为主角的爱情故事。“虽然不再年轻,但他们同样对爱情有一份向往并且勇于追求,与年轻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与此同时,该片也获得业内的高度认可。有业内人士认为,《爱情神话》虽然是年轻导演的首部导演处女作,但技法娴熟,“是近年难得的,真正拍出都市感、生活感的国产爱情电影。”

  以演员、监制、导演不同的身份穿梭于该片之间的徐峥表示:“我觉得很少能够碰到一个戏,具有这么真实的一种生活质感。它有非常大量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的场景,而且跟城市气质贴合得非常亲切。”

  有影评人认为,《爱情神话》让人看到国产爱情片的更多可能,“爱情电影不是只有谈情说爱,类型应该更丰富,故事也可以更有厚度。让人看到爱情背后的人生百态,这是《爱情神话》取得突破的原因。”

  【记者观察】

  爱情片是“刚需”

  突破“套路”才能出佳作

  爱情题材虽不是最热门的类型,却一直是电影市场的“刚需”。

  20世纪80年代,以《庐山恋》为代表的爱情电影轰动中国影坛。两位主演张瑜和郭凯敏年仅23岁,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青春偶像。而在影片热映之后,庐山风景区也建立了一个只放映《庐山恋》一部影片的影院,并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到了20世纪90年代,冯小刚导演喜剧《不见不散》中的男主人公,是普通都市小人物的缩影, 人物的特征和境遇贴近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大话西游》《重庆森林》《喜剧之王》等电影,也成为观众经典的爱情记忆。

  2011年,改编自鲍鲸鲸小说的《失恋33天》用亲切又不失幽默的方式讲述女主角黄小仙从遭遇失恋到走出心理阴霾,上映之后获得热烈反响。从此,剧情轻松浪漫,多以女性为主角的“小妞电影”大行其道,一度风靡市场。

  爱情喜剧也颇受欢迎。探讨都市两性关系的“前任”系列,凭借紧贴时代的搞笑段子和接地气的都市爱情故事,引发了超高关注和讨论,从2014年到2017年,一连三部票房越来越高。男女观众都能找到共鸣。

  2018年由雷佳音、佟丽娅主演的爱情喜剧《超时空同居》则打出“穿越”“奇幻”元素,“如果时间能重来,我会不会好好珍惜这段感情?”这部电影给很多当下正身处困惑的年轻恋人,带来爱情启迪,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片成为近年爱情电影的最热载体。这类影片通常由人气高涨的偶像当主演,以遗憾的爱情为主题,加以强烈的情绪渲染,“泪点多”“很好哭”,成为片子卖座的标配。2018年斩获13.61亿元票房的《后来的我们》、2021年产出7.89亿元票房的《你的婚礼》都是这一类型。

  IP改编,中等体量、青春校园、偶像主演……似乎已经成为多数青春爱情片的“流量密码”,然而,千篇一律的剧情套路,参差不齐的质量,却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有网友吐槽,“这些片子就连片名看着都很像,又长又拗口。”

  去年底,《爱情神话》的出现,让人看到爱情片的更多可能,再次燃起了观众对爱情片的热情。此时恰逢元宵档期,几部爱情片接踵而来,期待其间能够产生口碑“爆品”、跑出票房“黑马”。(黄岸)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