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军旅生活跃动出的诗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3-24 10:33

  作者:丁晓平

  刘笑伟是一位创作观极为清晰的军旅诗人,在他看来,新时代军旅诗创作,在传承中国诗歌优良传统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同时,还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诗歌的优秀成果,但“一秒钟都不能脱离这个时代”。

  在其诗歌新著《岁月青铜》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笑伟对这种诗歌观的实践。诗集分为“钢铁集结”“谁能阻止青春的燃烧”“写下太阳般闪亮的诗句”和“一个大校的下午茶”四辑,共收入诗歌77首,清一色的军旅题材,清一色的钢铁旋律,是他以诗歌之名聚焦备战、聚力强军,以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向新时代伟大强军事业致敬之作。诗人写道:“我们是中国军人,/是绿色的海洋,是枪炮所构造的/金属的鸽子,是夏日乐章中/最热烈的一节;是峭壁上的花朵和黄金,/是转折关头升腾的烈焰,/是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我们守卫着黄河的古老,/守卫辽阔海洋和天空,/以及敦煌壁画的色彩。/我们热爱的云朵,垂下雨滴/守卫祖国大地上每一粒细微的种子。”在如此苍茫、雄浑、壮观又细腻、绵长的文字面前,我们看到的是诗人以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所营造的波澜壮阔的强军图景——“这是战斗的集群在集结。/我们是强军征程上,品味硝烟芬芳的/年轻的面孔;是迈向世界一流的/热切的渴望;是热血开在身体外的/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朱日和:钢铁集结》)。

  30年军旅生活的淬炼,让刘笑伟拥有无尽的创作素材,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的创作始终从时代脉搏中感悟诗歌的脉动,将艺术创造向着基层官兵的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强军之路、官兵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军营之美、士兵之美、边关之美,形成了钢铁洪流之品格、阳刚风云之气派,发出了青铜金属之跫音。

  刘笑伟的诗歌是有情之作,他以充沛的热情和火热的激情,拓展了军旅诗歌的意境之美。无论是革命历史,还是现实生活,诗人往往从具体感受入手,触摸深层次的生命流动,然后把丰富的人生意蕴灌注在精巧细腻的形式之中。比如《齐步走》《拉歌》《手榴弹》《坦克》《勋章》,再比如《北斗》《巨浪》《东风》《极限深潜》等,写的都是军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或现代科技装备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可是经过他的点染勾画,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和韵味。阅读他的诗作,我们的五官突然灵敏起来,平时感觉不到的声音清晰入耳,平时闻不到的气味浓郁扑鼻,显露出日常生活表象之下充满生命力、战斗力的军营。在西沙“祖国万岁”的石刻前,诗人写道:“用钻头、锤子和刻刀/在我身体里凿出的颜色/他把这片红,深深描入礁石和我的血液/让我每天的心跳/和南海的波涛一起/汹涌澎湃,响彻我和我的祖国”(《描红》);面对一匹草原上的蒙古马,在对峙和凝望中,诗人“自己背上也长起驼峰,储存了/一个小小湖泊的水/隐藏着徒步穿越沙漠的梦想”(《对峙》);看见那一辆在训练场怒吼的坦克,诗人感到那坦克的履带是“挂满风暴的鼓”,而“另一条履带上,生长宁静的花蕊。/炮塔在旋转,这里是台风的中心,/热带风暴在钢铁的丛林中酝酿……战斗室里永远是没有风景的夏天,/汗珠在额头上茂密如夏夜池塘的蛙鼓。/我们在奔驰,带着雷神和大海”(《坦克》)。这就是刘笑伟的军旅诗歌带给我们的英雄本色、正大气象和雄浑之美,其中也深深铭刻着军人舍我其谁的牺牲精神。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面对诗歌,刘笑伟始终怀抱自我革命的精神,他逼迫自己交出偏执、自私、落魄和“试图拯救世界的心”,他要求自己“善待每一个人”,“用善良和慈悲/宽容和耐心/慢慢打磨生活的诗意”(《内功》)。在这样的打磨中,每一个方块字在他的心中、笔下“都是一个戍卒”,“让每一个汉字/都穿上盔甲/闪耀青铜的色泽”(《调兵》),而诗人就在这样的字节跳动之中,以点铁成金之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点金山”,山中嘉木参天、果实芬芳。

  刘笑伟的军旅诗歌中“有盐,有黄金”,诚如他所立下的誓言,“我把军旅岁月走过的路、吃过的粮,/全部化为体温,化作酒,/折叠出纸上蜿蜒曲折的诗行”(《我的军旅诗》)。而这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诗行,也足以让笑伟的军旅人生珍贵无比,且铁骨铮铮。(丁晓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