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演艺圈“艺二代”如何找到一席之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演艺圈“艺二代”如何找到一席之地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2-15 10: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肖扬

  电影《狙击手》正在热映,累计票房近4.5亿,在猫眼的评分达到9.5分。该影片的导演是父女档——张艺谋和他的女儿张末。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除张末外,还有黄建新导演的儿子黄雷,韩三平的女儿韩家女等“导二代”们崭露头角。同时,很多知名演艺人士的儿女们也进入了影视圈,今年有不少作品登陆大银幕。“导二代”“演二代”等所组成的“艺二代”群体如何在演艺圈找到“一席之地?他们能否摘掉“某某某孩子”的标签,扛过“父辈的旗帜”,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李雪健之子李亘

  “拿好作品证明自己”

  2021年9月19日晚,入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举办北影节首映礼,前来捧场的众多嘉宾中,出现了艺术家李雪健的身影。映后见面时,观众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的编剧兼导演李亘是李雪健之子。

  李亘1987年出生于北京,2009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2013年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毕业。《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是他导演的首部长篇之作,以其一段亲身经历为基础加以创作改编,是关于“分离”和“想念”的故事。影片将于3月14日上映。

  在北影节首映礼上,李雪健对于儿子的作品给予了肯定。他说这是他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是他去年生日时,儿子李亘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父亲。李雪健当时还提了一些意见。在看过第二遍、第三遍后,李雪健笑说:“我觉得李亘可以做导演了。”李亘则透露,“实际上第一次看完电影的粗剪后,父亲对影片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李雪健信奉的是“戏比天高”,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要求异常严格。他的儿子李亘也坚信一部好作品才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2014年,一位27岁中国女孩执导的短片《门神》获得了奥斯卡奖(学生单元)最佳叙事片奖,这个叫刘雨霖的女孩成为继李安之后又一位捧得奥斯卡小金人的华人导演。刘雨霖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女儿。2016年11月11日,这对父女联手创作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上映,刘雨霖执导,刘震云担任编剧。

  与李雪健一样,刘震云对于女儿刘雨霖的导演之路,也要求遵从“家规”。把会的事情一次性做好,是刘震云的家规之一。所以,刘雨霖现在的任务是把她的导演工作认真做好,不犯低级错误。刘震云的态度是,一个事情你要是做着累、牢骚满腹,那就别做。让他欣慰的是,女儿做导演真的是乐在其中,刘雨霖说在拍摄时她根本不觉得苦。“我也没孤独过,因为有剧中人物陪伴我。我只是把剧中人物跟我说的话,用电影镜头传达出来。”

  今年,刘雨霖有两部新作上映:一部是《风华正茂的我们》,韩三平监制,刘震云担任艺术总监,刘雨霖出任导演兼编剧,讲述了主人公李一甜在大城市拼搏的故事;另一部是青春电影《念念相忘》,改编自张皓宸小说《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由刘浩存和宋威龙主演。

  2018年,大热出圈的《我不是药神》,让编剧之一的韩家女这个名字引起关注。这时,众人才知道韩家女的父亲是韩三平。韩三平曾担任中影集团董事长,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韩家女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1级导演系。2018年,韩家女担任编剧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之后她担任了《无名之辈》《除暴》的制片人。“放下自我,关注大众”是她目前的创作理念,也是父亲韩三平给她的教导。

  张艺谋之女张末

  “多年积累得以把控全局”

  张艺谋、黄建新都是国际知名的第五代导演,他们的子女受到了父辈极深的影响。张艺谋和张末导演的新片《狙击手》于2022年大年初一上映,这是张艺谋从影以来首次进军春节档,也是张艺谋、张末父女首次联合导演。

  张末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编剧导演专业,2009年,在喜剧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担任剪辑师、字幕师,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此后,她与父亲张艺谋开始了长期合作,包括《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中担任剪辑师、字幕师。2016年,张末独立执导了自己的首部长片《28岁未成年》。张末表示,很感谢曾经在父亲剧组中的积累,让自己在独立担任导演时对全局能有更好的把控。

  除了女儿张末,张艺谋的儿子张壹男也要承继父亲的衣钵。2019年,张壹男首次担任导演执导了微电影《那边》,并获得上海学生电影节三项大奖。对此,张艺谋感慨:“我38岁才得第一个奖,儿子不到18就拿奖了,真是时代给予的机遇啊。”

  黄建新导演的儿子黄雷也是从小耳濡目染,最终走上了导演道路。2021年3月12日,黄雷导演的爱情喜剧电影《合法伴侣》上映,父亲黄建新为其保驾护航,担任了影片监制。

  黄雷并不是一开始就“子承父业”,他大学主攻数学专业。但工作之后,他觉得自己心里还是有一种想去表达的欲望,“我发现自己其实更想做一个表达者,把自己的经历或者故事分享给别人,于是就下定决心,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3年,黄雷导演了首部电影《愤怒的小孩》。

