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朱斌 薛翌阳
在微短视听媒介蓬勃发展的当下,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艺术迎来传播新契机。《我是名角儿》《火焰驹》《明州奇闻录》等一系列戏曲微短剧相继涌现,它们巧妙融合戏曲与微短剧的特质,从故事讲述、视听演绎等多维度探索创新表达,成功实现“破圈”传播,为中华戏曲在文化强国建设语境下的创新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
融合戏曲本色与网感元素,强化戏曲主体性。戏曲微短剧并非戏曲与微短剧的简单拼凑,而是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深度创新融合。京剧题材微短剧《我是名角儿》围绕北京女孩金豆的京剧追梦历程,展现理想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的碰撞,借助微短剧擅长的“反转”手法,细腻呈现两代人对戏曲的热爱与坚守。秦腔题材的《火焰驹》以经典戏作为蓝本,精简情节,保留精华唱段,通过戏曲抒情性弥补微短剧节奏快、人物塑造简略的不足。两部作品均融入“穆桂英挂帅”“火焰驹”等经典戏曲桥段,为故事注入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凸显戏曲的主体地位。
创新戏曲美学视听表达,拓展影像化路径。戏曲微短剧突破传统戏曲的舞台限制,在微缩时空里构建独特场景质感。《明州奇闻录》以越剧表演程式为叙事核心,将“唱念做打”融入悬疑探案剧情。如用捕快“起霸”程式切换场景,旦角韵白外化人物心理,剧中借杨夫人唱词闪回案件细节,既增添空灵美感,又推动剧情发展。《化蝶》在保留越剧水袖、扇扇子等视觉特色的基础上,运用虚实相生的镜头语言,实现戏曲意境与影视时空的巧妙互文。越剧的柔美意境与微短剧的强情节冲突和谐共生,重构了戏曲身段、唱腔与影视节奏的适配关系,为戏曲微短剧从“元素挪用”迈向“本体重构”提供了可能。
实现戏曲故事当代表达,挖掘非遗传承价值。戏曲微短剧积极关注现实,探索传统戏曲发展新方向。央视首部戏曲微短剧《四时花开》通过主人公的穿越视角,展现《贵妃醉酒》的艺术空间,助力文旅融合。《出彩》则讲述检察机关助力多种传统戏曲焕发新生的故事,直面戏曲当代困境,凸显传承重要性。这些作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展现出“破壁”姿态,为地方戏曲发展探寻有效路径。
戏曲微短剧作为新兴的非遗影像类型,展现出传统艺术与新兴文艺样式融合创新的无限潜力。期待未来有更多创作实践,将戏曲微短剧打造成具有鲜明标识的中华视听符号,在大众传播和“文化出海”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朱斌系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院长助理、硕导,薛翌阳系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微电影研究中心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