  谈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黄雷表示,更多地在于一种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黄建新导演)特别擅长发掘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他不会只做情感方向的表达,而是会一路深挖下去,展现人物的灵魂和精神状态。这对我启发很大,使得我对于事物的反思会多一些,去寻找深层次的结合点,而不是只拍摄表面现象。”

  同为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导演的儿子陈飞宇则以演员身份出道:10岁时,陈飞宇就出演了陈凯歌的《赵氏孤儿》;2017年,主演青春校园电影《秘果》,正式进入演艺圈。之后出演了《最好的我们》《尘埃里开花》《将夜》《皓衣行》等,在新生代明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杨立新之子杨玏

  “不能给我爸丢人”

  “导二代”之外,“演二代”近年来也开始“挑大梁”。正在上映的电影《以年为单位的恋爱》就由著名演员杨立新的儿子杨玏主演,此前,杨玏出演的《匆匆那年》《大丈夫》《小丈夫》《何以笙箫默》《三十而已》等多部作品为他赢得不错口碑。对此,杨玏说过“不能给我爸丢人”。

  选择了演员这个职业,杨玏希望可以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个好演员,“我觉得演员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所以,我希望自己能稳稳健健地走下去。我开始接戏时,还找父母帮我参谋参谋,后来习惯以后就不了。戏播出了他们也会看。演戏是个探索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自己总结反刍,形成自己的东西才行。深入挖掘角色性格,把人物的多面性展现给观众,这才是我本职工作的意义之一。”

  演员闫妮的女儿邹元清近来出镜率也很高。邹元清1998年出生,2017年与母亲闫妮首度在大银幕合作,主演喜剧电影《我是你妈》;在2021年的热播剧《突围》中,她也是扮演母亲的青春版本,实现了母女的又一次合作。

  另一对母女是张凯丽和女儿张可盈。张可盈出演过《我只喜欢你》《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以及《天衣无缝》《老酒馆》等。她做演员与母亲关系很大。张凯丽曾说,“我的工作性质是属于幕前的演员,对女儿的影响就特别大,后来她走上演艺的道路就是顺理成章的,拦也拦不住。我一直希望可可做一个好演员,不急不躁,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路走好。”

  演员张光北的女儿张思乐也在一些热门剧目中出现。比如,《巡回检查组》《觉醒年代》等。1992年出生的张思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10级表演系,母亲是演员陈炜。临近高考时,父亲本来希望她能报考上海的某所大学,而张思乐坚持要学习表演。最后,她选择了父母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并进入表演系学习。之后,她又到美国电影学院深造,获得了硕士学位。

  【观察】

  有实力才能获得观众认可

  董子健的父亲是动作演员董志华,曾经在周星驰执导的《功夫》中,扮演“油炸鬼”;他的母亲则是中国内地著名经纪人王京花。2012年,正准备去美国留学的董子健在餐厅吃饭时遇到了正为电影《青春派》找男演员的刘杰。刘杰被董子健的落落大方所吸引,便邀请董子健来拍摄《青春派》。董子健从小就接触娱乐圈,本来就对拍电影十分感兴趣,便欣然答应,从此正式步入演艺圈。

  2013年,19岁的董子健凭借个人首部电影《青春派》入围“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2014年,他又凭借该片获得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随后,他主演了《少年班》《山河故人》等作品,演技颇受认可。2018年,他完成了个人首部电视剧作品,主演了年代剧《大江大河》,演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陈宝国和赵奎娥夫妇是圈内公认的老戏骨,他们的儿子陈月末(后改名陈奕丞)也进入了演艺圈。14岁的时候,陈奕丞就被父亲送到英国留学,原因是不想让他当演员。陈奕丞大学读了理工专业——机械工程,并完成了硕士学业。28岁的陈奕丞回国,兜兜转转最终还是进了演艺圈。陈奕丞在电视剧《智者无敌》担任过导演助理,有一次在剧组看到通告栏里在招一个叫“猫爪”的龙套角色,他就找到导演,希望给他三天时间,不行就换人。戏拍出来后,影视公司就与他签约了。如今,他已出演过《雪鹰》《黄金时代》《老农民》《布衣天下》《老中医》等。

  如今“艺二代”已经是普遍现象,俨然影视圈的潮流。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能够凭借实力出演“爆款”作品,除前文提到的之外,还有《庆余年》中的张若昀、郭麒麟都是“艺二代”,也都因角色而得到观众认可。常言道,后生可畏,有才华的“艺二代”们,正在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